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ell触控显示屏及便携式电子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5430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8:03
为了解决现有In‑cell触控显示屏在背光模组上集成压力感应功能,由于背光模组不耐高温,受拉伸变形,表面硬度低易刮花等问题,导致工艺加工难度大,良品率不足70%,加工成本很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In‑cell触控显示屏及便携式电子产品。一种In‑cell触控显示屏,包括保护面板和触控显示模组;其中,还包括一压力感应功能片;所述压力感应功能片通过OCA胶层贴合在所述保护面板和所述触控显示模组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In‑cell触控显示屏及使用该In‑cell触控显示屏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其制造工艺更加简单,良品率更高,可以达到90%以上,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便携式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指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In-cell触控显示屏领域。
技术介绍
相对于将触控屏分开设置在显示屏(液晶面板)上使用的原有方法,将触控屏功能与液晶面板一体化的研究日渐盛行。触控屏和液晶面板的一体化包括“In-cell”方法和“On-cell”方法。In-cell是指将触控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On-cell是指将触控面板功能嵌入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间的方法。如图1所示,其结构一般都包括保护面板1和触控显示模组2;该保护面板1和触控显示模组2之间通过OCA胶层3贴合粘接。苹果手机的触控显示屏为In-cell触控显示屏,其在Iphone6s上推出了压力感应(或称重力感应,英文全称:FORCE TOUCH)技术,压力感应技术即将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上掀起新一波的变革,但现有in-cell触控显示屏作为一种中高端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配件,目前为止只有苹果手机上集成了压力感应解决方案,苹果手机的方案是在In-cell触控显示屏的背光模组上集成压力感应功能片,该种在背光模组上集成压力感应功能的方式,由于背光模组存在不耐高温,受拉伸变形,表面硬度低已刮花等缺陷,导致工艺加工难度大,良品率不足70%,所以加工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In-cell触控显示屏在背光模组上集成压力感应功能,由于背
光模组存在不耐高温,受拉伸变形,表面硬度低易刮花等缺陷,导致工艺加工难度大,良品率不足70%,加工成本很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In-cell触控显示屏及便携式电子产品。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In-cell触控显示屏,包括保护面板和触控显示模组;其中,还包括一压力感应功能片;所述压力感应功能片通过OCA胶层贴合在所述保护面板和所述触控显示模组之间;所述压力感应功能片包括基层及形成在所述基层上的压力感应电极。优选地,所述压力感应功能片上的基层为PET或透明玻璃;所述基层上的压力感应电极为ITO电极或纳米银电极。优选地,所述基层上呈阵列分布有若干压力感应电极,所述压力感应电极通过银浆线连接至压力感应FPC。优选地,所述触控显示模组包括LCD显示模组和集成在所述LCD显示模组内部的触控模组;其中,所述LCD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和安装在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偏光片、玻璃基板、液晶层、彩色滤光片和上偏光片;所述触控模组集成在所述液晶层上。优选地,所述触控模组包括下线ITO层和上线ITO层,所述下线ITO层贴合在所述玻璃基板的上表面,所述上线ITO层贴合在所述彩色滤光片的下表面。优选地,所述下线ITO层和上线ITO层上设有透明电极图案;所述透明电极图案通过银浆线电连接至一触控FPC。优选地,所述压力感应FPC与所述触控FPC为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压力感应功能片的厚度为20~125um。优选地,所述压力感应电极为菱形、矩形或者任意其他形状的图案。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子产品,包括上述的In-cell触控
