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建林学院专利>正文

水蒸汽法活性炭生产活化平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6884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工业活性炭固定床生产专用设备—双热双烟道水蒸汽法活性炭生产平炉。该设备以“双热、双烟道”,合理开孔与安置喷汽管和科学的扁平椭圆形炉顶等特征解决了原平炉生产能力低,热能不能充分利用,炉子寿命短,炭层活化不均匀,产品质量与得率低且不稳定,劳动强度大等的缺陷,体现出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定床法工业活性炭生产设备。民间活性炭生产使用的“土耙炉”应为原型平炉。其生产是靠原料木炭自燃供热产生高温(800~1100℃),利用烟道上全热锅炉产生的蒸汽作为活化剂而使木炭自身活化成为活性炭。该设备的弊端为“单热式”-炭层表面氧化燃烧供热,炭层底部温度低于380℃,水蒸汽通过灼热木炭产生之氢气和一氧化碳及木炭自身受热分解之可燃性气体未被利用,排烟CO浓度高达13%之上,余热锅炉汽压低(2.45×105~2.94×105Pa),产生汽量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单烟道”-炉膛上方只开一烟道口,由炉门入口的空气被引流成带状分布,炭层表面燃烧程度不一,对炭层的供热不均匀;喷汽管以等孔径等孔距开孔,在平炉上又以等间距设置,布汽不合理;炉子上下部温差大炉顶又以圆弧拱筑,其热胀力和重力产生的侧向推力全部作用于两侧壁设备容易不断开裂,导致塌炉,平均寿命仅0.5年;炉体尺寸大小没有固定规格,不同炉膛温度悬殊大,造成产品质量和得率的高差异性与低下;由于炭层温度和蒸汽分布不均,为使木炭都有机会获得活化条件需频繁(每5~10分钟一次)耙动,工人劳动强度大。为解决上述诸问题,关键技术是造就一炉体结构合理,尺寸适宜,能充分利用热源,使炭层温度适中又均匀,水蒸汽喷射得当的新设备。本专利技术即为此目的应运而生。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原型平炉底部设计一带挡墙的夹层烟道-->既作为炉膛排放之可燃性气体再燃烧场所又是炭层底部的良好加热装置实现炭层“双热”;炉膛后方两侧壁上部各开一烟道口,以分流氧化介质-空气,实现“双烟道”;喷汽管以等径递减等差孔距径向双列错位开孔,在炉膛又以管间距双倍于管壁间距设置;设计扁平的椭园形炉顶以分散和缓冲侧力推力,防止平炉开裂、倒塌;试验选优炉体尺寸。使用本专利技术产生了以下的积极效果:热源得到充分利用,排放的CO浓度降为0.1%,炭层温度梯度小(800~1050℃),同时布气与喷汽较均匀,木炭活化趋于均一,可增大每炉的投炭量,增加生产能力而又大幅度降低了耙动频率(只20~40分钟一次),炉的操作强性大,技术易掌握,设备寿命延长,产品质量与得率稳定、可靠。具体生产指标比较如下:新炉生产能力为180~240公斤/日,比同炉容原型炉84~140公斤/日大一倍;产品质量对0.15%亚甲兰液脱色率达13ml时,吨成品只需耗气干木炭4~5吨,比原型炉耗炭8-12吨;吨成品至少节木炭3~4吨。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双热双烟道水蒸汽法活性炭生产平炉的剖面图。该设备包括炭层底部可燃性气体再燃烧的加热装置〔5〕、〔6〕它所回收可燃气体热值相当于每炉投炭干量的53.8%的燃烧值;布气与喷汽较均匀合理是通过双烟道口〔1〕和喷汽管〔10〕实现的;炉子寿命的多倍延长是新型设备整体温度均一和扁平椭圆形炉顶〔9〕的有效调节侧向椎力的结果。这些措施使炭层木炭活化趋于均匀,从而产生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热双烟道水蒸汽法活性炭生产用的平炉,其特征在于炉底设置夹层通道式的加热装置[5],[6]。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热双烟道水蒸汽法活性炭生产用的平炉,其特征在于炉底设置夹层通道式的加热装置[5],[6]。2、根据专利要求1规定的平炉,其特征是炉膛侧壁后上方开有双烟道口。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启模胡淑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林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