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5694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23:15
一种座椅,具有座位部(A)和与座位部(A)连接的靠背部(B),靠背部(B)上形成有开口部(E),在开口部(E)上装设有可调节其相对于靠背部(B)的倾角的支撑缓冲部(C)。通过支撑缓冲部(C)消除靠背部(B)的面与该座椅上就座的人的腰椎间的间隙,使得人的腰椎能保持在正确坐姿的位置,从而使人持续得到没有不舒适感的稳定的就坐感觉,减轻长时间持续就坐而引起的腰椎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座椅,其减轻在使用座椅时对腰部的负担,并且使就坐时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提高。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日程生活中使用的座椅中,一般由座位部和靠背构成,通常,靠背利用角度调节工具与座位部升降自如地连结。在使用这样的座椅的情况下,根据使用目的,靠背的角度可调节成身体最舒适的状态。例如,在读书、观看电视等时,将靠背设为立起状态,另外,在小睡、休息的情况下,将靠背放倒,将角度调节成不对腰部施加负担的状态。在日本特开2002-291566专利文献(以下简称为专利文献1)中,在靠背相对于座位部升降自如地连结的座椅中设有辅助工具,辅助工具移动自如地配设于就坐时人体的臀部和腰部的抵接面,而且所述辅助工具由连结件和缓冲部件构成,连结件的一端卡止于座位部和靠背的弯折部,缓冲部件设置于该连结件的另一端部。即,根据专利文献1的座椅,在靠背相对于座位部升降自如地连结的座椅中设有辅助工具,辅助工具移动自如地配设于就坐时人体的臀部和腰部的抵接面。由于能在座位部配设辅助工具,即使就坐于座椅上,臀部也稳定,所以能长时间舒适且轻松地就坐。另外,通过将辅助工具移动到靠背的任意部位,能一边就坐一边挺直脊背,能得到舒适的刺激。而且,在将靠背放倒为水平状态,在腰部下配设辅助工具仰面斜卧的情况下,能进行使腰部和后背的关节、肌肉伸展的伸展运动。另外,该专利技术的座椅的所述辅助工具由连结件和缓冲部件构成,连结件的一端卡止于座位部和靠背的弯折部,缓冲部件设置于该连结件的 另一端部。能通过连结件将座椅的弯折部和缓冲部件连结,由此能与座椅一体化,实现使用的容易性。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座椅优选所述连结件呈遍及大致座椅宽度延伸的平布状。通过将连结件设为遍及大致座椅宽度延伸的平布状,从而起到如下效果:能简单地进行向座位部、靠背的移动,并且,即使将缓冲部件移动到任意部位,在使用座椅时缓冲部件也不会偏移,稳定性优良。再者,本专利技术的座椅优选所述缓冲部件呈壁厚的矩形。通过将缓冲部件设为壁厚的矩形,从而就坐时臀部或者腰部的稳定性好,使用感也良好。这样一来,专利文献1在靠背相对于座位部升降自如地连结的座椅中设有辅助工具,辅助工具移动自如地配设于就坐时人体的臀部和腰部的抵接面,而且所述辅助工具由连结件和缓冲部件构成,连结件的一端卡止于座位部和靠背的弯折部,缓冲部件设置于该连结件的另一端部。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当人就坐于座椅时,臀部接触靠背就决定就坐位置。并且,使状态向后倾确定后背、即胸椎的位置。此时,辅助工具只不过仅仅作为缓冲部件执行功能。在专利文献1中,例如在就坐时坐在辅助工具上,另外在靠着的情况下在臀部与靠背之间夹着辅助工具。因此,在就坐时在臀部下垫上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在靠着时的臀部的后面夹着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均使人体的成为基准的稳定位置不稳定,所以虽然在外观上具有稳定的缓冲性好的座椅的印象,但是当使用一下该座椅时就知道由于缓冲性导致的不稳定而变得不安定。因此,本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座椅:可得到没有不舒适感的稳定的就坐感觉,并且即使长时间持续就坐也可得到减轻腰椎负担的就坐感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座椅,具有座位部和与座位部连接的靠背部,靠背部上形成有开口部,在开口部上装设有可调节其相对于靠背部的倾角的支撑缓冲部。采用本技术的第一种座椅,通过支撑缓冲部消除靠背部的面与该座椅上就座的人的腰椎间的间隙,使得人的腰椎能保持在正确坐姿的位置,从而使人持续得到没有不舒适感的稳定的就坐感觉,减轻长时间持续就坐而引起的腰椎负担。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种座椅是在上述第一种座椅的基础上,上述支撑缓冲部以所述靠背部的所述开口部的上侧为轴在所述靠背部的面与腰椎之间的间隙中转动自如地装设在所述靠背部上。采用本技术的第二种座椅,在具有第一种座椅的效果的基础上,所述支撑缓冲部在不使用时,其整体可以收纳于所述开口部内,而且也可以使一部分从所述靠背部突出,反之,也可以向所述靠背部的背面侧突出。本技术提供的第三种座椅是在上述第一种座椅的基础上,上述支撑缓冲部以所述靠背部的所述开口部的下侧为轴在所述靠背部的面与腰椎之间的间隙中转动自如地装设在所述靠背部上。