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方杰专利>正文

一种面瘫疾病辅助治疗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2313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3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面瘫疾病辅助治疗机器人,包括底座、替换垫片、控制器、按摩装置和养护装置,所述的替换垫片位于底座中部上方,替换垫片能够根据使用时间长度进行替换;所述的控制器位于底座中部下方,控制器用于接收个传感器传回信号;所述的按摩装置与底座相连接,且按摩装置与底座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所述的养护装置与按摩装置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自动化实现对面瘫患者脸部的按摩功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同时,设有雾化药剂装置,通过渗透用药,可明有效实现对面瘫病症的辅助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面瘫疾病辅助治疗机器人
技术介绍
面瘫学名为面神经炎,俗称面神经麻痹即面神经瘫痪、“歪嘴巴”、“吊线风”,其临床表现为多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同时,面瘫也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目前,对于面瘫的治疗原则为:促进局部炎症、水肿及早消退,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其常采用的方法为:1.对于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如为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等药物;2.保护暴露的角膜及预防结膜炎,可用眼罩,滴眼药水、眼药膏等;3.按摩,患者自己对镜子用手按摩面瘫面肌,每日数次,每次5~10分钟;4.物理疗法,常用的有超短波、低中频电疗、激光、药物导入等;5.针灸治疗,由此,人们对于面瘫的治疗设备也不断的进行了探索,申请号为201420784703.3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面瘫康复治疗器,其重点采用热敷原理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对面瘫的辅助治疗效果,但是其并没有对按摩功能有所涉及,就面瘫的辅助治疗来看,仍不能全面的满足人民的需求。在上述的治疗方案中,按摩治疗则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最佳的辅助治疗,而当人们自己不断按摩的过程中,随着按摩时间的增加会出现手酸等情况,导致按摩不能达到预期的辅助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急需一种面瘫辅助治疗的设备来辅助人们实现面瘫的治愈,即一种面瘫疾病辅助治疗机器人的按摩装置,其具体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面瘫疾病辅助治疗机器人,其能够自动化实现对面瘫患者脸部的按摩功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同时,设有雾化药剂装置,通过渗透用药,可明显提高对面瘫病症的辅助治疗效果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面瘫疾病辅助治疗机器人,其在进行按摩治疗的过程中,可通过养护装置提供适用于面神经修复的不同雾化营养药剂,对面瘫患者面部细胞更加精确的进行辅助治疗,有利于病情的康复。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面瘫疾病辅助治疗机器人,其通过按摩单元的设置,借助气缸传动、摩擦传动和丝杠副传动等多种传动方式,结合弹性球体可实现球体滚动式按摩,按摩均匀,效果良好。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面瘫疾病辅助治疗机器人,其采用机械化装置实现对面瘫患者脸部的周期性按摩,可减少人工按摩时给患者带来的手臂疲劳性,进而使辅助治疗效果一直位于最佳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瘫疾病辅助治疗机器人,其能够自动化实现对面瘫患者脸部的按摩功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同时,设有雾化药剂装置,通过渗透用药,可明有效实现对面瘫病症的辅助治疗。