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地隙及轮距调整装置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11335 阅读:4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雾机,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地隙及轮距调整装置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农作物高度调整整机离地间隙,也能够根据农作物行距调整整机轮距,使得喷雾机可以满足不同作物的作业需求,减少对作物的碾压和破坏,增加喷雾机的适用性。同时,地隙调节装置与空气悬架固连在一起,可有效缓冲不平地面带来的冲击,保证喷雾机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雾机,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地隙及轮距调整装置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技术介绍
高地隙喷杆喷雾机以其高效、环保、智能化等优势,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粮棉作物病虫害频繁发生,每年导致农作物减产10%左右,喷药作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已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机属于一种大型、高端的农业装备,能用于几乎所有农作物,尤其是高秆作物的大面积、高效率和精准植保作业,从而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最大程度地保护劳动者和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喷雾机地隙与轮距调整装置,即可以调节离地间隙和轮距,增加整机在田间的通过性和对不同行距作物的应用性。加装地隙与轮距调整装置的喷雾机可以同时适用于对低杆、高杆、不同轮距作物的喷药作业,一机多用,大大降低了成本。由于缺乏地隙与轮距调整装置,当前喷雾机只能针对特定高度和行距作物进行喷药作业,即作业对象和场地单一,严重影响了植保机械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地隙及轮距调整装置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能够根据农作物高度调整整机离地间隙,也能够根据农作物行距调整整机轮距,使得喷雾机可以满足不同作物的作业需求,减少对作物的碾压和破坏,增加喷雾机的适用性。同时,地隙调节装置与空气悬架固连在一起,可有效缓冲不平地面带来的冲击,保证喷雾机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地隙及轮距调整装置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包括车架、驾驶室31、药箱30、发动机29、燃油箱28、喷杆27、爬梯22、扶手24、液压油箱25、左前悬架总成23、左后悬架总成26、右前悬架总成34和右后悬架总成33;该喷杆喷雾机还包括前轮轮距调整装置35和后轮轮距调整装置32;前轮轮距调整装置35的车桥、后轮轮距调整装置32的车桥分别固接在车架上;所述左前悬架总成23包括轮胎总成1、悬架装置5和地隙调整装置;所述悬架装置5包括立轴51、横梁53、定位环54、转向臂安装板55、空气弹簧底部支撑板56、空气弹簧顶部支撑板57、空气弹簧58、空气弹簧导向轴59、转向油缸510、转向臂511和转向油缸支撑臂512;转向臂安装板55、定位环54和横梁53的一端从上至下依次固接并套设在立轴51上,并与立轴51构成滑动及转动连接;所述横梁53的梁体为中空方形管,其另一端为开口端;横梁53靠近立轴51一端的梁体上设置有轮距调整油缸安装孔52;所述空气弹簧58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固接有空气弹簧底部支撑板56和空气弹簧顶部支撑板57;所述空气弹簧底部支撑板56固定连接在立轴51的顶端;两根空气弹簧导向轴59对称地布置在空气弹簧58两侧;空气弹簧导向轴59垂直穿过空气弹簧底部支撑板56,并且空气弹簧导向轴59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空气弹簧顶部支撑板57和转向臂安装板55固接;所述转向油缸支撑臂512的一端与横梁53靠近立轴51一端的梁