采用本技术的第三种座椅,在具有第一种座椅的效果的基础上,所述支撑缓冲部在不使用时,其整体可以收纳于所述开口部内,而且也可以使一部分从所述靠背部突出,反之,也可以向所述靠背部的背面侧突出。另外,由于支撑缓冲部是以开口部的下侧为轴装设在所述靠背部上的,与支撑缓冲部以开口部的上侧为轴装设在所述靠背部上的座椅相比,不会因支撑缓冲部将就座人的臀部往远离靠背部的外方诱导,即使得就座人的臀不会远离靠背部,从而能保持良好的坐姿,确保能够减轻长时间持续就坐而引起的腰椎负担。本技术提供的第四种座椅是在上述第一种至第三种的任意一种座椅的基础上,所述靠背部的最上部侧设有使头部倚靠的头部接纳部。采用本技术的第四种座椅,在具有第一种至第三种的任意一种座椅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所述靠背部的最上部侧设有使头部倚靠的头 部接纳部,无论上半身是什么样的体形,都能形成按照腰椎和颈椎的形状、即按照椎骨的形状的支撑。本技术提供的第五种座椅是在上述第四种座椅的基础上,所述靠背部的最上部侧的头部接纳部翻转自如。采用本技术的第五种座椅,在具有第四种座椅的效果的基础上,能根据座椅使用者的喜好调整头部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内部整体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整体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靠背部的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内部结构的图3的切割线X-X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内部结构的图3的切割线Y-Y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内部结构以及与人体的椎骨的关系的相当于图3的切割线X-X的截面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内部结构以及与人体的椎骨的关系的相当于图3的切割线Y-Y的截面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将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延伸成直线状态的棘轮机构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将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折弯约15度程度的棘轮机构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将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折弯约90度程度的棘轮机构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将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超出约90度地折弯而转动自如的棘轮机构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支撑缓冲部的棘轮机构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头部接纳部的棘轮机构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座椅的内部整体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内部整体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用金属管制成的座位框架10由呈U字状的主座位框架11和辅助座位框架12构成。另外,用金属管制成的背框架30包括由2根竖立框架31和1根水平框架32构成的主背框架33。另外,在座位框架10的主座位框架11的开口端和主背框架33的竖立框架31的下端的开口端,都配设有棘轮机构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具有座位部和与座位部连接的靠背部,其特征在于,靠背部上形成有开口部,在开口部上装设有可调节其相对于靠背部的倾角的支撑缓冲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具有座位部和与座位部连接的靠背部,其特征在于,靠背部上形成有开口部,在开口部上装设有可调节其相对于靠背部的倾角的支撑缓冲部。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缓冲部以所述靠背部的所述开口部的上侧为轴在所述靠背部的面与腰椎之间的间隙中转动自如地装设在所述靠背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鹏刘学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坤健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