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程活塞液压载重爬楼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7332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程活塞液压载重爬楼车,包括:机架(1);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的传动轴(2),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传动轴(2)两端的三星轮(3)以及驱动装置,其中,驱动装置利用两个活塞液压缸的差程运动实现爬楼车的驱动,该爬楼车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承载能力强,易操作,且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可以广泛使用于家庭、公司等各种场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涉及爬楼车
,尤其涉及一种双程活塞液压载重爬楼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三种爬楼车,分别为:行星越障轮爬楼车、电机驱动爬楼车以及腿式机器人。其中,行星越障轮爬楼车包括:机架以及在机架底部两侧分别设置的三星轮,该爬楼车上没有任何的助力装置,而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操作表明,该种爬楼车在上楼的过程中,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行程是人手施加的拉力小于装置本身的重力,余下的三分之二行程均是人手施加的拉力大于装置本身的重力,理论上人手所需要施加的拉力成J型增长,趋向无穷大。因此,该种爬楼车存在载重能力差,无助力装置等问题。电机驱动爬楼车包括:机架、电瓶、电机以及在机架底部两侧分别设置的三星轮,该爬楼车通过电瓶为电机进行供电,驱动三星轮进行运动,解决爬楼车的助力问题,然而该种爬楼车增设了电瓶以及电机后,体积笨重,承载重量越大,电机和电瓶的重量随之增大,存在载重能力有限,安全系数低,造价高等问题。腿式机器人,凡是模仿人类或其它动物腿部运动的机器人,均称为腿式机器人(一般以连杆机构或者气动机构较为常见),其在平面行驶与攀爬楼梯之间的切换不易控制,而且转向功能不易实现,存在驱动方式复杂,造价高,难以普及等问题。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新型的爬楼车,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双程活塞液压载重爬楼车,以至少解决以往爬楼车存在的载重能力差,不容易控制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双程活塞液压载重爬楼车,包括:机架1;传动轴2,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两个三星轮3,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传动轴2的两端;以及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41,与所述传动轴2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轴41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摇杆411、凸轮412以及第二摇杆413,且所述第一摇杆411与所述第二摇杆413为反向设置;第一活塞液压缸43,包括第一缸体431以及第一活塞杆432,所述第一缸体431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432与所述第一摇杆411转动连接;第二活塞液压缸44,包括第二缸体441以及第二活塞杆442,所述第二缸体441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442与所述第二摇杆413转动连接;第一管路45,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缸体431和所述第二缸体441连通,且所述第一管路45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451;油箱46,包括进油口,所述油箱46的进油口通过第二管路47与所述第一缸体431连通,且所述第二管路47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471;油泵48,包括出油口,所述油泵48与所述油箱46连通,且所述油泵48的出油口通过第三管路49与所述第二缸体441连通;凸轮顶杆410,其一端可与所述凸轮412配合相抵,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截止阀451和第二截止阀471控制相接,控制所述第一截止阀451和所述第二截止阀471交替开启/关闭。优选,所述驱动轴41与所述传动轴2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414和第二齿轮21驱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齿轮414固定套装于所述驱动轴41上;所述第二齿轮21固定套装于所述传动轴2上。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齿轮414固定套装于所述驱动轴41的中点处,所述第二齿轮21固定套装于所述传动轴2的中点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齿轮414与所述第二齿轮21的半径比为2:3。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摇杆411和第二摇杆413在所述驱动轴41上沿所述驱动轴41的中点对称设置。进一步优选,所述油箱46上设置有先导溢流阀。本技术提供的双程活塞液压载重爬楼车,通过增设的驱动装置,为爬楼车提供助力,其中,该驱动装置主要通过第一活塞液压缸和第二活塞液压缸的差程运动实现对驱动轴的驱动,然后由驱动轴驱动传动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固定安装于传动轴两端的三星轮转动,实现上/下楼梯的功能,同时,在第一活塞液压缸、第二活塞液压缸、油箱以及油泵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液压油流通的多个管路,且在两个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上述两个截止阀由凸轮顶杆控制进行周期性的交替开启/关闭,实现液压油由第一活塞液压缸的第一缸体流向第二活塞液压缸的第二缸体中或液压油由第二活塞液压缸的第二缸体流向第一活塞液压缸的第一缸体中的控制,其通过控制液压油的流向来驱动第一活塞液压缸的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液压缸的第二活塞杆进行上下周期性移动,实现驱动轴的持续转动。本技术提供的双程活塞液压载重爬楼车,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承载能力强等优点。