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89795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割机,包括:收割部;以及位于所述收割部的后部的搬送部,所述收割部包括横向设置的螺旋器,在所述螺旋器的中部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搬送部的送入口,在所述螺旋器的相对于所述送入口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仅由螺旋叶片构成的第一横向输送结构。该收割机,能够缓解送入口的喂料压力,且极大地简化结构,方便加工,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收割机
技术介绍
收割机具有收割部、驾驶部、搬送部,收割部设置于机体的前部,用于收割农田的农作物,驾驶部设置于收割部的后方,并位于机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具有搭乘操纵部和覆盖操纵部的驾驶室,搬送部以与驾驶部横向并排的状态位于机体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将收割部收割的农作物向机体后方侧搬运,该搬送部与收割部的螺旋器对应位置处设有送入口,收割部收割的农作物由送入口送入搬送部。现有收割机的螺旋器,其在送入口的两侧均设置有横向输送结构,且两侧的横向输送结构均包括螺旋叶片和耙入杆。在收割时,送入口的两侧均通过螺旋叶片和耙入杆的共同作用输送作物,并将作物送入送入口,再由送入口至搬送部中。然而,送入口的两侧都通过耙入杆和螺旋叶片给送入口送料,导致送料速率较快,容易造成送入口的喂入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收割机,能够缓解送入口的喂料压力,且极大地简化结构,方便加工,节省成本。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收割机,包括:收割部;以及位于所述收割部的后部的搬送部,所述收割部包括横向设置的螺旋器,在所述螺旋器的中部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搬送部的送入口,在所述螺旋器的相对于所述送入口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仅由螺旋叶片构成的第一横向输送结构。根据该结构特征,通过在螺旋器的相对于送入口的至少一侧设置仅由螺旋叶片构成的第一横向输送结构,因而在这一侧减少了耙入杆,从而简化了结构,节省成本。优选的,在所述螺旋器的相对于所述送入口的作为长程侧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横向输送结构,在所述螺旋器的相对于所述送入口的作为短程侧的一侧设置有由螺旋叶片和短程侧耙入杆构成的第二横向输送结构。根据该结构特征,具体是在螺旋器的相对于送入口的作为长程的一侧仅设置螺旋叶片,而不设置耙入杆,由于该侧距离送入口的行程较长,通过该侧的螺旋叶片实现对收割作物的横向输送,就可以满足连续不断的足量供给,从而避免因使用耙入杆和螺旋叶片共同输送造成的送入口喂入压力。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横向输送结构的螺旋叶片和所述第二横向输送结构的螺旋叶片的输送方向相反。根据该结构特征,在送入口的两侧,通过输送方向相反的螺旋叶片,就可以同时为共同的送入口送入收割作物。特别地,所述收割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螺旋器的下方的输送台,所述输送台的前侧对应于所述第一横向输送结构和所述第二横向输送结构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横向输送齿。根据该结构特征,由于除了螺旋叶片,还设置有横向输送齿,因此,能够通过二者共同的作用可靠地将作物横向输送至送入口。优选的,在所述螺旋器的对应于所述送入口的位置处设置有送入口侧耙入杆。根据该结构特征,在送入口的位置处设置送入口侧耙入杆,因而通过送入口侧耙入杆及时的将第一横向输送结构与第二横向输送结构输送至送入口处的作物耙入送入口中。本技术的收割机,通过在送入口的至少一侧减少耙入杆,简化了结构,降低加工成本,减轻了对送入口的喂入压力,从而使得送入口的两侧的送料达到平衡,提高了收割机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收割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收割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驾驶部;2-搬送部;3-收割部;31-送入口;32-螺旋器;33-输送台;34-切断刀;35-第一横向输送齿;36-第二横向输送齿;321-第一螺旋输送叶片;322-第二螺旋输送叶片;323-短程侧耙入杆;324-送入口侧耙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表示方位的前、后、左、右、上、下
