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工位输送系统的主动力模块,包括带动多工位输送系统运转的主动力模块,其中:所述主动力模块包括有可移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基板、基板下方的电机、基板上方的摩擦传动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电机与摩擦传动组件之间还设有动力传动组件,所述动力传动组件包括有变向传送齿轮组,一端与水平放置的电机连接,另一端垂直穿过基板与摩擦传动组件的主动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运输作业或物流分拣的输送系统上,提高输送系统的线速度,从而提到输送作业效率。主动力模块结构设计合理,利用摩擦传动替代传统技术中链条传动,节省设备的生产成本和输送成本,人力成本下降、差错率低和分拣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输作业行业中物流分拣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多工位输送系统的主动力模块。
技术介绍
输送系统用于工业输送、邮政、包裹配送、包裹物流等配送系统的仓储中,用于以运筹方式处理不同类型的物件,包括不同地区的分类、不同尺寸大小和重量的分装等等。输送系统一般结构包括若干个输送电机设置在若干输送线路或输送模块内,提供动力输送位于相应物件,在相应的区域或层面进行输送物件分类或分拣。传统技术中的输送系统采用滚筒式输送,输送系统通过物件在转动的滚筒中流动,然后进行物件的分类或分拣,该种输送方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为是滚筒传输,其装配的流水线需要是直线传输,占地面积大,而且输送分类可能需要人工分类,出错率高,作业效率低,分拣成本高。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很多通过在输送路线上设置扫描识别仪器进行智能分类的输送系统,可以免去人工操作的缺陷,降低出错率和提高效率。申请人公开了一种输送机(104670798A),设计一个闭合的输送路线,对输送路线上的物件进行智能的分类和分拣,整个输送机的动力模块均通过链板链条带动小车进行转动实现分拣,可以提高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但通过链条带动的动力模块在工作过程中,线速度高达1.2m/s,然而该种线速度动力模块并不能满足现在运输或物流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高速运转的、提高作业效率的一种基于多工位输送系统的主动力模块。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多工位输送系统的主动力模块,包括带动多工位输送系统运转的主动力模块,所述主动力模块包括有可移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基板、基板下方的电机、基板上方的摩擦传动组件和调节组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与摩擦传动组件之间还设有动力传动组件,所述动力传动组件包括有变向传送齿轮组,一端与水平放置的电机连接,另一端垂直穿过基板与摩擦传动组件的主动轮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擦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摩擦传动组件和第二摩擦传动组件,所述第一摩擦传动组件包括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同步带连接,并在同步带的内侧设有第一张紧轮组;所述第二摩擦传动组件包括两个转动轮,所述两个转动轮通过同步带连接,并在同步带的内侧设有第二张紧轮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摩擦传动组件的同步带和第二摩擦传动组件的同步带之间组成摩擦传动区域,所述摩擦传动区域上装置有多工位输送系统的动力轴,所述动力轴通过与同步带之间的摩擦进行传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纵向滑轨、滑轨上的至少四个滑块、同一侧滑块上的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以及若干个弹力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力件置于滑轨之间,弹力方向与滑轨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弹力件的一端固定在基板一侧,另一端连接第一滑动板或第二滑动板下方的挡块。所述弹力件包括一固定轴承、套在固定轴承上的弹簧、调节弹簧松紧度的压片,所述弹簧置于压片与挡块之间,通过调节压片与挡块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弹簧提供的张力,从而控制固定连接挡块的第一滑动板或第二滑动板,进而控制同步带之间的摩擦传动区域,达到控制同步带与动力轴的摩擦传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张紧轮组和第二张紧轮组分别通过固定件固定在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上,并两组张紧轮组置于同步带靠近中部的内侧,所述第二摩擦传动组件的两个转动动置于第二滑动板上,与第二张紧轮组由调节组件同步控制。所述第一摩擦传动组件的主动轮与从动轮固定在基板上,通过调节组件调节第一滑动板移动时,只有第一张紧轮组移动进行微调松紧度,同时可以调节第一摩擦传动组件的同步带松紧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包括有至少三个支撑脚,所述每个支撑脚上配置有可锁定于地面的锁定架体,所述至少三个支撑脚之间内均设有方便移动的万向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同步带和动力轴采用柔性聚氨酯材料制作,柔性聚氨酯保证了同步带和动力轴的柔软性能,使在转动的过程中提高稳定性,该种材料制作的同步带和动力轴在表面能形成较好的摩擦性能,保证摩擦传动中两个摩擦系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应用于运输作业或物流分拣的输送系统上,提高输送系统的线速度,从而提到输送作业效率。