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水塞结构的汽车引气管共振腔及汽车引气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80829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3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塞结构的汽车引气管共振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有防水塞结构的汽车引气管共振腔包括共振腔本体,所述共振腔本体内部为中空,所述共振腔本体的上端设置有连通其内部的出气口,所述共振腔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上下贯穿其底部的进气通孔,所述进气通孔内设置有防水塞结构;汽车引气管机构,包括引气管本体,还包括所述的汽车引气管共振腔,所述引气管本体下端设置有连通其内部的旁通管,所述共振腔本体出气口连通所述旁通管。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水性能较好,避免在共振腔涉水后,进水可能被吸入发动机内,造成发动机损坏的状况,实用性较强,生产成本低。

Automobile air guiding resonance cavity with waterproof plug structure and automobile air guid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obile air guiding resonance cavity with a waterproof plu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waterproof plug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guide pipe cavity including the resonant cavity body, the inside of the cavity body is hollow, the upper end of the resonance cavity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outlet are communicated to the inside of the resonance cavity, the bottom of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on the bottom of the through hole, the air inlet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waterproof plug structure; car guide pipe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guide pipe body also comprises a car guide pipe cavity, the guide pip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lower part of the body of the bypass pipe, the cavity body is communicated with an air outlet of the bypass pip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and good waterproof performance, and the utility model avoids the situation that the water can be sucked into the engine when the water is sucked in the resonance cavity, which causes the engine to be damaged,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low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塞结构的汽车引气管共振腔及汽车引气管机构
技术介绍
引气管共振腔装在车身发动机侧边,起发动机进气作用,同时也起到消音作用,传统的引气管共振腔下端进气口处未设置防水结构,当车辆涉水行驶时,只是利用共振腔自身的特性容积大、横切面面积大使得共振腔内能容纳部分液体,而不会使得液体由引气管进入发动机,但是,当车辆涉水较深或涉水行驶较长,水淹没共振腔后,进入共振腔内的水就有可能被吸入发动机内,进而导致汽车发动机损坏,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亟需在共振腔进气口处设置防水结构,保证水不会由共振腔被吸入发动机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具有防水塞结构的汽车引气管共振腔,有效的解决了当车辆涉水较深或涉水行驶较长,水淹没共振腔后,进入共振腔内的水就有可能被吸入发动机内,进而导致汽车发动机损坏,造成严重的后果的问题;还提供一种汽车引气管机构,解决了传统的汽车引气管机构存在水可能进入发动机而损坏发动机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防水塞结构的汽车引气管共振腔,共振腔本体,上述共振腔本体内部为中空,上述共振腔本体的上端设置有连通其内部的出气口,上述共振腔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上下 贯穿其底部的进气通孔,上述进气通孔处活动安装有防水塞结构,上述防水塞结构可沿进气通孔上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上述防水塞结构可覆盖住上述进气通孔下端孔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水性能较好,避免在共振腔涉水后,进水可能被吸入发动机内,造成发动机损坏的状况,实用性较强,生产成本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上述防水塞结构由负压遮挡部、柱体连接部和限位部组成,上述负压遮挡部设置在上述进气通孔下方,上述柱体连接部设置在上述负压遮挡部上端中部,且其上端穿过上述进气通孔伸入上述共振腔本体内,并可在上述进气通孔内上下活动,上述限位部设置在上述柱体连接部顶部,并位于上述共振腔本体内,且其底部压覆在上述进气通孔的上端边沿处,当上述负压遮挡部受外力向上移动时,上述负压遮挡部可覆盖住上述进气通孔下端孔口,外力撤销时,上述负压遮挡部、柱体连接部和限位部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回位。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进一步,上述限位部底部边缘处围设有多根间隔且均匀分布的止抵条,上述止抵条下端抵触在上述共振腔本体底部内壁上,并分布在上述进气通孔上端孔口外。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限位部与共振腔之间存有间隙,在共振腔内有水滴凝聚成后,便于水滴有此间隙向下渗透滴落,使水汽便于导出共振腔外。进一步,上述共振腔本体底部设有环状的凸台,上述凸台围设在上述进气通孔下端孔口外,上述负压遮挡部位于上述凸台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共振腔涉水时,水流不会由负压遮 挡部左右两侧通过进入共振腔内部。进一步,上述负压遮挡部、柱体连接部和限位部一体成型。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结构强度较好。