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耐热浇注料施工用旋转溜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3376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2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炉耐热浇注料施工用旋转溜槽装置,包括均倾斜设置的第一溜槽和第二溜槽,第一溜槽的上端为上料口,第一溜槽的下端为出料口,第一溜槽的出料口内安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中心穿过一根连接轴,连接轴的上端弯曲成环,连接轴的下端固接有挂钩,挂钩与第二溜槽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溜槽的上端为物料入口,第二溜槽的下端为物料出口,第二溜槽的物料出口处设有吊钩;所述第二溜槽的进料口位于第一溜槽的出料口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环形吊可实现耐热浇注料的周向布料,与传统布料方式相比,单次布料面积大、均匀,作业人员可快速摊平耐热浇注料,节约了施工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炉炉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高炉耐热浇注料施工用旋转溜槽装置
技术介绍
高炉本体耐热浇注料施工是高炉施工的关键工序。在以往的高炉炉底耐热浇注料施工中,都是先在高炉本体外将耐热浇注料按配合比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后分别在高炉本体内选择几个风口,通过U型溜槽将耐热浇注料溜进高炉炉底,本体内的作业人员用工具推杆,将炉底的耐热浇注料均匀铺开,再用专业工具依靠在炉底的水冷管上推杆,使耐热浇注料达到设计的标高及平整度。这种施工方法过程繁琐复杂,影响施工进度,且施工过程中由于溜槽的长短不好控制,溜入炉底的耐热浇注料相对集中,易导致耐热浇注料布料不均匀,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布料后的溜槽不能反复利用,引起材料浪费。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布料均匀的高炉耐热浇注料施工用旋转溜槽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炉耐热浇注料施工用旋转溜槽装置,包括均倾斜设置的第一溜槽和第二溜槽,第一溜槽的上端为上料口,第一溜槽的下端为出料口,第一溜槽的出料口内安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中心穿过一根连接轴,连接轴的上端弯曲成环,连接轴的下端固接有挂钩,挂钩与第二溜槽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溜槽的上端为物料入口,第二溜槽的下端为物料出口,第二溜槽的物料出口处安设有吊钩;所述第二溜槽的进料口位于第一溜槽的出料口的正下方。按上述方案,第二溜槽上开设有侧部溜槽。按上述方案,在侧部溜槽与第二溜槽的连接处安设有挡板,挡板可向侧部溜槽和第二溜槽两侧翻转。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溜槽的出料口为水平的圆口。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二溜槽的物料入口为水平圆盘状,所述挂钩与第二溜槽的物料入口相连。按上述方案,所述支撑杆为三角支撑杆,支撑杆的三角均与第一溜槽的出料口焊接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环形吊可实现耐热浇注料的周向布料,与传统布料方式相比,单次布料面积大、均匀,作业人员可快速摊平耐热浇注料,节约了施工时间;2、第二溜槽上开设有侧部溜槽,侧部溜槽可实现较小半径范围内的布料,方便耐热浇注料的找平;3、本装置拆卸组装快捷,提高了施工效率;各组件可多次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小了材料浪费;4、本装置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保证了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图4为本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其中:1、第一溜槽;1.1、出料口;1.2、上料口;2、连接轴;3、支撑杆、4、挂钩;5、第二溜槽;5.1、物料入口;5.2、物料出口;6、吊钩;7、侧部溜槽;8、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和图2所述的一种高炉耐热浇注料施工用溜槽装置,包括均倾斜设置的第一溜槽1和第二溜槽2,第一溜槽1的上端为上料口1.2,第一溜槽1的下端为出料口1.1,第一溜槽1的出料口1.1为水平的圆口,第一溜槽1的出料口1.1内安置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中心穿过一根连接轴2,连接轴2的上端弯曲成环(方便环形吊上的电动葫芦起吊),连接轴2的下端固接有挂钩4(通过螺纹丝扣连接),挂钩4与第二溜槽5的上端连接;第二溜槽5的上端为物料入口5.1,第二溜槽5的物料入口5.1为水平圆盘状,所述挂钩4与第二溜槽5的物料入口5.1相连(挂钩4套在第二溜槽5上,第二溜槽5上端的物料入口5.1尺寸较大,卡住挂钩5,防止第二溜槽5从挂钩4上脱落);第二溜槽5的下端为物料出口5.2,第二溜槽5的物料出口5.2处安设有吊钩6;第二溜槽5的物料进口5.1位于第一溜槽1的出料口1.1的正下方。