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酸生产用中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6562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3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T酸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酸生产用中和釜,包括中和釜本体、搅拌装置和支架,中和釜本体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桨叶和驱动电机;进料口下方设有多个导料盘,导料盘固定在所述搅拌轴上;搅拌轴为设有若干布液孔且内部为中空结构的搅拌轴,中和釜本体底部设有加碱口,加碱口与搅拌轴相连通;中和釜本体与搅拌装置之间设有套筒。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中和釜,可防止冲料事故,使中和反应物料混合均匀,并且可有效控制中和釜内温度,最终使中和反应更彻底,提高物料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T酸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T酸生产用中和釜。
技术介绍
T酸即1-萘胺-3.6.8-三磺酸,在T酸的生产工艺过程中需要用到中和釜加氨水进行物料中和,然而现有技术中所用的中和釜在中和物料时存在几个问题,(1)在加料过程中,物料从加料口加入后直接落入中和釜内,即使通过搅拌轴搅拌,但是物料混合不均匀,导致中和反应不彻底,降低物料的收率;(2)在中和时,现有技术采用物料上方加氨即液上加氨,这样的加氨方式给操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在安全方面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在做料的过程中氨水味道大,对职工健康和环境有很大的危害。同时,液上加氨还会导致冲料事故,对物料造成浪费;(3)中和反应的效率与中和釜内物料的温度有关,常规采用外置夹套来调节温度,该法温度控制精度差,而且冷热交换太快会影响中和釜的使用寿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中和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冲料、可使物料混合均匀、并有效控制中和釜内温度以及中和反应彻底的T酸生产用中和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T酸生产用中和釜,包括中和釜本体、搅拌装置和支架,所述中和釜本体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桨叶和驱动电机;所述进料口下方设有多个导料盘,所述导料盘固定在所述搅拌轴上;所述搅拌轴为设有若干布液孔且内部为中空结构的搅拌轴,所述中和釜本体底部设有加碱管,所述加碱管与所述搅拌轴相连通;所述中和釜本体与所述搅拌装置之间设有套筒。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多个导料盘相互倾斜成之字形设置,且所述导料盘布有若干导料孔。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和釜本体外壁设有夹套。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和釜本体内壁倾斜设有多块挡板,且所述挡板设有多个突起部。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桨叶为内部中空的折叶形搅拌桨叶,且所述搅拌桨叶交错设置并与所述搅拌轴的内腔相连通。作为一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折叶形搅拌桨叶均匀设有多个微孔。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和釜还包括循环泵,所述出料口通过循环泵与所述中和釜本体内部相连通。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进料口下方设有多个导料盘,导料盘固定在搅拌轴上;中和物料从进料口落入导料盘,在驱动电机作用下随搅拌轴旋转,使物料在中和釜内部均匀分散,有效解决了中和物料直接落入中和釜底部混料不均匀的问题;搅拌轴为设有若干布液孔且内部为中空结构的搅拌轴,中和釜本体底部设有加碱管,加碱管与搅拌轴相连通;中和反应过程中,氨水从加碱管进入搅拌轴内部,从搅拌轴的布液孔进入中和釜内参与中和反应,采用这种加碱方式可防止冲料事故;中和釜本体与搅拌装置之间设有套筒,通过内置套筒可使加热或冷却介质进入套筒内进而可以有效控制中和釜内温度。由于多个导料盘相互倾斜成之字形设置,且导料盘布有若干导料孔。通过导料孔可使中和物料分布更加均匀。由于中和釜本体外壁设有夹套。通过夹套和内置套筒结合,可有效控制中和釜内中和反应所需的温度,促进中和反应,提高物料收率。由于中和釜本体内壁倾斜设有多块挡板,且挡板设有多个突起部。