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面瘫疾病辅助治疗机器人,包括底座、替换垫片、控制器、按摩装置和养护装置,所述的替换垫片位于底座中部上方,替换垫片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能够感应出患者头部周围的温度,并将信息传送至控制器,后由控制器控制调温风扇对本专利技术内部的温度进行调整;替换垫片能够根据使用时间长度进行替换;所述的控制器位于底座中部下方,控制器用于接收各个传感器传回信号,并进行处理,同时协调和控制装置中原动件的运动规律;所述的按摩装置与底座相连接,且按摩装置与底座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所述的养护装置与按摩装置相连接,在工作过程中,将本设备可安装在床、沙发等卧具或坐具上,后患者移动至卧具或者坐具上,将头部放在替换垫片上,后按摩装置开始工作,按摩装置首先调整按摩单元的高度,进而适应不同人群的头部骨骼结构,接着按摩单元工作,在动平面的作用下带动弹性球体滚动,进而对人体面部进行按摩,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况,在养护装置中加入不同的面神经修复药剂,在对患者面部进行按摩的过程中,进行药物的渗入,可有明显提高对面瘫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所述的按摩装置包括两块侧板、四根竖直滑杆、两根按摩丝杠、两个按摩电机、两个气泵、两个气缸底座、四个气缸、两个气缸支架、四个球铰链、定位螺栓、两根定位架、调整板、按摩单元、两个竖直丝杠螺母、输气管和气压调节阀,所述的两块侧板通过两根定位架分别安装在底座的左右两侧,定位架下方设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用于对定位架进行位置定位,定位架能够相对底座进行滑动,此种设计便于本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装调试及后期工作过程中构件更换;所述的四根竖直滑杆通过竖直支座分别对称安装在两块侧板上,且每块侧板上的两根竖直滑杆位于侧板的前后两侧;所述的两根按摩丝杠通过按摩支座分别与两块侧板相连接,且按摩丝杠位于同一侧板上两根竖直滑杆之间;所述的两个按摩电机分别安装在两块侧板上,按摩电机主轴通过联轴器与按摩丝杠一端相连接;所述的两个气泵对称安装在底座下方;所述的两个气缸底座与底座相连接,气缸底座位于两个气泵之间;四个气缸底端分别对称安装在气缸底座上,且每两个气缸通过一个气缸支架与底座相连接,气缸顶端通过球铰链与按摩单元相连接,气缸与气泵之间通过输气管相连接,气输管上设有气压调节阀,气压调节阀受控于控制器,控制器能够控制气压调节阀的气压供给,进而控制气缸的运动形式;所述的调整板两端设有限位孔,调整板中部设有栅格网,栅格网的设置有利于将养护装置在工作时产生的多余气体排除,调整板通过限位孔与竖直滑杆相连接,所述的两个按摩丝杠螺母安装在调整板左右两侧,且调整板通过按摩丝杠螺母与按摩丝杠相连接,调整板能够在按摩电机的作用下进行上下移动,进而对按摩单元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的按摩单元顶端与调整板相连接,按摩单元中部安装在底座上,按摩单元底部通过球铰链与气缸顶端相连接,按摩单元中的动平面可在气缸的作用下与平面滑杆发生相对移动,进而带动弹性球体滚动,实现按摩患者脸部的功能;按摩装置用于实现对按摩单元的高度调整,同时配合按摩单元完成按摩工作。所述的按摩单元包括四个调整电机、四个调整支座、四根调整丝杠、四个收放支架、两个收放支座、两根横杆、两根收放杆、四个弹性支座、四个收拉体、两块动平面、四个平面滑杆支座、两根平面滑杆、两块定平面、弹性球体、两个收放电机和两个拉力传感器,所述的四根调整丝杠通过四个调整支座和两个收放支座左右对称的安装在调整板上;所述的四个调整电机分别与四个调整支座相连接,调整电机主轴通过联轴器与调整丝杠一端相连接,调整电机能够驱动调整丝杠进行转动;收放支座下方设有两个收放支架,且两个收放支架对称布置在收放支座左右两侧,收放支架用于支撑收放杆转动,进而对定平面进行调整;横杆两端设有调整螺母,调整螺母下方设有弹性支座,所述的两根横杆通过调整螺母与调整丝杠相连接,横杆可在调整电机的作用下左右移动,进而调整弹性支座的位置,使定平面和动平面之间相互平行,进而确保能够为弹性球体的滚动提供足够的压力;所述的两根收放杆左右对称的安装在收放支架上;所述的四个收拉体与四个弹性支座相连接,收拉体包括收拉壳、卷簧、卡环和卷线,所述的卷簧一端固定在弹性支座上,其另一端与收拉壳相连接,且卷簧与收拉壳相连接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面瘫疾病辅助治疗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瘫疾病辅助治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替换垫片(2)、控制器(3)、按摩装置(4)和养护装置(5),所述的替换垫片(2)位于底座(1)中部上方,替换垫片(2)上设有温度传感器(21);所述的控制器(3)位于底座(1)中部下方;所述的按摩装置(4)与底座(1)相连接,且按摩装置(4)与底座(1)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所述的养护装置(5)与按摩装置(4)相连接,其中:所述的按摩装置(4)包括两块侧板(401)、四根竖直滑杆(402)、两根按摩丝杠(403)、两个按摩电机(404)、两个气泵(405)、两个气缸底座(406)、四个气缸(407)、两个气缸支架(408)、四个球铰链(409)、定位螺栓(410)、两根定位架(411)、调整板(412)、按摩单元(6)、两个竖直丝杠螺母(413)、输气管(414)和气压调节阀(415),所述的两块侧板(401)通过两根定位架(411)分别安装在底座(1)的左右两侧,定位架(411)下方设有定位螺栓(410);所述的四根竖直滑杆(402)通过竖直支座分别对称安装在两块侧板(401)上,且每块侧板(401)上的两根竖直滑杆(402)位于侧板(401)的前后两侧;所述的两根按摩丝杠(403)通过按摩支座分别与两块侧板(401)相连接,且按摩丝杠(403)位于同一侧板(401