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墨烯材料制备及其应用领域,具体涉及通过生物质原位转化法大批量制备具有高质量的石墨烯及掺杂石墨烯。
技术介绍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的单原子层构成的新型二维原子晶体,其厚度只有0.3354nm,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具有特殊的单原子层结构和新奇的物理性质:单层强度达130GPa、热导率约5000J/(m·K·s)、禁带宽度几乎为零、载流子迁移率达到2×105cm2/(V·s)、高透明度(约97.7%透光率)、高的比表面积(2630m2/g),石墨烯的杨氏模量(1100GPa)和断裂强度(125GPa)与碳纳米管相当,它还具有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量子霍尔铁磁性和零载流子浓度极限下的最小量子电导率等一系列性质(Park,S.&Ruoff,R.S.Nature Nanotech.4(2009)217–224)。石墨烯的发现填补了碳基材料在二维领域上的空白。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纳米结构以及以上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近年来在实验科学和理论科学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被认为是未来能够取代硅的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已在电子学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吊篮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液体氧化剂输入系统,依次由带有压力调节器的液体氧化剂罐(1)、管路压力控制器(PC)、指示器(PI)、单向导通阀(2)、流量控制阀(FC)连接构成,用于控制输入反应釜的氧化剂量;釜内带有可以上下移动的自润滑活塞(4)的反应釜(3),自润滑活塞(4)上部通过均衡连杆和反应釜压力控制器(5)连接,自润滑活塞(4)下即在自润滑活塞(4)和反应釜(3)组成的封闭空间内还有一个可以装原料的由聚四氟乙烯构建的多孔漏篮(6),液体可以自由出入,反应釜(3)的整个釜壁涂覆2‑4毫米厚的由耐强氧化性酸的玻璃或陶瓷构成的内衬,釜底部和下釜壁四周有加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吊篮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液体氧化剂输入系统,依次由带有压力调节器的液体氧化剂罐(1)、管路压力控制器(PC)、指示器(PI)、单向导通阀(2)、流量控制阀(FC)连接构成,用于控制输入反应釜的氧化剂量;釜内带有可以上下移动的自润滑活塞(4)的反应釜(3),自润滑活塞(4)上部通过均衡连杆和反应釜压力控制器(5)连接,自润滑活塞(4)下即在自润滑活塞(4)和反应釜(3)组成的封闭空间内还有一个可以装原料的由聚四氟乙烯构建的多孔漏篮(6),液体可以自由出入,反应釜(3)的整个釜壁涂覆2-4毫米厚的由耐强氧化性酸的玻璃或陶瓷构成的内衬,釜底部和下釜壁四周有加热器(7)和温控系统(TC)及温度指示器(TI)控制反应釜温度,反应釜底部还装有一个微波发生器(8),液体氧化剂输入系统通过自润滑活塞(4)上的孔与反应釜(3)连通;釜压控制器通过连杆和自润滑活塞连接而控制自润滑活塞连的上下运动而控制反应釜内的压力;反应釜(3)通过自润滑活塞(4)上的孔与反应气体处理系统连接并形成一回路,反应气体处理系统由一个安全阀和冷凝器(9)构成,反应中由于釜内产生气体,当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安全阀打开,气体进入冷凝器将气体中雾化的氧化液冷却而降低釜压,冷却的液体回流到反应釜内继续使用,为防止仍有酸性物质随气体排出,冷凝器中排除的废气进入碱液池将其内带的酸性物质中和。2.利用权利要求1的一种带有吊篮的反应釜大批量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石墨烯原料加入到反应釜内的多孔漏篮(6)内,将其提到反应釜的最高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玉军,甘瑞轩,宋文琪,刘振威,杨宇犇,
申请(专利权)人:宋玉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