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槽式中和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9925 阅读:4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槽式中和反应器,它包括一中空的槽体,槽体顶壁设置有蒸汽出口,槽体的中上部设置有溢流口,其特征在于,沿槽体内壁边缘附近均匀设置有四组垂直探伸入槽体内部的酸管和氨管,槽体内壁通过筋板固定有两个折流板,所述的酸管下端出口为长斜口,氨管下端有一90°弯头,其出口与酸管下端的长斜口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几乎是氨与磷酸直接接触,传质阻力小,反应完全;(2)高速冲击的氨与剧烈化学反应,形成中和料浆在槽内循环流动,不需机械搅拌,节省能耗;(3)槽内正压操作,氨损失小;(4)避免了原槽式反应器搅拌器因剧烈反应形成振动而损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槽式中和反应器。技术背景在料浆法生产磷酸铵行业,用于磷酸与氨进行中和反应器有三大类槽式反应器、外环流氨化反应器和管式反应器。因我国磷矿品质差、杂质含量高,反应易结垢,一次中和时管式反应器很少采用。外环流氨化反应器具有中和时间短、生产强度高、设备投资省、氨损失小、环境条件好、蒸汽易于回收、无搅拌的优点,但用于湖北宜昌磷矿生产磷酸铵时存在反应器内易结垢,常使反应管堵死,因而使用有局限性。槽式反应器从操作上分有微负压和加压(用于生产磷酸二铵)两种模式,均采用机械搅拌来实现氨与磷酸进行接触反应。因湖北宜昌磷矿品位低,杂质含量高,进行氨中和反应的料浆粘度大,酸氨中和反应接触面受影响,而导致氨逸出率大,氨损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槽式中和反应器,其氨逸出率小,氨损耗较低,不易结垢,无需搅拌。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槽式中和反应器,它包括一中空的槽体,槽体顶壁设置有蒸汽出口,槽体的中上部设置有溢流口,其特征在于,沿槽体内壁边缘附近均匀设置有四组垂直探伸入槽体内部的酸管和氨管,槽体内壁通过筋板固定有两个折流板。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酸管下端出口为长斜口,氨管下端有一90°弯头,其出口与酸管下端的长斜口相对。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槽体在溢流口以上的空间为气相空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几乎是氨与磷酸直接接触,传质阻力小,反应完全;(2)高速冲击的氨与剧烈化学反应,形成中和料浆在槽内循环流动,不需机械搅拌,节省能耗;(3)槽内正压操作,氨损失小;(4)避免了原槽式反应器搅拌器因剧烈反应形成振动而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2所示的新型槽式中和反应器实施例,它包括一中空的槽体4,槽体为上下封闭的圆筒状,槽体顶壁设置有蒸汽出口6,沿槽体内壁边缘附近均匀设置有四组垂直探伸入槽体内部的酸管1和氨管2,酸管下端出口为长斜口,氨管下端有一90°弯头,其出口与酸管下端的长斜口相对,槽体内壁通过筋板固定有两个折流板3,槽体的中上部设置有溢流口5,下部设置有排净口7和人孔8。本技术操作过程是:先用泵将磷酸送槽式中和反应器的酸管1往槽内注入磷酸,待磷酸近溢流口时停止进磷酸并通过氨管2向槽内通氨,氨以104m/s的速度向酸管长斜口处冲击,与磷酸发生中和反应。利用氨的高速流动和剧烈的化学反应推动物料在槽内运动,为防止物料在槽内出现“打旋”现象,在槽内设置的两块折流板3以破坏“旋流”,使物料充分混合。待中和度达到1.0一1.10时再向槽内注入磷酸,同时加大通氨量,磷酸与氨按一定的比值进行调节。中和反应产生的蒸汽由槽顶的蒸汽出口6排出。合格的中和料浆由溢流口5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槽式中和反应器,它包括一中空的槽体,槽体顶壁设置有蒸汽出口,槽体的中上部设置有溢流口,其特征在于,沿槽体内壁边缘附近均匀设置有四组垂直探伸入槽体内部的酸管和氨管,槽体内壁通过筋板固定有两个折流板。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槽式中和反应器,它包括一中空的槽体,槽体顶壁设置有蒸汽出口,槽体的中上部设置有溢流口,其特征在于,沿槽体内壁边缘附近均匀设置有四组垂直探伸入槽体内部的酸管和氨管,槽体内壁通过筋板固定有两个折流板。2、按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俊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