)上两根竖直滑杆(402)之间;所述的两个按摩电机(404)分别安装在两块侧板(401)上,按摩电机(404)主轴通过联轴器与按摩丝杠(403)一端相连接;所述的两个气泵(405)对称安装在底座(1)下方;所述的两个气缸底座(405)与底座(1)相连接,气缸底座(406)位于两个气泵(405)之间;四个气缸(407)底端分别对称安装在气缸底座(406)上,且每两个气缸(407)通过一个气缸支架(408)与底座(1)相连接,气缸(407)顶端通过球铰链(409)与按摩单元(6)相连接,气缸(407)与气泵(405)之间通过输气管(414)相连接,气输管(414)上设有气压调节阀(415),气压调节阀(415)受控于控制器(3);所述的调整板(412)两端设有限位孔,调整板(412)通过限位孔与竖直滑杆(402)相连接,所述的两个按摩丝杠螺母(413)安装在调整板(412)左右两侧,且调整板(412)通过按摩丝杠螺母(413)与按摩丝杠(403)相连接;所述的按摩单元(6)顶端与调整板(412)相连接,按摩单元(6)中部安装在底座(1)上;按摩单元(6)底部通过球铰链(409)与气缸(407)顶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瘫疾病辅助治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替换垫片(2)、控制器(3)、按摩装置(4)和养护装置(5),所述的替换垫片(2)位于底座(1)中部上方,替换垫片(2)上设有温度传感器(21);所述的控制器(3)位于底座(1)中部下方;所述的按摩装置(4)与底座(1)相连接,且按摩装置(4)与底座(1)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所述的养护装置(5)与按摩装置(4)相连接,其中:所述的按摩装置(4)包括两块侧板(401)、四根竖直滑杆(402)、两根按摩丝杠(403)、两个按摩电机(404)、两个气泵(405)、两个气缸底座(406)、四个气缸(407)、两个气缸支架(408)、四个球铰链(409)、定位螺栓(410)、两根定位架(411)、调整板(412)、按摩单元(6)、两个竖直丝杠螺母(413)、输气管(414)和气压调节阀(415),所述的两块侧板(401)通过两根定位架(411)分别安装在底座(1)的左右两侧,定位架(411)下方设有定位螺栓(410);所述的四根竖直滑杆(402)通过竖直支座分别对称安装在两块侧板(401)上,且每块侧板(401)上的两根竖直滑杆(402)位于侧板(401)的前后两侧;所述的两根按摩丝杠(403)通过按摩支座分别与两块侧板(401)相连接,且按摩丝杠(403)位于同一侧板(401)上两根竖直滑杆(402)之间;所述的两个按摩电机(404)分别安装在两块侧板(401)上,按摩电机(404)主轴通过联轴器与按摩丝杠(403)一端相连接;所述的两个气泵(405)对称安装在底座(1)下方;所述的两个气缸底座(405)与底座(1)相连接,气缸底座(406)位于两个气泵(405)之间;四个气缸(407)底端分别对称安装在气缸底座(406)上,且每两个气缸(407)通过一个气缸支架(408)与底座(1)相连接,气缸(407)顶端通过球铰链(409)与按摩单元(6)相连接,气缸(407)与气泵(405)之间通过输气管(414)相连接,气输管(414)上设有气压调节阀(415),气压调节阀(415)受控于控制器(3);所述的调整板(412)两端设有限位孔,调整板(412)通过限位孔与竖直滑杆(402)相连接,所述的两个按摩丝杠螺母(413)安装在调整板(412)左右两侧,且调整板(412)通过按摩丝杠螺母(413)与按摩丝杠(403)相连接;所述的按摩单元(6)顶端与调整板(412)相连接,按摩单元(6)中部安装在底座(1)上;按摩单元(6)底部通过球铰链(409)与气缸(407)顶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瘫疾病辅助治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单元(6)包括四个调整电机(601)、四个调整支座(602)、四根调整丝杠(603)、四个收放支架(604)、两个收放支座(605)、两根横杆(606)、两根收放杆(607)、四个弹性支座(608)、四个收拉体(609)、两块动平面(610)、四个平面滑杆支座(611)、两根平面滑杆(612)、两块定平面(613)、弹性球体(614)、两个收放电机(615)和两个拉力传感器(616),所述的四根调整丝杠(603)通过四个调整支座(602)和两个收放支座(605)左右对称的安装在调整板(412)上;所述的四个调整电机(601)分别与四个调整支座(602)相连接;调整电机(601)主轴通过联轴器与调整丝杠(603)一端相连接;收放支座(605)下方设有两个收放支架(604),且两个收放支架(604)对称布置在收放支座(605)左右两侧;横杆(606)两端设有调整螺母,调整螺母下方设有弹性支座(608),所述的两根横杆(606)通过调整螺母与调整丝杠(603)相连接;所述的两根收放杆(607)左右对称的安装在收放支架(604)上;所述的四个收拉体(609)与四个弹性支座(608)相连接,所述的两块动平面(610)顶端与收拉体(609)相连接,动平面(610)底端通过球铰链(409)与气缸(407)顶端相连接;所述的两根平面滑杆(612)通过四个平面滑杆支座(611)左右对称的安装在底座(1)上,动平面(610)可绕平面滑杆(612)发生滑动,且平面滑杆(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方杰
申请(专利权)人:林方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