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机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004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6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铰链机构以及采用该铰链机构的汽车。所述铰链机构包括:固定于车身的车身铰链支架;固定于翻转舱盖的舱盖铰链支架;第一铰杆,其两端在靠近所述翻转舱盖的旋转轴线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车身铰链支架和所述舱盖铰链支架铰接;其两端在远离所述翻转舱盖的旋转轴线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车身铰链支架和所述舱盖铰链支架铰接;其中,所述第一铰杆和所述第二铰杆具有在靠近和远离所述车身铰链支架的方向上协同带动所述舱盖铰链支架翻转的摆动自由度,并且,所述第二铰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铰杆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机舱开口的最大化,便于机舱内放置物品的取放,改善了使用者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铰链机构以及采用该铰链机构的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汽车中,无论是两箱车还是三厢车,其大多采用舱盖布局是:前舱盖加后舱盖的方式,例如前置前驱或者前置后驱的汽车中的机舱盖和后备箱盖,再如后置后驱中的前备箱盖和后机舱盖等等。现有汽车舱盖中,汽车舱盖的翻起角度均是小于90度,对于高度较高的汽车,其小于90度的舱盖翻起角度不会影响使用者体验,但是当汽车的高度变低时(如叫低矮的跑车或轿跑),便会影响使用者的体验,使用者不得不弯腰低头去配合小于90度的汽车舱盖翻起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铰链机构,以及采用该铰链机构的汽车,以改善位置较低的机舱的使用者的体验。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铰链机构,所述铰链机构包括:车身铰链支架,所述车身铰链支架固定于车身;舱盖铰链支架,所述舱盖铰链支架固定于翻转舱盖;第一铰杆,所述第一铰杆的两端在靠近所述翻转舱盖的旋转轴线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车身铰链支架和所述舱盖铰链支架铰接;第二铰杆,所述第二铰杆的两端在远离所述翻转舱盖的旋转轴线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车身铰链支架和所述舱盖铰链支架铰接;其中,所述第一铰杆和所述第二铰杆具有在靠近和远离所述车身铰链支架的方向上协同带动所述舱盖铰链支架翻转的摆动自由度,并且,所述第二铰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铰杆的长度。进一步,所述第一铰杆和所述第二铰杆将所述舱盖铰链支架的翻转自由度约束在大于90度的角度范围内。进一步,所述第一铰杆呈朝向所述第二铰杆凸出的折弯状。进一步,所述第二铰杆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车身铰链支架铰接;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从所述支撑部在远离所述第一铰杆的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舱盖铰链支架交接;其中,所述弯折部约束所述翻转自由度在远离所述车身铰链支架的方向的极限位置。进一步,在所述翻转自由度在远离所述车身铰链支架的方向的极限位置处,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舱盖铰链支架之间的夹角为0度。进一步,所述车身铰链支架在机舱的开口边缘处固定于所述车身,所述舱盖铰链支架固定于所述翻转舱盖与所述机舱相对的内表面。进一步,所述机舱为后备箱,所述翻转舱盖为后备箱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中,所述铰链机构使得翻转舱盖的开合角度大于90度,这对于位置较低的机舱(如后备箱)来说,在翻转舱盖完全开启时使得其开口处的正上方能够完全暴露出来,实现了机舱开口的最大化,便于机舱内放置物品的取放,改善了使用者的体验。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的双后盖总成实施例在车身中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后盖总成实施例的一个掀起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双后盖总成实施例的又一个掀起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后舱盖总成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后舱盖总成的仰视图;图6A为图4所示结构的爆炸图;图6B为图6A中区域B的结构示意图;图6C为图6A中区域C的结构示意图;图7A为图5所示结构的爆炸图;图7B为图7A中区域D的结构示意图;图7C为图7A中区域E的结构示意图;图8A为图6A所示结构的右侧视图;图8B为图8A中区域F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汽车舱盖总成实施例的安装中间状态示意图;图10为图2中区域A的结构示意图;图11A为图2所示实施例结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11B为图11A中区域G的结构示意图;图11C为图11A中区域H的结构示意图;图12A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铰链机构处于完全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2B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铰链机构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2C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铰链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标号说明1、双后盖总成 