主动力模块结构设计合理,利用摩擦传动替代传统技术中链条传动,节省设备的生产成本和输送成本,人力成本下降、差错率低和分拣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摩擦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 为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一种基于多工位输送系统的主动力模块,包括带动多工位输送系统运转的主动力模块,所述主动力模块包括有可移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基板1、基板1下方的电机、基板1上方的摩擦传动组件2和调节组件3。所述电机与摩擦传动组件2之间还设有动力传动组件4,所述动力传动组件4包括有变向传送齿轮组,一端与水平放置的电机连接,另一端垂直穿过基板1与摩擦传动组件2的主动轮连接。参考图2,所述摩擦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摩擦传动组件21和第二摩擦传动组件22,所述第一摩擦传动组件21包括有主动轮23和从动轮24,所述主动轮23与从动轮24通过同步带连接,并在同步带的内侧设有第一张紧轮组26;所述第二摩擦传动组件22包括两个转动轮25,所述两个转动轮25通过同步带连接,并在同步带的内侧设有第二张紧轮组27。所述第一摩擦传动组件21的同步带和第二摩擦传动组件22的同步带之间组成摩擦传动区域,所述摩擦传动区域上装置有多工位输送系统的动力轴,所述动力轴通过与同步带之间的摩擦进行传动。参考图3,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纵向滑轨31、滑轨31上的四个滑块32、同一侧滑块32上的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33以及八个弹力件34,所述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33下方各设有四个弹力件34。所述弹力件34置于滑轨之间,弹力方向与滑轨31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弹力件34的一端固定在基板1一侧,另一端连接第一滑动板或第二滑动板下方的挡块35。所述弹力件34包括一固定轴承、套在固定轴承上的弹簧、调节弹簧松紧度的压片36,所述弹簧置于压片36与挡块35之间,通过调节压片36与挡块35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弹簧提供的张力,从而控制固定连接挡块的第一滑动板或第二滑动板,进而控制同步带之间的摩擦传动区域,达到控制同步带与动力轴的摩擦传动。所述第一张紧轮组和第二张紧轮组分别通过固定件固定在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上,并两组张紧轮组置于同步带靠近中部的内侧,所述第二摩擦传动组件的两个转动动置于第二滑动板上,与第二张紧轮组由调节组件同步控制。所述第一摩擦传动组件的主动轮与从动轮固定在基板1上,通过调节组件调节第一滑动板移动时,只有第一张紧轮组移动进行微调松紧度,同时可以调节第一摩擦传动组件的同步带松紧度。本实施案例应用在一个40人规模的快递网点,占地面积为40m*20m,采用两个主动力模块供应多工位输送系统的120个输送分拣机,分拣包裹最大包件规格为50cm*50cm*30cm,主动力模块提供动力驱动多工位输送系统的线速度高达到2.1-2.5m/s,是传统输送系统的两倍,所述输送分拣机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多工位输送系统的主动力模块,包括带动多工位输送系统运转的主动力模块,其特征是:所述主动力模块包括有可移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基板、基板下方的电机、基板上方的摩擦传动组件和调节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工位输送系统的主动力模块,包括带动多工位输送系统运转的主动力模块,其特征是:所述主动力模块包括有可移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基板、基板下方的电机、基板上方的摩擦传动组件和调节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工位输送系统的主动力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电机与摩擦传动组件之间还设有动力传动组件,所述动力传动组件包括有变向传送齿轮组,一端与水平放置的电机连接,另一端垂直穿过基板与摩擦传动组件的主动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工位输送系统的主动力模块,其特征是:所述摩擦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摩擦传动组件和第二摩擦传动组件,所述第一摩擦传动组件包括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同步带连接,并在同步带的内侧设有第一张紧轮组;所述第二摩擦传动组件包括两个转动轮,所述两个转动轮通过同步带连接,并在同步带的内侧设有第二张紧轮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工位输送系统的主动力模块,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桂佳,黄东曦,张志杰,尹启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艮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