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向油缸510的缸体端转动连接;转向油缸510的活塞杆端与呈“Z”字形的转向臂511的一端转动连接;转向臂511的另一端与转向臂安装板55固定连接;所述地隙调整装置包括马达保护壳体2、地隙调整油缸3、导向架4、导向柱盖板6、前导向柱7和后导向柱8;马达保护壳体2具有与地面平行的顶板和底板、两个侧板以及与地面垂直的内立板,内立板上设有一个中心圆孔和布置在中心圆孔的一圈螺栓孔,顶板、底板和两个侧板构成一个倒等腰梯形的保护空间;轮胎总成1的减速机壳体插入马达保护壳体2内立板的中心圆孔,并与马达保护壳体2连接;所述导向架4包括上层导向架和下层导向架,在上层导向架和下层导向架之间具有两个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平行的导向管;所述前导向柱7和后导向柱8的底端分别垂直固接在马达保护壳体2的顶板上,前导向柱7与后导向柱8相互平行且分别穿过导向架4的导向管,并与导向架4构成滑动连接;所述悬架装置5的立轴51的底端连接在导向架4的上层导向架上;所述地隙调整油缸3的缸体端部与导向架4的下层导向架固接;地隙调整油缸3的活塞杆端部与马达保护壳体2的底板垂直固接;所述左后悬架总成26、右前悬架总成34、右后悬架总成33与左前悬架总成23具有相同的部件组成和结构;所述前轮轮距调整装置35包括车桥9、后盖板16、前盖板17、左滑动轴承131、右滑动轴承132、左轮距调整油缸141和右轮距调整油缸142;所述车桥9为两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其包括上车桥板、下车桥板、前车桥板和后车桥板;所述前盖板17和后盖板16分别固接在车桥9的前车桥板和后车桥板的中部;前盖板17和后盖板16上均设置有与车桥9内部连通的左销轴插孔和右销轴插孔;后盖板16上还设置有与车桥9内部连通的左油路连接孔和右油路连接孔;在所述车桥9内部,左滑动轴承131与右滑动轴承132以及左轮距调整油缸141与右轮距调整油缸142左右对称布置;左滑动轴承131和右滑动轴承132均为长方体轴承;左滑动轴承131的上表面和后表面分别与车桥9左端的上车桥板和后车桥板的内壁固定连接;左滑动轴承131的前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通过左间隙调整螺钉191与车桥9左端的前车桥板和下车桥板的内壁连接;右滑动轴承132的上表面和后表面分别与车桥9右端的上车桥板和后车桥板的内壁固定连接;右滑动轴承132的前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通过右间隙调整螺钉192与车桥9右端的前车桥板和下车桥板的内壁连接;左轮距调整油缸141和右轮距调整油缸142的缸体端部分别设置有垂直于缸体的左销轴151和右销轴152;左销轴151的两端部分别插入前盖板17和后盖板16的左销轴插孔;右销轴152的两端部分别插入前盖板17和后盖板16的右销轴插孔;所述左轮距调整油缸141的无杆腔和有杆腔分别通过后盖板16的左油路连接孔与外部油路连通;所述右轮距调整油缸142的无杆腔和有杆腔分别通过后盖板16的右油路连接孔与外部油路连通;所述左轮距调整油缸141和右轮距调整油缸142的活塞杆端部分分别设置有带螺纹孔左销轴211和带螺纹孔右销轴212;所述左轮距调整油缸141和右轮距调整油缸142的活塞杆分别穿过左滑动轴承131和右滑动轴承132向左右两端伸出,并与悬架装置5连接;所述左轮距调整油缸141的活塞杆插入左前悬架总成23的悬架装置5的横梁53中,通过带螺纹孔左销轴211和轮距调整油缸安装孔52与横梁53紧固连接;同时,横梁53插入左滑动轴承131,并与左滑动轴承131构成滑动连接;所述右轮距调整油缸142的活塞杆插入右前悬架总成34的悬架装置5的横梁53中,通过带螺纹孔右销轴212和轮距调整油缸安装孔52与横梁53紧固连接;同时,横梁53插入右滑动轴承132,并与右滑动轴承132构成滑动连接;后轮轮距调整装置32和前轮轮距调整装置35具有相同的部件组成和结构。所述前导向柱7和后导向柱8的顶端设置有导向柱盖板6。所述地隙调整油缸3为单作用油缸,内部集成有液压锁止装置。所述前导向柱7和后导向柱8与地隙调整油缸3在俯视状态下分别位于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所述后盖板16与车桥9后车桥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10。所述车桥9前车桥板的外表面,对应左间隙调整螺钉191和右间隙调整螺钉192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左加厚板121和右加厚板122。