分别表示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其中,前侧与后侧相对,左侧与右侧相对,上侧与下侧相对,其仅用来解释该技术的结构,但并不用于限定其位置关系。下面对作为本技术的收割机的一例的联合收割机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将搬送部2搬送来的作物投入位于搬送部2的后侧的脱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如图1所示,所述联合收割机,包括驾驶部1;以横向并排的状态设置于所述驾驶部1的侧部的搬送部2;以及设置于所述驾驶部1和所述搬送部2的前方的收割部3,收割部3包括横向设置的螺旋器32,在螺旋器32的中部设置有对应于搬送部2的送入口31,收割部3收割的作物通过送入口31送入搬送部2中。在本技术中,在所述螺旋器32的相对于所述送入口3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仅由螺旋叶片构成的第一横向输送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在所述螺旋器32的相对于所述送入口31的其中一侧设置有仅由螺旋叶片构成的第一横向输送结构,而在所述螺旋器32的相对于所述送入口31的另一侧设置有由螺旋叶片和短程侧耙入杆323构成的第二横向输送结构。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螺旋器32的相对于所述送入口31的作为长程侧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横向输送结构,在所述螺旋器32的相对于所述送入口31的作为短程侧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横向输送结构。再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向输送结构的螺旋叶片和所述第二横向输送结构的螺旋叶片的输送方向相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向输送结构的螺旋叶片为第一螺旋输送叶片321,第二横向输送结构的螺旋叶片为第二螺旋输送叶片322。因而第
一螺旋输送叶片321和第二螺旋输送叶片322的输送方向相反,且都是朝向送入口31输送。因此,收割机在工作时,第一横向输送结构位于送入口31的右侧,第二横向输送结构位于送入口31的左侧,由第一横向输送结构的第一螺旋输送叶片321向左输送作物,第二横向输送结构的第二螺旋输送叶片322向右输送作物。在此过程中,第二螺旋输送叶片322还配合有短程侧耙入杆323与其一起,利用短程侧耙入杆323将作物耙入至第二螺旋输送叶片322位置后由第二螺旋输送叶片322向右输送。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螺旋器32的相对于所述送入口31的两侧均设置有仅由螺旋叶片构成的第一横向输送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送入口31的两侧的第一横向输送结构的螺旋叶片的输送方向相反,且都朝向送入口31输送。这时,送入口31的两侧均不再设置耙入杆。在本技术中,在所述螺旋器的对应于所述送入口的位置处设置有送入口侧耙入杆324。在送入口31的位置处设置送入口侧耙入杆324,可以及时的将送入口31两侧的横向输送结构送来的作物耙入送入口31中,及时喂料。在本技术中,所述收割部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螺旋器32的下方的输送台33,在输送台33的前侧设置有切断刀34,切断刀34通过左右往返运动对农田的作物进行剪切。在所述输送台33的前侧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横向输送结构和所述第二横向输送结构的位置处,以位于切断刀34的后侧且与切断刀34一体移动的方式,分别设置有第一横向输送齿35和第二横向输送齿36。第一横向输送齿35和第二横向输送齿36的上部形成为锯齿状。第
一横向输送齿35和第二横向输送齿36随着切断刀34的左右往返运动,对切断刀34剪切的作物进行横向推送。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收割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割机,包括:收割部;以及位于所述收割部的后部的搬送部,所述收割部包括横向设置的螺旋器,在所述螺旋器的中部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搬送部的送入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器的相对于所述送入口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仅由螺旋叶片构成的第一横向输送结构,在所述螺旋器的对应于所述送入口的位置处设置有送入口侧耙入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割机,包括:收割部;以及位于所述收割部的后部的搬送部,所述收割部包括横向设置的螺旋器,在所述螺旋器的中部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搬送部的送入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器的相对于所述送入口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仅由螺旋叶片构成的第一横向输送结构,在所述螺旋器的对应于所述送入口的位置处设置有送入口侧耙入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器的相对于所述送入口的作为长程侧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横向输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直樹野口耕作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