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器件,具体为一种实现自供电的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随着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超导技术的发展以及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加剧,诸如热电效应、压电效应、摩擦起电效应等各种能量转换机制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电致发光(英文electroluminescent,简称EL)是材料响应于电压/电流或者响应于强电场来发光的现象,将前述各种能量转换效应与电致发光效应有机的耦合,能够应用于各种无电源供应的环境,为其提供照明、检测等用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自供电能力的发光器件,其应用各种能量转换效应获得电势能,并高效地将该电势能转化为光辐射能,实现自发光。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发光器件,包括:电致发光材料层,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电极,与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层的第一表面连接,第二电极,与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层的第二表面连接,电极性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反;电荷产生层,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所述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接触所述电荷产生层的部位具有针状结构;所述电荷产生层在外在因素作用下形成电荷积累,所述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的针状结构由 ...
【技术保护点】
发光器件,包括:电致发光材料层,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电极,与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层的第一表面连接,第二电极,与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层的第二表面连接,电极性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反;电荷产生层,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所述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接触所述电荷产生层的部位具有针状结构;所述电荷产生层在外在因素作用下形成电荷积累,所述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的针状结构由于静电感应效应积累相反极性的电荷,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使得所述电荷产生层中的正、负电荷通过所述针状结构分别导入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层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形成电势差,激发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层产生光辐射。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光器件,包括:电致发光材料层,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电极,与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层的第一表面连接,第二电极,与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层的第二表面连接,电极性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反;电荷产生层,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所述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接触所述电荷产生层的部位具有针状结构;所述电荷产生层在外在因素作用下形成电荷积累,所述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的针状结构由于静电感应效应积累相反极性的电荷,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使得所述电荷产生层中的正、负电荷通过所述针状结构分别导入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层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形成电势差,激发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层产生光辐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电极接触所述电荷产生层的部位分别具有针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产生层为摩擦起电层,由具有不同的摩擦电极性的第一介质材料层和第二介质材料层构成,通过第一介质材料层与第二介质材料层的表面彼此摩擦,在两种材料表面形成电荷积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材料层封装材料层,将所述发电致发光材料层、第一电极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晶,吴俊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