显示屏。本技术提供的In-cell触控显示屏及使用该In-cell触控显示屏的便携式电子产品,In-cell触控显示屏通过OCA胶层直接将压力感应功能片贴合在保护面板和触控显示模组之间,在现有In-cell触控显示模组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上增加压力感应功能,从而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其制造工艺更加简单,良品率更高,可以达到90%以上,成本更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In-cell触控显示屏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In-cell触控显示屏安装在金属中框中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进一步细化的In-cell触控显示屏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压力感应功能片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压力感应功能片俯视示意图。其中,1、保护面板;2、触控显示模组;3、OCA胶层;4、压力感应功能片;5、金属中框;6、粘合胶;f、手指;21、背光模组;22、下偏光片;23、玻璃基板;24、液晶层;25、彩色滤光片;26、上偏光片;27、下线ITO层;28、上线ITO层;40、基层;41、压力感应电极;42、银浆线;43、压力感应FPC。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本例将对本技术提供的In-cell触控显示屏进行具体解释说明,如图2所示,其包括保护面板1和触控显示模组2;所述触控显示模组2和保护面板1安装在所述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金属中框5内;其中,还包括一压力感应功能片4;所述压力感应功能片4通过OCA(英文全称:Optical ClearAdhesive,中文全称:光学透明胶)胶层3贴合在所述保护面板1和所述触控显示模组2之间;从图2中明显可知,其压力感应功能片4的上下表面均贴有OCA胶层3;通过上述2层OCA胶层3将压力感应功能片3粘贴在保护面板1和触控显示模组2之间。如图4所示,所述压力感应功能片4包括基层40及形成在所述基层40上的压力感应电极41;所述压力感应电极41与所述金属中框5(具体指该金属中框5的底面)之间形成感应电容。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如图5所示压力感应功能片4的俯视示意图,设其水平向为X向,竖直向为Y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为Z向,则压力感应功能片4用于感知Z向上手指f施加的压力,并将其Z向上感知的压力转化为上述感应电容的电容变化量。其保护面板1的材质为玻璃,其主要起到保护内部触控显示模组2的作用。其为公众所知,不再赘述。其中,所述压力感应功能片4上的基层40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透明玻璃;所述基层40上的压力感应电极41为ITO(英文全称:Indium Tin Oxide,中文全称:氧化铟锡)电极或纳米银电极。以在PET上形成ITO电极为例,其制造过程与在触控屏上形成ITO薄膜相同。其制造过程简单描述如下:在经过老化后的PET薄膜(作为基层40)上贴干膜,然后进曝光显影后,在PET薄膜上蚀刻出ITO电极,然后在其上印刷银浆,使银浆固化后形成银浆线42,然后银浆线42的引脚绑定至压力感应FPC43上。即获得该压力感应功能片4。其中,该基层40上的压力感应电极41可以为一整块电极材料或若干块电极快料,压力感应电极41通过银浆线42电连接至一压力感应FPC43,以收集
压力感应电极41的电信号。如此,通过检测该压力感应电极41与金属中框5底面之间的感应电容的电容变化量,即可感知其压力感应功能片4上受到的压力大小,结合触控模组(为公众所知,下文介绍)上定位的触控坐标,即可感知手指触控的坐标和大小。作为优选的方式,该所述基层40上呈阵列分布有若干压力感应电极41,所述压力感应电极41通过银浆线42连接至压力感应FPC。如此,其不仅可以更加精确的计算压力感应的大小,甚至还可通过该压力感应电极41进行坐标定位。具体的,关于该触控显示模组2和保护面板1及压力感应功能片4的具体安装方式过程描述如下: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In-cell触控显示屏及便携式电子产品

【技术保护点】
一种In‑cell触控显示屏,包括保护面板和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压力感应功能片;所述压力感应功能片通过OCA胶层贴合在所述保护面板和所述触控显示模组之间;所述压力感应功能片包括基层及形成在所述基层上的压力感应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n-cell触控显示屏,包括保护面板和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压力感应功能片;所述压力感应功能片通过OCA胶层贴合在所述保护面板和所述触控显示模组之间;所述压力感应功能片包括基层及形成在所述基层上的压力感应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n-cell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功能片上的基层为PET或透明玻璃;所述基层上的压力感应电极为ITO电极或纳米银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n-cell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上呈阵列分布有若干压力感应电极,所述压力感应电极通过银浆线连接至压力感应FPC。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In-cell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包括LCD显示模组和集成在所述LCD显示模组内部的触控模组;其中,所述LCD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和安装在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偏光片、玻璃基板、液晶层、彩色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文超王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骏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