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程活塞液压载重爬楼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程活塞液压载重爬楼车的俯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程活塞液压载重爬楼车中液压油路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参见图1、图2为一种双程活塞液压载重爬楼车,该爬楼车包括:机架1,在机架1的下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轴2,在传动轴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三星轮3,且传动轴2上还驱动连接有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具体包括:与传动轴2驱动连接的驱动轴41,在驱动轴41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摇杆411、凸轮412以及第二摇杆413,且第一摇杆411与第二摇杆413为反向设置,即二者之间呈180°角,在机架1的两侧还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活塞液压缸43和第二活塞液压缸44,且第一活塞液压缸43中的第一活塞杆432与第一摇杆411转动连接,而第二活塞液压缸44中的第二活塞杆442与第二摇杆413转动连接,参见图3,在第一活塞液压缸43的第一缸体431和第二活塞液压缸44的第二缸体441之间连通有第一管路45,用于液压油的循环流动,且在第一管路45上还设置有第一截止阀451,在机架1还固定设置有油箱46,该油箱46的进油口通过第二管路47与第一活塞液压缸43的第一缸体431连通,在油箱46的内部或外部还设置有油泵48,该油泵48的出油口与第二活塞液压缸44的第二缸体441连通,且在该第二管路47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471,在第一截止阀451和第二截止阀471上控制连接有凸轮顶杆410,该凸轮顶杆410的下端端部可与驱动轴41上凸轮412配合相抵,在驱动轴41的转动下通过与凸轮412的配合,凸轮顶杆410可周期性的上下移动,进而控制第一截止阀451和第二截止阀471进行周期性的交替开启/关闭。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双程活塞液压载重爬楼车中,驱动轴一方面可以驱动传动轴进行转动,实现爬楼车的上/下楼梯功能,另一方面还可以驱动凸轮顶杆进行上下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程活塞液压载重爬楼车,包括:机架(1);传动轴(2),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两个三星轮(3),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传动轴(2)的两端;以及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41),与所述传动轴(2)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轴(41)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摇杆(411)、凸轮(412)以及第二摇杆(413),且所述第一摇杆(411)与所述第二摇杆(413)为反向设置;第一活塞液压缸(43),包括第一缸体(431)以及第一活塞杆(432),所述第一缸体(431)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432)与所述第一摇杆(411)转动连接;第二活塞液压缸(44),包括第二缸体(441)以及第二活塞杆(442),所述第二缸体(441)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442)与所述第二摇杆(413)转动连接;第一管路(45),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缸体(431)和所述第二缸体(441)连通,且所述第一管路(45)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451);油箱(46),包括进油口,所述油箱(46)的进油口通过第二管路(47)与所述第一缸体(431)连通,且所述第二管路(47)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471);油泵(48),包括出油口,所述油泵(48)与所述油箱(46)连通,且所述油泵(48)的出油口通过第三管路(49)与所述第二缸体(441)连通;凸轮顶杆(410),其一端可与所述凸轮(412)配合相抵,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截止阀(451)和第二截止阀(471)控制相接,控制所述第一截止阀(451)和所述第二截止阀(471)交替开启/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程活塞液压载重爬楼车,包括:机架(1);传动轴(2),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两个三星轮(3),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传动轴(2)的两端;以及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41),与所述传动轴(2)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轴(41)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摇杆(411)、凸轮(412)以及第二摇杆(413),且所述第一摇杆(411)与所述第二摇杆(413)为反向设置;第一活塞液压缸(43),包括第一缸体(431)以及第一活塞杆(432),所述第一缸体(431)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432)与所述第一摇杆(411)转动连接;第二活塞液压缸(44),包括第二缸体(441)以及第二活塞杆(442),所述第二缸体(441)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442)与所述第二摇杆(413)转动连接;第一管路(45),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缸体(431)和所述第二缸体(441)连通,且所述第一管路(45)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451);油箱(46),包括进油口,所述油箱(46)的进油口通过第二管路(47)与所述第一缸体(431)连通,且所述第二管路(47)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471);油泵(48),包括出油口,所述油泵(48)与所述油箱(46)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欣陈瑞胡碧波弓宸吕海霆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