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台灯等移动终端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这些移动终端使用的电池都是充电电池,当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使用完毕时,将需要不断充电。目前,移动终端通常通过插拔的方式进行充电,但需要不断插拔,操作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用于简化操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无线发射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所述无线发射装置包括电源适配器和发射电路,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电路、充电管理电路、防反接电路,其中:所述电源适配器分别连接外接电源和所述发射电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分别连接所述接收电路和所述防反接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连接充电电池;所述电源适配器将所述外接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并输出至所述发射电路;所述发射电路在检测到所述接收电路的谐振频率时,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交变磁场;所述接收电路从所述交变磁场中感应出电动势,并将所述电动势转换为第二直流电输出至所述充电管理电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将所述第二直流电输出至所述防反接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将所述第二直流电输出至所述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发射电路包括降压电路、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其中: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IN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OUT1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IN1和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IN1,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OUT2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IN2,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IN3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OUT1连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发射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所述无线发射装置包括电源适配器和发射电路,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电路、充电管理电路、防反接电路,其中:所述电源适配器分别连接外接电源和所述发射电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分别连接所述接收电路和所述防反接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连接充电电池;所述电源适配器将所述外接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并输出至所述发射电路;所述发射电路在检测到所述接收电路的谐振频率时,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交变磁场;所述接收电路从所述交变磁场中感应出电动势,并将所述电动势转换为第二直流电输出至所述充电管理电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将所述第二直流电输出至所述防反接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将所述第二直流电输出至所述充电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发射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所述无线发射装置包括电源适配器和发射电路,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电路、充电管理电路、防反接电路,其中:所述电源适配器分别连接外接电源和所述发射电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分别连接所述接收电路和所述防反接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连接充电电池;所述电源适配器将所述外接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并输出至所述发射电路;所述发射电路在检测到所述接收电路的谐振频率时,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交变磁场;所述接收电路从所述交变磁场中感应出电动势,并将所述电动势转换为第二直流电输出至所述充电管理电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将所述第二直流电输出至所述防反接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将所述第二直流电输出至所述充电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路包括降压电路、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其中: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IN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OUT1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IN1和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IN1,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OUT2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IN2,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IN3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OUT1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IN2,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OUT2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IN3,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IN4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1,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IN5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2,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IN4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所述降压电路将所述电源适配器输出的第一直流电的电压转换为预设电压并输出至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使用所述第一直流电和所述转换的第一直流电检测所述接
\t收电路的谐振频率并输出至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在使用所述第一直流电和所述转换的第一直流电检测到所述谐振频率时,向所述驱动电路输出控制信号;所述驱动电路还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产生交变磁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电容C1~C3、电阻R1、降压芯片U1,其中:所述C1的一端、所述U1的输入端in、所述U1的使能端en分别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所述U1的输出端out分别连接所述C2的一端、所述R1的一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IN1和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IN1,所述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C3的一端和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IN2,所述C1的另一端、所述U1的接地端gnd、所述C2的另一端和所述C3的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地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R15、电容C3~C9、管理芯片U2、发光二极管D1~D2,其中:所述U2的功率控制端LoPWR分别连接所述U1的输出端out和所述R2的一端,所述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U2的复位端RESET,所述U2的第一指示端MSP_RST/LED_A连接所述R3的一端,所述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D1的正极,所述U2的第二指示端MSP_MISO/LED_B连接所述R4的一端,所述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D2的正极,所述U2的时钟输入端PMB_CLK连接所述R5的一端,所述U2的数据输入端PMB_DATA连接所述R6的一端,所述R5的另一端和所述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U1的输出端out,所述U2的第一脉冲输出端DPWB_A连接所述R7的一端,所述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IN2和所述R8的一端,所述U2的第二脉冲输出端DPWB_B连接所述R9的一端,所述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R10的一端和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IN3,所述U2的低功耗使能端MSP_MOSI/LPWR_EN连接所述R11的一端,所述U2的下拉电阻连接端RESERVED连接所述R12的一端,所述U2的数字电源端V33D分别连接所述C4的一端、所述C5的一端和所述U1的输出端out,所述U2
\t的模拟电源端V33A分别连接所述C6的一端、所述C7的一端和所述R1的另一端,所述U2的旁路电容端BPCAP连接所述C8的一端,所述U2的反馈正向A输入端COMM_A+和所述U2的反馈正向B输入端COMM_B+分别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1,所述U2的反馈调反向A输入端COMM_A-和所述U2的反馈反向B输入端COMM_B-分别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2,所述U2的模式选择端LED_MODE连接所述R13的一端,所述U2的电压检测端V_SENSE分别连接所述R14的一端、所述R15的一端和所述C9的一端,所述R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C9的另一端,所述R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所述U2的布局接地改善端AIN5、所述U2的布局接地改善端AIN3、所述U2的保留地端PMB_CTRL、所述U2的地端GND、所述U2的电流监测端I_SENSE、所述U2的布局接地改善端AIN7、所述U2的参考电压输入端REFIN、所述D1的负极、所述D2的负极、所述R8的另一端、所述R10的另一端、所述R11的另一端、所述R12的另一端、所述C4的另一端、所述C5的另一端、所述C6的另一端、所述C7的另一端、所述C8的另一端、所述R13的另一端和所述R14的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地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6~R25、电容C10~C20、MOS管Q1~Q4、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