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4119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13:1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得发动机的当前工况参数及当前水温;确定与当前工况参数相对应的第一目标水温及第二目标水温,判断当前水温是否小于第一目标水温;如果当前水温小于第一目标水温,控制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节温器的开度与第一目标水温与当前水温之间的第一差值相对应,实现发动机的当前水温趋近第二目标水温;如果当前水温大于或等于第一目标水温,控制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节温器处于全开位置,并基于当前水温与第二目标水温之间的大小关系,控制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目标挡位,实现发动机的当前水温趋近第二目标水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机械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的冷却系统核心零部件如电控节温器、电控水泵及电控风扇等应用到车辆等设备的发动机上,实现发动机的节能减排。但目前还没有能够针对这些冷却零部件的协调控制策略,来精确控制发动机温度,缩短暖车时间,实现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针对冷却系统中的零部件进行协调控制的实现控制发动机温度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得发动机的当前工况参数及当前水温,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至少包括冷却部件:节温器、水泵及风扇;确定与所述当前工况参数相对应的第一目标水温及第二目标水温,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为节温器全开所需要发动机达到的水温,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为所述发动机所需要保持的水温;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如果所述当前水温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的开度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与所述当前水温之间的第一差值相对应,实现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水温趋近所述第二目标水温;如果所述当前水温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处于全开位置,并基于所述当前水温与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之间的大小关系,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目标挡位,实现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水温趋近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上述方法,优选的,在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发动机是否开启辅助制动;如果所述发动机开启辅助制动,控制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处于全开位置;如果所述发动机没有开启辅助制动,继续执行所述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上述方法,优选的,基于所述当前水温与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之间的大小关系,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目标挡位,包括: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最高水温;如果所述当前水温大于或等于所述最高水温,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最高挡位;如果所述当前水温小于所述最高水温,基于所述当前水温与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二差值,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与所述第二差值相对应的挡位。上述方法,优选的,基于所述当前水温与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二差值,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与所述第二差值相对应的挡位,包括:判断所述第二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最大温差且持续时间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如果是,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增加一个挡位;判断所述第二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温差且持续时间超过预设的第二时长,如果是,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降低一个挡位。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增加一个挡位,包括:如果所述水泵的挡位未处于水泵的最高挡位,则控制所述水泵的挡位增加一个挡位且保持所述风扇的挡位不变,否则,控制所述风扇的挡位增加一个挡位;所述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降低一个挡位,包括:如果所述水泵的挡位未处于水泵的最低挡位,则控制所述水泵的挡位降低一个挡位且保持所述风扇的挡位不变,否则,控制所述风扇的挡位降低一个挡位。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装置,包括:参数采集单元,用于获得发动机的当前工况参数及当前水温,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至少包括冷却部件:节温器、水泵及风扇;水温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当前工况参数相对应的第一目标水温、第二目标水温及所述发动机的预设的最高水温,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为节温器全开所需要发动机达到的水温,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为所述发动机所需要保持的水温;水温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如果所述当前水温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触发第一控制单元,如果所述当前水温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触发第二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的开度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与所述当前水温之间的第一差值相对应,实现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水温趋近所述第二目标水温;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处于全开位置,并基于所述当前水温与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之间的大小关系,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目标挡位,实现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水温趋近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上述装置,优选的,还包括:制动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水温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之前,判断所述发动机是否开启辅助制动,如果所述发动机开启辅助制动,触发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处于全开位置,如果所述发动机没有开启辅助制动,触发所述水温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节温器控制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处于全开位置;组合挡控制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当前水温与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之间的大小关系,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目标挡位;其中,所述组合挡控制子单元具体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最高水温,如果是,触发第一挡位控制模块,否则,触发第二挡位控制模块;第一挡位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最高挡位;第二挡位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水温与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二差值,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与所述第二差值相对应的挡位。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挡位控制模块包括:挡位增加控制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最大温差且持续时间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如果是,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增加一个挡位;挡位降低控制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温差且持续时间超过预设的第二时长,如果是,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降低一个挡位。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挡位增加控制子模块,具体用于如果所述水泵的挡位未处于水泵的最高挡位,则控制所述水泵的挡位增加一个挡位且保持所述风扇的挡位不变,否则,控制所述风扇的挡位增加一个挡位;所述挡位降低控制子模块,具体用于如果所述水泵的挡位未处于水泵的最低挡位,则控制所述水泵的挡位降低一个挡位且保持所述风扇的挡位不变,否则,控制所述风扇的挡位降低一个挡位。