本实施例中,第二溜槽5上安设有侧部溜槽7(侧部溜槽7与第二溜槽5焊接),在侧部溜槽5与第二溜槽5的连接处安设有挡板8,挡板8可向侧部溜槽7和第二溜槽5两侧翻转;挡板8起挡料作用,当在半径较大的范围内布料时,挡板8向侧部溜槽7方向翻转,阻挡物料从侧部溜槽7出料;当在半径较小的范围内布料时,挡板8向第二溜槽5方向翻转,阻挡物料从第二溜槽5出料。本实施例中,支撑杆3为三角支撑杆,支撑杆3的三角焊接在第一溜槽1的出料口1.1内壁面。利用本技术进行高炉耐热浇注料施工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现场场地的实际情况,在高炉本体内选择适合的风口位置,再利用高炉本体内保护棚下方的环形吊(环形吊上安装有电动葫芦),将所述装置的各组件全部吊入高炉本体内部。步骤二、启动环形吊上的一个直行电动葫芦吊钩钩住连接轴2的上端(此时连接轴2位于高炉炉体的中心),环形吊的另一电动葫芦吊钩钩住第二溜槽5下端的吊钩6;为了使第一溜槽1和第二溜槽5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便于耐热浇注料的自流),先控制两台电动葫芦的钢丝绳长度,使第一溜槽1和第二溜槽5调整至合适的坡度。步骤三、移动电动葫芦,将第二溜槽5的下端插入第一溜槽1的挂钩4内,并使第二溜槽5的物料入口5.1与挂钩4卡死。步骤四、同时操作环形吊的两台电动葫芦,整体吊起所述装置,将第一溜槽1的上料口1.2吊装至风口处的进料口处。步骤五、作业人员在进料口处将耐热浇注料倒入的第一溜槽1的上料口1.2,由于第一溜槽1有一定的倾斜度,耐热浇注料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第一流槽1向下流动,从第一溜槽1的出料口1.1进入第二溜槽5的物料入口5.1,最后从第二溜槽5的物料出口5.2流出;此时侧部溜槽7入口被挡板8挡住,侧部溜槽7呈关闭状态。步骤六、当耐热浇注料从第二溜槽5流出的同时,启动环形吊的环形行走电动葫芦(环形行走电动葫芦的吊钩与第二溜槽5下端的挂钩6相连),第二溜槽5以连接轴2为圆心旋转,耐热浇注料从第二溜槽5的物料出口5.2流出至炉底底面,实现对以连接轴2为圆心、半径较大范围内的布料,即对靠近炉壳的外圈进行布料,如图3所示。步骤七、当炉壳的外圈布料完成后,向第二溜槽5一侧翻转挡板8,此时第二溜槽5呈关闭状态,侧部溜槽7呈开启状态;从第一溜槽1流出的耐热浇注料从侧部溜槽7流出,实现对以连接轴2为圆心、半径较小范围内的布料,即对远离炉壳的内圈进行布料,如图4所示。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炉耐热浇注料施工用旋转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倾斜设置的第一溜槽和第二溜槽,第一溜槽的上端为上料口,第一溜槽的下端为出料口,第一溜槽的出料口内安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中心穿过一根连接轴,连接轴的上端弯曲成环,连接轴的下端固接有挂钩,挂钩与第二溜槽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溜槽的上端为物料入口,第二溜槽的下端为物料出口,第二溜槽的物料出口处设有吊钩;所述第二溜槽的进料口位于第一溜槽的出料口的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耐热浇注料施工用旋转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倾斜设置的第一溜槽和第二溜槽,第一溜槽的上端为上料口,第一溜槽的下端为出料口,第一溜槽的出料口内安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中心穿过一根连接轴,连接轴的上端弯曲成环,连接轴的下端固接有挂钩,挂钩与第二溜槽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溜槽的上端为物料入口,第二溜槽的下端为物料出口,第二溜槽的物料出口处设有吊钩;所述第二溜槽的进料口位于第一溜槽的出料口的正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耐热浇注料施工用旋转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溜槽上开设有侧部溜槽。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桥田红云祝泽龙夏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