11、后舱盖总成 111、后舱盖盖体 1111、第一边缘 1112、第二边缘 112、卡接条1121、卡接条卡压于所述卡槽中的部分1122、卡接条位于两个卡接块之间的部分113、卡销114、固定螺孔 115、卡接块1151、卡槽1152、螺栓1153、锁紧螺母 116、固定支架 1161、定位槽1162、通孔12、行李箱盖总成121、行李箱盖盖体1211、第三边缘 1212、第四边缘 122、铰链机构 1221、车身铰链支架1222、舱盖铰链支架1223、第一铰杆 1224、第二铰杆 12241、支撑部12242、弯折部123、舱盖锁3、汽车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技术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技术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双后盖总成1实施例安装于车身的中后部,该车型采用了例如动力总成后置的方式,并且,车后保留后备箱的空间,该车身中,后备箱和机舱相邻而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双后盖总成1包括设置于车身的后舱盖总成11和行李箱盖总成12构成。其中,后舱盖总成11例如机舱舱盖总成,其安装于汽车机舱以覆盖所述机舱,行李箱盖总成12为后备箱舱盖总成,其安装于汽车后备箱以覆盖所述后备箱。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双后盖总成1实施例处于一种掀起状态的图示。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双后盖总成1实施例处于另一种掀起状态的图示。从图2和图3可 以看出,本技术的双后盖总成1中,后舱盖总成11为可拆卸式设计。本技术实施例中,将后舱盖总成11设计为可拆卸式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后舱盖总成11作为机舱舱盖总成,其盖合于汽车机舱,而一般使用过程中,汽车的机舱盖是不经常开启的,所以不必设计成能够便于经常开启的可翻转式(例如行李箱盖总成12的设计)。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后舱盖总成11为机舱舱盖总成,所述行李箱盖总成12为后备箱舱盖总成。同时参照图2、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后舱盖总成11,包括后舱盖盖体111(可参见图4和图5)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后舱盖盖体11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转轴部和第一锁止部;所述行李箱盖总成12在靠近所述第一锁止部的一侧与所述后舱盖总成11相邻,所述行李箱盖总成12包括行李箱盖盖体121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行李箱盖盖体121的相对两侧的第二转轴部和第二锁止部。其中,所述后舱盖盖体111具有绕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4/175498.html" title="铰链机构及汽车原文来自X技术">铰链机构及汽车</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链机构(122),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122)包括:车身铰链支架(1221),所述车身铰链支架(1221)固定于车身;舱盖铰链支架(1222),所述舱盖铰链支架(1222)固定于翻转舱盖;第一铰杆(1223),所述第一铰杆(1223)的两端在靠近所述翻转舱盖的旋转轴线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车身铰链支架(1221)和所述舱盖铰链支架(1222)铰接;第二铰杆(1224),所述第二铰杆(1224)的两端在远离所述翻转舱盖的旋转轴线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车身铰链支架(1221)和所述舱盖铰链支架(1222)铰接;其中,所述第一铰杆(1223)和所述第二铰杆(1224)具有在靠近和远离所述车身铰链支架(1221)的方向上协同带动所述舱盖铰链支架(1222)翻转的摆动自由度,并且,所述第二铰杆(122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铰杆(1223)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链机构(122),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122)包括:车身铰链支架(1221),所述车身铰链支架(1221)固定于车身;舱盖铰链支架(1222),所述舱盖铰链支架(1222)固定于翻转舱盖;第一铰杆(1223),所述第一铰杆(1223)的两端在靠近所述翻转舱盖的旋转轴线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车身铰链支架(1221)和所述舱盖铰链支架(1222)铰接;第二铰杆(1224),所述第二铰杆(1224)的两端在远离所述翻转舱盖的旋转轴线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车身铰链支架(1221)和所述舱盖铰链支架(1222)铰接;其中,所述第一铰杆(1223)和所述第二铰杆(1224)具有在靠近和远离所述车身铰链支架(1221)的方向上协同带动所述舱盖铰链支架(1222)翻转的摆动自由度,并且,所述第二铰杆(122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铰杆(1223)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1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杆(1223)和所述第二铰杆(1224)将所述舱盖铰链支架(1222)的翻转自由度约束在大于90度的角度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1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杆(1223)呈朝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李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