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系统,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至少包括冷却部件:节温器、水泵及风扇,所述系统包括:参数采集接口,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发动机的当前工况参数及当前水温;第一处理器,与所述参数采集接口相连接,用于确定与所述当前工况参数相对应的第一目标水温,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为节温器全开所需要发动机达到的水温;第二处理器,与所述参数采集接口相连接,用于确定与所述当前工况参数相对应的第二目标水温,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为所述发动机所需要保持的水温;第一比较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电控装置及所述参数采集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控装置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控装置为节温器的电控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比较器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如果所述当前水温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触发所述第一电控装置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的开度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得发动机的当前工况参数及当前水温,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至少包括冷却部件:节温器、水泵及风扇;确定与所述当前工况参数相对应的第一目标水温及第二目标水温,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为节温器全开所需要发动机达到的水温,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为所述发动机所需要保持的水温;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如果所述当前水温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的开度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与所述当前水温之间的第一差值相对应,实现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水温趋近所述第二目标水温;如果所述当前水温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处于全开位置,并基于所述当前水温与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之间的大小关系,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目标挡位,实现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水温趋近所述第二目标水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得发动机的当前工况参数及当前水温,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至少包括冷却部件:节温器、水泵及风扇;确定与所述当前工况参数相对应的第一目标水温及第二目标水温,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为节温器全开所需要发动机达到的水温,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为所述发动机所需要保持的水温;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如果所述当前水温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的开度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与所述当前水温之间的第一差值相对应,实现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水温趋近所述第二目标水温;如果所述当前水温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处于全开位置,并基于所述当前水温与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之间的大小关系,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目标挡位,实现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水温趋近所述第二目标水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发动机是否开启辅助制动;如果所述发动机开启辅助制动,控制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处于全开位置;如果所述发动机没有开启辅助制动,继续执行所述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当前水温与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之间的大小关系,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目标挡位,包括: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最高水温;如果所述当前水温大于或等于所述最高水温,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最高挡位;如果所述当前水温小于所述最高水温,基于所述当前水温与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二差值,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与所述第二差值相对应的挡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当前水温与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二差值,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与所述第二差值相对应的挡位,包括:判断所述第二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最大温差且持续时间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如果是,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增加一个挡位;判断所述第二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温差且持续时间超过预设的第二时长,如果是,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降低一个挡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增加一个挡位,包括:如果所述水泵的挡位未处于水泵的最高挡位,则控制所述水泵的挡位增加一个挡位且保持所述风扇的挡位不变,否则,控制所述风扇的挡位增加一个挡位;所述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降低一个挡位,包括:如果所述水泵的挡位未处于水泵的最低挡位,则控制所述水泵的挡位降低一个挡位且保持所述风扇的挡位不变,否则,控制所述风扇的挡位降低一个挡位。6.一种发动机温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参数采集单元,用于获得发动机的当前工况参数及当前水温,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至少包括冷却部件:节温器、水泵及风扇;水温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当前工况参数相对应的第一目标水温、第二目标水温及所述发动机的预设的最高水温,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为节温器全开所需要发动机达到的水温,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为所述发动机所需要保持的水温;水温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如果所述当前水温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触发第一控制单元,如果所述当前水温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触发第二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的开度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与所述当前水温之间的第一差值相对应,实现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水温趋近所述第二目标水温;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处于全开位置,并基于所述当前水温与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之间的大小关系,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目标挡位,实现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水温趋近所述第二目标水温。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动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水温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之前,判断所述发动机是否开启辅助制动,如果所述发动机开启辅助制动,触发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处于全开位置,如果所述发动机没有开启辅助制动,触发所述水温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水温。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节温器控制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输出占空比,使得所述节温器处于全开位置;组合挡控制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当前水温与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之间的大小关系,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目标挡位;其中,所述组合挡控制子单元具体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水温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最高水温,如果是,触发第一挡位控制模块,否则,触发第二挡位控制模块;第一挡位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最高挡位;第二挡位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水温与所述第二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二差值,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处于与所述第二差值相对应的挡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位控制模块包括:挡位增加控制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最大温差且持续时间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长,如果是,控制所述水泵与风扇的组合挡增加一个挡位;挡位降低控制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温差且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贵琛么丽丽董晓彬樊京元徐胜辉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