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角螺栓冲压机及其顶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2496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1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角螺栓冲压机及其顶出装置,顶出装置包括用于冲压的内角冲头,内角冲头固定在冲压阳模上。内角螺栓通过止件限位固定,当需要将内角螺栓与内角冲头相互分离时,冲压阳模带动内角冲头回复到原位,内角螺栓由止动件限位固定,当冲压阳模回复到初始位置时就与内角螺栓相互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顶出装置,冲压阳模与内角冲头保持固定,在冲压与复位两个过程中均不移动,并且两者之间不具有其他滑动部件,因此两者之间的公差较小,冲压阳模对内角螺栓的固定效果更好,在冲压时内角冲头不会出现晃动情况,减小了内角冲头损坏的概率。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内角螺栓冲压机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螺栓生产制造
,更进一步地说是涉及一种内角螺栓冲压机及其顶出装置
技术介绍
螺纹连接是一种可靠的连接方式,在装配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地使用,以完成各部件的组装。内角螺栓可以把螺丝头沉进去,不容易出现滑角,需求量巨大。在生产过程中先定型内角螺栓的外形主体,再将螺栓头处冲压出内角结构。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内角螺栓的冲压和退出装置的结构图。螺栓01处于阳模02之上,在阳模02内部设置冲头03,冲压内角时阳模02带动冲头03同步移动,瞬间在螺栓01端头处冲压出内角结构。冲压完成后冲头03和螺栓01之间贴合紧密,具有较大的摩擦力,需要退出部件将螺栓01从冲头03上拔下。冲头03与阳模02之间套装顶出件04,顶出件04由下方的后顶件06通过传动件05传递推力,传动件05将顶出件04向上推出,顶出件04与螺栓01接触使其与冲头03分离。但传统的顶出结构由多个相互滑动的部件构成,相对滑动的部件之间具有空隙,多个部件之间间隙公差的逐层叠加,冲头03固定不稳容易出现晃动,在连续冲压时极可能发生断裂。在极端情况下冲压数次就出发生折断,不利于持续生产。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设计一种冲头与固定定位效果好,不易出现晃动的冲压顶出装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出装置,包括用于冲压的内角冲头,所述内角冲头固定于冲压阳模上,所述内角冲头与所述冲压阳模同步平移;内角螺栓通过止动件限位固定。可选地,所述止动件为限位阴模,所述限位阴模上贯通开设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向所述内角冲头渐缩。可选地,所述限位阴模呈板状,其上的限位孔呈圆锥状。可选地,所述限位阴模上的限位孔侧壁所在圆锥的圆锥角介于0.1~2度之间。可选地,所述内角冲头与所述冲压阳模可拆卸发固定连接,所述冲压阳模内设置固定块将所述内角冲头压紧固定。此外,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内角螺栓冲压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顶出装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出装置,包括用于冲压的内角冲头,内角冲头固定在冲压阳模上,内角冲头可以与冲压阳模同步平移。当需要进行冲压时,由冲压阳模带动内角冲头向内角螺栓移动,在内角螺栓的端头处冲压出内角结构。内角螺栓通过止件限位固定,进行冲压时止动件顶紧内角螺栓,使内角螺栓位置不改变。当需要将内角螺栓与内角冲头相互分离时,冲压阳模带动内角冲头回复到原位,内角螺栓依旧由止动件限位固定,内角螺栓的位置保持不变,当冲压阳模回复到初始位置时就与内角螺栓相互分离。本技术设计的顶出装置,冲压阳模与内角冲头保持固定,在冲压与复位两个过程中均不移动,并且两者之间不具有其他滑动部件,因此两者之间的公差较小,冲压阳模对内角螺栓的固定效果更好,在冲压时内角冲头不会出现晃动情况,减小了内角冲头损坏的概率。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内角螺栓冲压机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顶出装置的剖面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顶出装置的剖面结构图;图3为图2中顶出装置平放时的局部放大结构图;图4为限位阴模的剖面结构图。其中:螺栓01、阳模02、冲头03、顶出件04、传动件05、后顶件06;内角冲头1、冲压阳模2、固定块21、内角螺栓3、限位阴模4。