进一步,上述负压遮挡部、柱体连接部和限位部均为橡胶材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防水塞结构整体具有一定弹性,便于安装,同时,在涉水时,容易在水压的作用下,使得负压遮挡部具有一定变形,紧紧覆盖住进气通孔。进一步,上述限位部设置为锥体结构,且其锥端向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锥体结构引导,使得整个防水塞结构快速安装在进气通孔内。进一步,上述进气通孔上端孔口处环设有限位凹槽,上述限位部的底端通过止抵条压覆在上述凹槽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限位部的左右位移进一步限制,防止其因左右位移变化而影响正常使用。还提供一种汽车引气管机构,包括引气管本体,还包括上述的汽车引气管共振腔,上述引气管本体下端设置有连通其内部的旁通管,上述共振腔本体出气口连通上述旁通管。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引气管机构可保证车辆正常涉水行驶时汽车发动机内不会吸入水流,保证汽车发动机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防水塞结构的汽车引气管共振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后的切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去掉防水塞结构的切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汽车引气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共振腔本体,2、引气管本体,11、进气通孔,12、出气口,13、防水塞结构,21、旁通管,131、负压遮挡部,132、柱体连接部,133、限位部,134、凸台,135、凹槽,1331、止抵条。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防水塞结构的汽车引气管共振腔包括共振腔本体1,上述共振腔本体1内部为中空,上述共振腔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连通其内部的出气口12,上述共振腔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上下贯穿其底部的进气通孔11,上述进气通孔11处活动安装有防水塞结构13,上述防水塞结构13可沿进气通孔11上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上述防水塞结构13可覆盖住上述进气通孔11下端孔口。使用过程中,当汽车涉水行驶时,因汽车发动机一直由引气管和共振腔本体1内吸气,故,共振腔本体1内形成负压,在其底部涉水时,水对防水塞结构13施加压力,使得防水塞结构13向上移动,覆盖住进气通孔11,水将不会由进气通孔11的下端孔口进入共振腔体1内部,当驶离涉水区后,在重力作用下,防水塞结构13向下移动回位,进气通孔11下端孔口重新打开,外部空气继续通过进气通孔11进入,此外,当共振腔本体1内有水滴形成时,在重力作用下,水滴由进气通孔11的上端孔口进入,由下端滴落,进一步渗出。如图2所示,上述防水塞结构13由负压遮挡部131、柱体连接部132和限位部133组成,上述负压遮挡部131设置在上述进气通孔11下方,上 述柱体连接部132设置在上述负压遮挡部131上端中部,且其上端穿过上述进气通孔11伸入上述共振腔本体1内,并可在上述进气通孔11内上下活动,上述限位部133设置在上述柱体连接部132顶部,并位于上述共振腔本体1内,且其底部压覆在上述进气通孔11的上端边沿处,当上述负压遮挡部131受外力向上移动时,上述负压遮挡部131可覆盖住上述进气通孔11下端孔口,外力撤销时,上述负压遮挡部131、柱体连接部132和限位部133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回位。进一步,上述限位部133底部边缘处围设有多根间隔且均匀分布的止抵条1331,上述止抵条1331下端抵触在上述共振腔本体1底部内壁上,并分布在上述进气通孔11上端孔口外,因止抵条1331之间具有间隙,使得止抵条1331与共振腔本体1底部之间也具有间隙,在共振腔本体1内有水滴形成后,水滴滴落后由此间隙导入进气通孔11,进一步由下端孔口导出。上述共振腔本体1底部设有环状的凸台134,上述凸台134围设在上述进气通孔11下端孔口外,上述负压遮挡部131位于上述凸台134内,在车辆涉水行驶时,在凸台134的限制下,水流只会由凸台134的下方向上进入,这就使得水流形成的压力直接作用于负压遮挡部131的底部,从而使得负压遮挡部131在水压作用下,向上移动,进而覆盖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防水塞结构的汽车引气管共振腔及汽车引气管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防水塞结构的汽车引气管共振腔,其特征在于:包括共振腔本体(1),所述共振腔本体(1)内部为中空,所述共振腔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连通其内部的出气口(12),所述共振腔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上下贯穿其底部的进气通孔(11),所述进气通孔(11)处活动安装有防水塞结构(13),所述防水塞结构(13)可沿进气通孔(11)上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所述防水塞结构(13)可覆盖住所述进气通孔(11)下端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水塞结构的汽车引气管共振腔,其特征在于:包括共振腔本体(1),所述共振腔本体(1)内部为中空,所述共振腔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连通其内部的出气口(12),所述共振腔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上下贯穿其底部的进气通孔(11),所述进气通孔(11)处活动安装有防水塞结构(13),所述防水塞结构(13)可沿进气通孔(11)上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所述防水塞结构(13)可覆盖住所述进气通孔(11)下端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水塞结构的汽车引气管共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塞结构(13)由负压遮挡部(131)、柱体连接部(132)和限位部(133)组成,所述负压遮挡部(131)设置在所述进气通孔(11)下方,所述柱体连接部(132)设置在所述负压遮挡部(131)上端中部,且其上端穿过所述进气通孔(11)伸入所述共振腔本体(1)内,并可在所述进气通孔(11)内上下活动,所述限位部(133)设置在所述柱体连接部(132)顶部,并位于所述共振腔本体(1)内,且其底部压覆在所述进气通孔(11)的上端边沿处,当所述负压遮挡部(131)受外力向上移动时,所述负压遮挡部(131)可覆盖住所述进气通孔(11)下端孔口,外力撤销时,所述负压遮挡部(131)、柱体连接部(132)和限位部(133)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回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水塞结构的汽车引气管共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33)底部边缘处围设有多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润冰彭友军郭燕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森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