一种具有保温与冷却兼容特性的电池箱箱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4721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5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箱箱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保温与冷却兼容特性的电池箱箱底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有保温与冷却兼容特性的电池箱箱底结构包括组合箱底、加热层和保温层,所述组合箱底内上下间隔的设有第一介质循环腔和第二介质循环腔,且第一介质循环腔位于第二介质循环腔上方,所述加热层和保温层设置于组合箱底内,并位于第一介质循环腔和第二介质循环腔之间,且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加热层下方,所述第一介质循环腔和第二介质循环腔对应的两侧分别通过水循环管连通,所述水循环管上连通设有水泵。优点: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安全性较高,能有效优化电池系统工作环境,延长电池工作寿命,提高电池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箱箱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保温与冷却兼容特性的电池箱箱底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电池系统热管理方向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在电池箱体内部布置循环水管线,进行水冷或水加热;第二种设计类型为内部增加风扇,进行电池箱内部空气对流;第三种是内部无循环介质,也没有风扇,仅仅是增加加热片与保温棉,进行低气温下的管理系统。但其缺陷较大,具体,内部增加水循环的热管理系统可以进行加热或冷却,但是由于此设计一般很复杂,设计、生产成本高昂,且具有循环水泄漏的的安全风险;内部只有风扇的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只能使电池箱内温度均匀化,不具备加热或与外部热交换功能;只有保温棉的热管理系统只具备低温加热保温功能,不具备高温下散热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保温与冷却兼容特性的电池箱箱底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改善电池箱内工作环境时,无法有效的对电池箱内工作环境改善,不能保证电池在高温至低温环境变化下的正常工作,影响电池正常使用及寿命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保温与冷却兼容特性的电池箱箱底结构包括组合箱底、加热层和保温层,上述组合箱底内上下间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保温与冷却兼容特性的电池箱箱底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保温与冷却兼容特性的电池箱箱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箱底(1)、加热层(2)和保温层(3),所述组合箱底(1)内上下间隔的设有第一介质循环腔(13)和第二介质循环腔(14),且第一介质循环腔(13)位于第二介质循环腔(14)上方,所述加热层(2)和保温层(3)设置于组合箱底(1)内,并位于第一介质循环腔(13)和第二介质循环腔(14)之间,且所述保温层(3)位于所述加热层(2)下方,所述第一介质循环腔(13)和第二介质循环腔(14)对应的两侧分别通过水循环管(4)连通,所述水循环管(4)上连通设有水泵(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保温与冷却兼容特性的电池箱箱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箱底(1)、加热层(2)和保温层(3),所述组合箱底(1)内上下间隔的设有第一介质循环腔(13)和第二介质循环腔(14),且第一介质循环腔(13)位于第二介质循环腔(14)上方,所述加热层(2)和保温层(3)设置于组合箱底(1)内,并位于第一介质循环腔(13)和第二介质循环腔(14)之间,且所述保温层(3)位于所述加热层(2)下方,所述第一介质循环腔(13)和第二介质循环腔(14)对应的两侧分别通过水循环管(4)连通,所述水循环管(4)上连通设有水泵(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保温与冷却兼容特性的电池箱箱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箱底(1)包括上箱底(11)和位于上箱底(11)下方的下箱底(12),所述加热层(2)和保温层(3)水平设置于所述上箱底(11)和下箱底(12)之间,所述第一介质循环腔(13)设置在所述上箱底(11)内,所述第二介质循环腔(14)设置在所述下箱底(1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保温与冷却兼容特性的电池箱箱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循环腔(13)水平设置,且其两侧分别向上折弯形成蓄水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大海顾辉李春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