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顶出装置,内角冲头与冲压阳模间的固定牢固,内角冲头不易受到损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给出的内角螺栓冲压机及其顶出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所设计的顶出装置包括用于冲压的内角冲头1,内角冲头1直接与内角螺栓3的端部接触进行冲压,在内角螺栓3的端部冲压出内角结构。内角冲头1固定在冲压阳模2上,内角冲头1与冲压阳模2之间同步平移,无论在冲压时或者回复到初始位置时,内角冲头1与冲压阳模2之间都保持固定的位置不变。内角螺栓3通过止件限位固定,止动件设置于内角冲头1的冲压方向上,止动件与冲压阳模2相互独立,止动件将内角螺栓3固定,在冲压时内角螺栓3受到与冲压方向相反的推力,内角螺栓3与止动件保持静止。当内角螺栓3与冲压阳模2复位,即向冲压方向相反的方向回复到初始位置时,内角螺栓3由止动件限位保持静止,内角螺栓3受到止动件3的推力从而与内角冲头1相互分离。采用本技术的顶出装置,不需要在冲压阳模2上设置用于将内角螺栓3顶出的滑动部件,而是通过止动件对内角螺栓3施加推力从而与内角冲头1分离。内角冲头1与冲压阳模2之间相对固定,两者之间并没有设置其他的滑动部件,因此两者之间的尺寸公差很小,冲压阳模2对内角冲头1的固定效果好,内角冲头1不会出现晃动,因此降低了冲压时被损坏的概率。 特殊情况下,可将冲压阳模2与内角冲头1焊接固定为一体式结构,更不易出现晃动。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顶出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上述的止动件为限位阴模4,限位阴模4上贯通开设限位孔,内角螺栓3限位在限位孔内,限位孔各处的孔径并不相同,限位孔向内角冲头1的方向渐缩,孔径向内角冲头1的方向逐渐减小。内角螺栓3从孔径较大的一侧(即图2中的上方)放入限位孔内,由于限位孔的孔径渐缩,因此内角螺栓3伸入一定程度后就被限位孔的侧壁卡住,内角螺栓3会受到侧壁施加地沿轴向的分力,此分力大于内角冲头1复位时的摩擦力,因此内角螺栓3无法被内角冲头向下拉动,两者在内角冲头1复位过程中相互分离。更进一步,限位阴模4呈板状,优选地,限位阴模4上设置的限位孔呈圆锥状,限位孔的侧壁在空间上为圆锥面。当然,设置为圆锥孔仅是一种优选的方案,将限位孔设置为孔径渐缩的阶梯孔也是可以的。限位阴模4上设置的圆锥状限位孔侧壁的倾斜程度不可设置过大,防止内角螺栓3受到过大的挤压力发生变形,影响成品的质量。一般地将限位孔侧壁所在的圆锥的圆锥角设置在0.1~2度之间,包含两个端点值,仅使内角螺栓3可以顺利从一侧伸入并无法从另一侧伸出即可。内角冲头1和冲压阳模2之间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关系,内角冲头1固定在冲压阳模2的中轴线上,若需要在内角螺栓3上冲压不同造型或尺寸的内角仅需将更换不同的内角冲头1即可。冲压阳模2内设置有固定块21,内角冲头1通过固定块21限位固定在冲压阳模2内。固定块21将内角冲头1压紧在冲压阳模2内腔的一端,固定块21与冲压阳模2的内腔侧壁固定,从而实现内角冲头1与冲压阳模2的相互固定。如图3所示,为内角螺栓冲压装置工作时的局部结构图。工作时冲压阳模2的中轴线处于水平状态,当冲压操作完成后,内角冲头1向图中箭头方向移动复位,而内角螺栓3受到限位阴模4上限位孔的限制,从而将内角螺栓3与内角冲头1相互分离,完成内角螺栓3从内角冲头1上顶出的操作。图4为限位阴模4的剖面结构图,表示了限位孔的倾角大小。此外,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内角螺栓冲压机,包括上述介绍的顶出 装置,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内角螺栓冲压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角螺栓冲压机及其顶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冲压的内角冲头(1),所述内角冲头(1)固定于冲压阳模(2)上,所述内角冲头(1)与所述冲压阳模(2)同步平移;内角螺栓(3)通过止动件限位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冲压的内角冲头(1),所述内角冲头(1)固定于冲压阳模(2)上,所述内角冲头(1)与所述冲压阳模(2)同步平移;内角螺栓(3)通过止动件限位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为限位阴模(4),所述限位阴模(4)上贯通开设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向所述内角冲头(1)渐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阴模(4)呈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江电工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