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有地隙及轮距调整装置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地隙及轮距调整装置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包括车架、驾驶室(31)、药箱(30)、发动机(29)、燃油箱(28)、喷杆(27)、爬梯(22)、扶手(24)、液压油箱(25)、左前悬架总成(23)、左后悬架总成(26)、右前悬架总成(34)和右后悬架总成(33);其特征在于:该喷杆喷雾机还包括前轮轮距调整装置(35)和后轮轮距调整装置(32);前轮轮距调整装置(35)的车桥、后轮轮距调整装置(32)的车桥分别固接在车架上;所述左前悬架总成(23)包括轮胎总成(1)、悬架装置(5)和地隙调整装置;所述悬架装置(5)包括立轴(51)、横梁(53)、定位环(54)、转向臂安装板(55)、空气弹簧底部支撑板(56)、空气弹簧顶部支撑板(57)、空气弹簧(58)、空气弹簧导向轴(59)、转向油缸(510)、转向臂(511)和转向油缸支撑臂(512);转向臂安装板(55)、定位环(54)和横梁(53)的一端从上至下依次固接并套设在立轴(51)上,并与立轴(51)构成滑动及转动连接;所述横梁(53)的梁体为中空方形管,其另一端为开口端;横梁(53)靠近立轴(51)一端的梁体上设置有轮距调整油缸安装孔(52);所述空气弹簧(58)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固接有空气弹簧底部支撑板(56)和空气弹簧顶部支撑板(57);所述空气弹簧底部支撑板(56)固定连接在立轴(51)的顶端;两根空气弹簧导向轴(59)对称地布置在空气弹簧(58)两侧;空气弹簧导向轴(59)垂直穿过空气弹簧底部支撑板(56),并且空气弹簧导向轴(59)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空气弹簧顶部支撑板(57)和转向臂安装板(55)固接;所述转向油缸支撑臂(512)的一端与横梁(53)靠近立轴(51)一端的梁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向油缸(510)的缸体端转动连接;转向油缸(510)的活塞杆端与呈“Z”字形的转向臂(511)的一端转动连接;转向臂(511)的另一端与转向臂安装板(55)固定连接;所述地隙调整装置包括马达保护壳体(2)、地隙调整油缸(3)、导向架(4)、导向柱盖板(6)、前导向柱(7)和后导向柱(8);马达保护壳体(2)具有与地面平行的顶板和底板、两个侧板以及与地面垂直的内立板,内立板上设有一个中心圆孔和布置在中心圆孔的一圈螺栓孔,顶板、底板和两个侧板构成一个倒等腰梯形的保护空间;轮胎总成(1)的减速机壳体插入马达保护壳体(2)内立板的中心圆孔,并与马达保护壳体(2)连接;所述导向架(4)包括上层导向架和下层导向架,在上层导向架和下层导向架之间具有两个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平行的导向管;所述前导向柱(7)和后导向柱(8)的底端分别垂直固接在马达保护壳体(2)的顶板上,前导向柱(7)与后导向柱(8)相互平行且分别穿过导向架(4)的导向管,并与导向架(4)构成滑动连接;所述悬架装置(5)的立轴(51)的底端连接在导向架(4)的上层导向架上;所述地隙调整油缸(3)的缸体端部与导向架(4)的下层导向架固接;地隙调整油缸(3)的活塞杆端部与马达保护壳体(2)的底板垂直固接;所述左后悬架总成(26)、右前悬架总成(34)、右后悬架总成(33)与左前悬架总成(23)具有相同的部件组成和结构;所述前轮轮距调整装置(35)包括车桥(9)、后盖板(16)、前盖板(17)、左滑动轴承(131)、右滑动轴承(132)、左轮距调整油缸(141)和右轮距调整油缸(142);所述车桥(9)为两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其包括上车桥板、下车桥板、前车桥板和后车桥板;所述前盖板(17)和后盖板(16)分别固接在车桥(9)的前车桥板和后车桥板的中部;前盖板(17)和后盖板(16)上均设置有与车桥(9)内部连通的左销轴插孔和右销轴插孔;后盖板(16)上还设置有与车桥(9)内部连通的左油路连接孔和右油路连接孔;在所述车桥(9)内部,左滑动轴承(131)与右滑动轴承(132)以及左轮距调整油缸(141)与右轮距调整油缸(142)左右对称布置;左滑动轴承(131)和右滑动轴承(132)均为长方体轴承;左滑动轴承(131)的上表面和后表面分别与车桥(9)左端的上车桥板和后车桥板的内壁固定连接;左滑动轴承(131)的前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通过左间隙调整螺钉(191)与车桥(9)左端的前车桥板和下车桥板的内壁连接;右滑动轴承(132)的上表面和后表面分别与车桥(9)右端的上车桥板和后车桥板的内壁固定连