中和反应过程中,料液随搅拌桨叶搅拌产生涡流,挡板的设置可防止涡流产生,使物料分布更加均匀,中和反应更彻底。由于折叶形搅拌桨叶均匀设有多个微孔。氨水通过微孔流出,可使氨水分布更加均匀,增加氨水与物料的接触面积,有助于中和反应。由于中和釜还包括循环泵,出料口通过循环泵与中和釜本体内部相连通。通过循环泵,可使中和釜底部的物料从上部进入中和釜内部,进一步便于物料混匀。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T酸生产用中和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导料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中和釜本体,2-支架,3-进料口,4-出料口,5-搅拌轴,50-搅拌桨叶,51-布液孔,6-驱动电机,7-导料盘,70-导料孔,8-加碱管,9-套筒,10-夹套,11-挡板,110-突起部,12-循环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T酸生产用中和釜,如图1所示,包括中和釜本体1、搅拌装置和支架2,中和釜本体1设有进料口3和出料口4;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5、搅拌桨叶50和驱动电机6;进料口3下方设有多个导料盘7,导料盘7固定在搅拌轴5上;搅拌轴5为设有若干布液孔51且内部为中空结构的搅拌轴,中和釜本体1底部设有加碱管8,加碱管8与搅拌轴5通过旋转接头相连通;中和釜本体1与搅拌装置之间设有套筒9。在中和反应过程中,从加料口加入中和反应物料,从加碱管加入氨水,中和物料从加料口落入导料板后,在驱动电机作用下随着搅拌轴旋转,在中和釜和均匀分布;氨水从加碱管进入搅拌轴,然后通过搅拌轴的布液孔在中和釜内均匀分布,氨水与中和物料接触后发生中和反应,在整个中和反应过程中,通过内置套筒与外界加热或冷却介质连通,实现对中和釜内部温度控制。作为一种改进,如图2所示,多个导料盘7相互倾斜成之字形设置,且导料盘7布有若干导料孔70。中和物料从进料口落入导料盘,然后通过导料孔在中和釜内均匀分布。作为一种改进,中和釜本体1外壁设有夹套10。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夹套与加热或冷却介质相连通,与内置套筒实现内外温度调节,有助于中和反应。作为一种改进,如图3所示,中和釜本体1内壁倾斜设有多块挡板11,且挡板11设有多个突起部110。中和反应过程中,搅拌轴对料液搅拌形成涡流,挡板可降低涡流产生,使物料均匀分布。作为一种改进,搅拌桨叶50为内部中空的折叶形搅拌桨叶,且搅拌桨叶交错设置并与搅拌轴5的内腔相连通。作为一种进一步改进,折叶形搅拌桨叶均匀设有多个微孔。氨水进入搅拌轴后,一部分通过搅拌轴布液孔流出,另一部分进入搅拌桨叶,从搅拌桨叶微孔流出。作为一种改进,中和釜还包括循环泵12,出料口4通过循环泵12与中和釜本体1内部相连通。循环泵将中和釜内底部的料液从上部重新进入中和釜内部,物料混合更加均匀,使中和反应更彻底。综上所述,利用本技术中的中和釜,通过导料板可使中和反应物料随着搅拌轴旋转,在中和釜内部均匀分布;搅拌轴内部为中空结构,加碱管与搅拌轴相连通,通过这种加氨方式,可避免冲料事故,安全环保;通过内置套筒,实现对中和釜内部温度的调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T酸生产用中和釜

【技术保护点】
一种T酸生产用中和釜,包括中和釜本体、搅拌装置和支架,所述中和釜本体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桨叶和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下方设有多个导料盘,所述导料盘固定在所述搅拌轴上;所述搅拌轴为设有若干布液孔且内部为中空结构的搅拌轴,所述中和釜本体底部设有加碱管,所述加碱管与所述搅拌轴相连通;所述中和釜本体与所述搅拌装置之间设有套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酸生产用中和釜,包括中和釜本体、搅拌装置和支架,所述中和釜本体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桨叶和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下方设有多个导料盘,所述导料盘固定在所述搅拌轴上;所述搅拌轴为设有若干布液孔且内部为中空结构的搅拌轴,所述中和釜本体底部设有加碱管,所述加碱管与所述搅拌轴相连通;所述中和釜本体与所述搅拌装置之间设有套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酸生产用中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料盘相互倾斜成之字形设置,且所述导料盘布有若干导料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酸生产用中和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升孟祥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裕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