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径扶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1026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6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径扶正器,其包括有:中心管体;多个扶正条,沿周向均布的设置在所述中心管体的外侧面,所述扶正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铰接的轴向滑动段、上连接段、井壁接触段以及下连接段,所述下连接段与所述中心管体相铰接;径向弹性调距装置,连接于所述井壁接触段与所述中心管的外侧面之间;弹性限位装置,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并与各所述轴向滑动段的外侧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变径扶正器,可根据井径变化进行扶正,尤其适应于缩径或大肚子井段的不规则井眼中,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油气钻探
,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变径扶正器,可用于存在缩径或大肚子井段的不规则井眼中。
技术介绍
使用套管扶正器是提高固井质量的有效措施,套管扶正器能有效的使套管居中,有效克服水泥浆窜槽的问题,还能减少套管受压差卡钻的危险。现有的套管扶正器通常为刚性扶正器,一般使用在没有缩径或不存在大肚子井段的规则井眼中。在缩径或大肚子井段的不规则井眼中,由于井径径变化,不管使用再多的刚性扶正器都不能使套管达到要求的居中度。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可变径扶正器,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径扶正器,可根据井径变化进行扶正,尤其适应于缩径或大肚子井段的不规则井眼中,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变径扶正器,其包括有:中心管体;多个扶正条,沿周向均布的设置在所述中心管体的外侧面,所述扶正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铰接的轴向滑动段、上连接段、井壁接触段以及下连接段,所述下连接段与所述中心管体相铰接;径向弹性调距装置,连接于所述井壁接触段与所述中心管的外侧面之间;弹性限位装置,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并与各所述轴向滑动段的外侧相接触。如上所述的可变径扶正器,其中,所述径向弹性调距装置设有一径向弹簧,所述径向弹簧的内端对应嵌设于所述中心管体外侧面形成的定位圆槽内,其外端与所述井
壁接触段相连接。如上所述的可变径扶正器,其中,所述径向弹性调距装置另包括有一径向弹簧稳定套,所述径向弹簧稳定套套设在所述径向弹簧的外侧,其内端嵌设固定在所述定位圆槽内,且所述径向弹簧稳定套的长度小于所述径向弹簧的长度。如上所述的可变径扶正器,其中,所述弹性限位装置包括有一轴向弹簧及一限位环,所述轴向弹簧及限位环由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并与各所述轴向滑动段的外侧相接触。如上所述的可变径扶正器,其中,所述限位环靠近于所述轴向滑动段与所述上连接段的铰接处。如上所述的可变径扶正器,其中,另设有一能引导所述轴向滑动段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移动的轴向导引装置,所述轴向导引装置装设于所述轴向滑动段与所述中心管的外侧面之间。如上所述的可变径扶正器,其中,所述轴向导引装置包括有第一万向球及一凹设在所述中心管体的外侧面的轴向滑道,所述第一万向球安装在所述轴向滑动段上,其能移动的对应嵌设在所述轴向滑道处。如上所述的可变径扶正器,其中,所述径向弹性调距装置设有两个,并沿所述中心管体的轴向相间隔的设置在所述井壁接触段与所述中心管体之间。如上所述的可变径扶正器,其中,所述中心管体在靠近其下端的外侧面对应于所述下连接段设有一耳部,所述下连接段的下端与所述耳部之间通过穿设一销轴相铰接。如上所述的可变径扶正器,其中,所述井壁接触段的外侧面安装有至少两第二万向球,两所述第二万向球沿所述井壁接触段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如上所述的可变径扶正器,其中,所述可变径扶正器通过所述中心管体能套设在一套管上,所述套管在靠近于所述中心管体的上端处对应套接有一上限位环箍,所述上限位环箍与所述弹性限位装置的上端相抵接,所述套管在相邻于所述中心管体的下端处套接有一下限位环箍,所述下限位环箍与所述中心管体的下端相抵接。本技术提出的可变径扶正器,包括有中心管体、扶正条、径向弹性调距装置以及弹性限位装置,利用各扶正条由铰接而成的结构特点,在径向弹性调距装置的配合下,可以根据实际井壁状况,自由变换外径,从而提高了对不同工况的适应性和工