接;右滑动轴承(132)的前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通过右间隙调整螺钉(192)与车桥(9)右端的前车桥板和下车桥板的内壁连接;左轮距调整油缸(141)和右轮距调整油缸(142)的缸体端部分别设置有垂直于缸体的左销轴(151)和右销轴(152);左销轴(151)的两端部分别插入前盖板(17)和后盖板(16)的左销轴插孔;右销轴(152)的两端部分别插入前盖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地隙及轮距调整装置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包括车架、驾驶室(31)、药箱(30)、发动机(29)、燃油箱(28)、喷杆(27)、爬梯(22)、扶手(24)、液压油箱(25)、左前悬架总成(23)、左后悬架总成(26)、右前悬架总成(34)和右后悬架总成(33);其特征在于:该喷杆喷雾机还包括前轮轮距调整装置(35)和后轮轮距调整装置(32);前轮轮距调整装置(35)的车桥、后轮轮距调整装置(32)的车桥分别固接在车架上;所述左前悬架总成(23)包括轮胎总成(1)、悬架装置(5)和地隙调整装置;所述悬架装置(5)包括立轴(51)、横梁(53)、定位环(54)、转向臂安装板(55)、空气弹簧底部支撑板(56)、空气弹簧顶部支撑板(57)、空气弹簧(58)、空气弹簧导向轴(59)、转向油缸(510)、转向臂(511)和转向油缸支撑臂(512);转向臂安装板(55)、定位环(54)和横梁(53)的一端从上至下依次固接并套设在立轴(51)上,并与立轴(51)构成滑动及转动连接;所述横梁(53)的梁体为中空方形管,其另一端为开口端;横梁(53)靠近立轴(51)一端的梁体上设置有轮距调整油缸安装孔(52);所述空气弹簧(58)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固接有空气弹簧底部支撑板(56)和空气弹簧顶部支撑板(57);所述空气弹簧底部支撑板(56)固定连接在立轴(51)的顶端;两根空气弹簧导向轴(59)对称地布置在空气弹簧(58)两侧;空气弹簧导向轴(59)垂直穿过空气弹簧底部支撑板(56),并且空气弹簧导向轴(59)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空气弹簧顶部支撑板(57)和转向臂安装板(55)固接;所述转向油缸支撑臂(512)的一端与横梁(53)靠近立轴(51)一端的梁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向油缸(510)的缸体端转动连接;转向油缸(510)的活塞杆端与呈“Z”字形的转向臂(511)的一端转动连接;转向臂(511)的另一端与转向臂安装板(55)固定连接;所述地隙调整装置包括马达保护壳体(2)、地隙调整油缸(3)、导向架(4)、导向柱盖板(6)、前导向柱(7)和后导向柱(8);马达保护壳体(2)具有与地面平行的顶板和底板、两个侧板以及与地面垂直的内立板,内立板上设有一个中心圆孔和布置在中心圆孔的一圈螺栓孔,顶板、底板和两个侧板构成一个倒等腰梯形的保护空间;轮胎总成(1)的减速机壳体插入马达保护壳体(2)内立板的中心圆孔,并与马达保护壳体(2)连接;所述导向架(4)包括上层导向架和下层导向架,在上层导向架和下层导向架之间具有两个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平行的导向管;所述前导向柱(7)和后导向柱(8)的底端分别垂直固接在马达保护壳体(2)的顶板上,前导向柱(7)与后导向柱(8)相互平行且分别穿过导向架(4)的导向管,并与导向架(4)构成滑动连接;所述悬架装置(5)的立轴(51)的底端连接在导向架(4)的上层导向架上;所述地隙调整油缸(3)的缸体端部与导向架(4)的下层导向架固接;地隙调整油缸(3)的活塞杆端部与马达保护壳体(2)的底板垂直固接;所述左后悬架总成(26)、右前悬架总成(34)、右后悬架总成(33)与左前悬架总成(23)具有相同的部件组成和结构;所述前轮轮距调整装置(35)包括车桥(9)、后盖板(16)、前盖板(17)、左滑动轴承(131)、右滑动轴承(132)、左轮距调整油缸(141)和右轮距调整油缸(142);所述车桥(9)为两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其包括上车桥板、下车桥板、前车桥板和后车桥板;所述前盖板(17)和后盖板(16)分别固接在车桥(9)的前车桥板和后车桥板的中部;前盖板(17)和后盖板(16)上均设置有与车桥(9)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恩荣陈雨杜岳峰朱忠祥薛涛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