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16406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7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组合物,包括有效成分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及常用的辅助成分,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选自苯并烯氟菌唑或吡唑萘菌胺中的一种,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20:1~1:10。经大量的室内外试验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对危害农作物生长的多种病害,尤其是对白粉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同时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延缓了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以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为活性成分的二元复合物,主要应用于农作物上白粉病的防治。
技术介绍
苯噻菌酯(benzothiostrobin),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bc1复合物抑制剂,对有益生物及作物有良好的安全性,低毒且对环境友好。苯噻菌酯可以用于多种病害的防治,特别是对黄瓜白粉病和黄瓜霜霉病表现出了优异的防效。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是继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后,又开发的具有新颖作用机制的一类农用杀菌剂,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病原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从而干扰其呼吸作用,其作用特异,药效强、作用持久、增产效果显著。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和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均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农药的单独长时间连续使用容易产生抗性风险和用量增加风险,进而增加成本和环境负荷,而通过农药复配筛选出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的组合物,不仅能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减少抗性风险,还能降低潜在的环境风险。本专利技术人对苯噻菌酯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的混配组合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大量的试验的基础上,发现苯噻菌酯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在一定用量范围内组合,防治作物白粉病表现协同增效作用,通过工艺技术可以赋予农药剂型。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对农作物上多种病害,尤其是对白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选自苯并烯氟菌唑或吡唑萘菌胺中的一种,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20:1~1:10,优选重量比为10:1~1:4;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重量总和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85%。本专利技术组合物中,除活性成分外,还包括溶剂、助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冻剂、囊壁材料、pH调节剂、消泡剂、崩解剂、稳定剂、渗透剂、扩散剂、防腐剂、增效剂、药害减轻剂、粘结剂、密度调节剂和填料等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多种应用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微囊悬浮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和超低容量液剂。所述的组合物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白粉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复配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较之单剂单独使用明显提高了对农作物上病害的防治效果。2、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两种活性成分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3、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两种活性成分复配,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作用位点增加,延缓了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对于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15%苯噻菌酯·苯并烯氟菌唑微囊悬浮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苯噻菌酯10%、苯并烯氟菌唑5%、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囊壁材料)8%、脂肪酸甲酯(溶剂)10%、多元醇脂肪酸酯(乳化剂)5%、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分散剂)3%、氢氧化钠(pH调节剂)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分散剂、pH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囊壁,即可制得15%苯噻菌酯·苯并烯氟菌唑微囊悬浮剂。该实施例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15%苯噻菌酯·苯并烯氟菌唑微囊悬浮剂按150g a.i./ha用量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97.34%;20%苯噻菌酯悬浮剂按200g a.i./ha用量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75.37%;20%苯并烯氟菌唑悬浮剂按60g a.i./ha用量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83.27%。可见,苯噻菌酯和苯并烯氟菌唑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黄瓜产生药害。实施例二:15%苯噻菌酯·吡唑萘菌胺微囊悬浮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苯噻菌酯10%、吡唑萘菌胺5%、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囊壁材料)8%、脂肪酸甲酯(溶剂)10%、多元醇脂肪酸酯(乳化剂)5%、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分散剂)3%、氢氧化钠(pH调节剂)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分散剂、pH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囊壁,即可制得15%苯噻菌酯·吡唑萘菌胺微囊悬浮剂。该实施例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15%苯噻菌酯·吡唑萘菌胺微囊悬浮剂按200g a.i./ha用量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98.17%;20%苯噻菌酯悬浮剂按200g a.i./ha用量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72.98%;20%吡唑萘菌胺悬浮剂按100g a.i./ha用量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83.49%。可见,苯噻菌酯和吡唑萘菌胺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黄瓜产生药害。实施例三:25%苯噻菌酯·苯并烯氟菌唑悬浮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苯噻菌酯20%、苯并烯氟菌唑5%、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湿润剂)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分散剂)5%、乙二醇(防冻剂)3%、黄原胶(增稠剂)1.5%、多羟基苯甲酸丙酯(防腐剂)0.2%、C10-20饱和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20:1~1: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20:1~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0:1~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选自苯并烯氟菌唑或吡唑萘菌胺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噻菌酯和苯并烯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伟陈佛祥王礼文朱刚吴泽伟颜石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