作的稳定性,尤其是可以最大限度的适应缩径或大肚子井段的不规则井眼的井径变化,能达到良好的扶正功能;另外,本技术简单易用,性能可靠,通过设置第二万向球,还具有辅助降阻的作用,保证完井管柱安全、快速、顺利的下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可变径扶正器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可变径扶正器的剖视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 中心管体 11 定位圆槽12 耳部 13 销轴2 扶正条 21 轴向滑动段22 上连接段 23 井壁接触段24 下连接段 3 径向弹性调距装置31 径向弹簧 32 径向弹簧稳定套4 弹性限位装置 41 轴向弹簧42 限位环 5 轴向导引装置51 第一万向球 52 轴向滑道6 第二万向球 7 套管71 上限位环箍 72 下限位环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可变径扶正器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另外,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图1为本技术的可变径扶正器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可变径扶正器的剖视图。参见图1及图2,本技术提出的可变径扶正器,其包括有中心管体1、多个
扶正条2、径向弹性调距装置3以及弹性限位装置4,其中,各所述扶正条2沿周向均布的设置在所述中心管体1的外侧面,其在图中优选设置有4个,所述扶正条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铰接的轴向滑动段21、上连接段22、井壁接触段23以及下连接段24,所述下连接段24与所述中心管体1相铰接;所述径向弹性调距装置3连接于所述井壁接触段23与所述中心管1的外侧面之间;所述弹性限位装置4套设在所述中心管1上,并与各所述轴向滑动段21的外侧相接触。其中,所述径向弹性调距装置3设有一径向弹簧31,所述径向弹簧31的内端对应嵌设于所述中心管体1外侧面形成的定位圆槽11内,其外端与所述井壁接触段23相连接。在井下时,当所述扶正条2与井壁相接触时,在所述径向弹簧31的顶抵下,所述井壁接触段23能与井壁紧密接触,以较好的进行扶正作业。如图所示,所述径向弹性调距装置3另包括有一径向弹簧稳定套32,所述径向弹簧稳定套32套设在所述径向弹簧31的外侧,其内端嵌设固定在所述定位圆槽11内,且所述径向弹簧稳定套32的长度小于所述径向弹簧31的长度,换言之,在自由状态时,所述径向弹簧31的长度远大于所述径向弹簧稳定套32的长度,这样,能确保所述径向弹簧31在受压力时也能顶抵于所述扶正条2的井壁接触段21,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另外,通过设置所述径向弹簧稳定套32,能避免所述径向弹簧31在工作时因受力不均而发生倾倒,导致与井壁接触段21脱离接触而失去作用。较佳地,所述弹性限位装置4包括有一轴向弹簧41及一限位环42,所述轴向弹簧41及限位环42由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所述中心管1上,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变径扶正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径扶正器包括有:中心管体;多个扶正条,沿周向均布的设置在所述中心管体的外侧面,所述扶正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铰接的轴向滑动段、上连接段、井壁接触段以及下连接段,所述下连接段与所述中心管体相铰接;径向弹性调距装置,连接于所述井壁接触段与所述中心管的外侧面之间;弹性限位装置,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并与各所述轴向滑动段的外侧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径扶正器包括有:中心管体;多个扶正条,沿周向均布的设置在所述中心管体的外侧面,所述扶正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铰接的轴向滑动段、上连接段、井壁接触段以及下连接段,所述下连接段与所述中心管体相铰接;径向弹性调距装置,连接于所述井壁接触段与所述中心管的外侧面之间;弹性限位装置,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并与各所述轴向滑动段的外侧相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弹性调距装置设有一径向弹簧,所述径向弹簧的内端对应嵌设于所述中心管体外侧面形成的定位圆槽内,其外端与所述井壁接触段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弹性调距装置另包括有一径向弹簧稳定套,所述径向弹簧稳定套套设在所述径向弹簧的外侧,其内端嵌设固定在所述定位圆槽内,且所述径向弹簧稳定套的长度小于所述径向弹簧的长度。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可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装置包括有一轴向弹簧及一限位环,所述轴向弹簧及限位环由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并与各所述轴向滑动段的外侧相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靠近于所述轴向滑动段与所述上连接段的铰接处。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可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张辉高德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