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设计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088873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2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型设计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包括上位机控制设计部分和下位机执行与被控部分;上位机控制设计部分为PC机;下位机执行与被控部分包括DSP主控单元、隔离驱动电路、逆变主电路、永磁同步电机、电流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光电编码器。PC机作为上位机,设计调速系统的控制算法模型,经一系列测试与验证,自动生成代码并通过仿真器下载到DSP主控单元,DSP主控单元的输出经过驱动隔离电路控制逆变电路中开关管的通断,进而控制电机转速,传感器分别采集逆变器输出电流、电机的转速信息反馈到控制器,通过闭环回路对转速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变换效率,提高了产品开发效率,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调速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模型设计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属于电力电子
技术背景:交流同步调速系统相对于交流异步调速系统具有功率因数高、效率高、控制性能好等优点,永磁同步电机作为同步电机的一种,由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运行效率高、动态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调速系统。然而,由于电机调速系统的结构复杂,系统信号繁多,控制算法复杂,导致总体电路庞大,因此目前大量采用嵌入式系统开发进行电机调速的设计。但是传统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模式,各个阶段彼此孤立,手工编写代码效率低、错误多,在设计的最后阶段才进行测试,查错和修正困难大、耗时长、费用高,使得电机调速系统的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发成本低、代码可靠性高、调试灵活、开发周期短、调速效果好的基于模型设计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模型设计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该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包括上位机、DSP主控单元、隔离驱动电路、逆变主电路、永磁同步电机、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光电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通过数据线与DSP主控单元的代码输入端建立连接,DSP主控单元的PWM输出端连接隔离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隔离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逆变主电路的开关管信号输入端,逆变主电路的输出端与永磁同步电机的输入端建立连接,永磁同步电机的两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进行连接,所述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调理电路进行连接,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出端与DSP主控单元的AD输入端进行连接,永磁同步电机与光电编码器进行连接,所述的光电编码器输出端与DSP主控单元的CAP输入进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逆变主电路为三相桥式的拓扑结构,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直流侧电容。进一步地:所述的DSP主控单元为TI公司生产的F28335eZdsp嵌入式开发套件。进一步地:所述的隔离驱动电路采用IR2110驱动芯片。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采用CHB-25NP霍尔电流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的光电编码器用来检测电机转速和位置,通过TMS320F2812的时间管理器EVA的正交编码单元QEP1、QEP2检测脉冲序列可以计算出电机的转速,同时也可由脉冲之间的相位关系来判断电机是正转还是反转。进一步地:所述的逆变主电路的开关器件选用型号为MOSFET IRF3205。本技术提出的基于模型设计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所达到的效果为:本技术利用传感器采集调速系统输出的电流、转速信号,将信号送至DSP主控单元,实现对系统的电流、转速双闭环控制,解决了以往的仿真与控制实施分离的做法造成的模型不匹配问题,因此在专利技术控制设计过程中,不断完善控制算法,使缺陷暴露在设计初期。本技术采用基于模型设计的方法建立转速系统的控制算法模型,控制永磁同步电机转速系统,解决了传统电机调速系统软硬件分离的开发模式,开发时间和所需成本只是传统方法的1/5到1/2左右,体现了基于模型设计方法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技术采用上位机设计控制系统和控制算法,建立控制算法模型,并自动生成代码下载到DSP主控单元,大大简化了手工编写代码的过程,缩短了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周期,降低了成本。本技术设计的调速系统和控制系统开发方法可以移植到其他的控制系统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三相桥式逆变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本技术包括上位机控制设计部分和下位机执行与被控部分;其中,上位机控制设计部分为PC机,PC机作为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部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控制算法模型,经一系列测试与验证,自动生成代码并借助集成开发环境CCS3.3通过仿真器下载到下位机嵌入式控制器中运行;下位机执行与被控部分包括DSP主控单元、隔离驱动电路、逆变主电路、永磁同步电机、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光电编码器。PC机通过数据线与DSP主控单元的代码输入端建立连接,DSP主控单元的PWM输出端连接隔离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隔离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逆变主电路的开关管信号输入端,逆变主电路的输出端与永磁同步电机的输入端建立连接,永磁同步电机的两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进行连接,所述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调理电路进行连接,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出端与DSP主控单元的AD输入端进行连接,永磁同步电机与光电编码器进行连接,所述的光电编码器输出端与DSP主控单元的CAP输入进行连接。本技术使用Simulink搭建控制算法的仿真模型,编译后自动连接CCS,生成控制代码,DSP主控单元作为下位机,执行上位机生成的代码,完成所需的PWM波形输出,需要使用驱动芯片,先将DSP引脚输出的PWM幅值进行放大,并通过隔离驱动电路输出触发信号,输出的触发信号送入逆变主电路中,进而通过逆变主电路产生的三相对称交流电压直接输出到永磁同步电机中,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采集电流信号,并将信号经过信号调理电路,输出到控制器进行A/D转换,同时光电编码器与DSP主控单元的CAP输入建立连接,进行转速计算,完成电流转速信号的反馈过程,实现电流转速的双闭环控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模型设计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该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包括上位机、DSP主控单元、隔离驱动电路、逆变主电路、永磁同步电机、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光电编码器,所述上位机通过数据线与DSP主控单元的代码输入端建立连接,DSP主控单元的PWM输出端连接隔离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隔离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逆变主电路的开关管信号输入端,逆变主电路的输出端与永磁同步电机的输入端建立连接,永磁同步电机的两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进行连接,所述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调理电路进行连接,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出端与DSP主控单元的AD输入端进行连接,永磁同步电机与光电编码器进行连接,所述的光电编码器输出端与DSP主控单元的CAP输入进行连接。所述的逆变主电路为三相桥式的拓扑结构,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直流侧电容,所述的DSP主控单元为TI公司生产的F28335eZdsp嵌入式开发套件,所述的驱动模块采用IR2110驱动芯片,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采用CHB-25NP霍尔电流传感器,所述的逆变主电路的开关器件选用型号为MOSFET IRF3205。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参见图1连接好上位机和下位机的DSP,上位机PC对系统进行控制算法设计,建立系统的控制算法模型,对模型进行一系列测试与验证,自动代码生成,并调用代码集成开发环境CCS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模型设计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

【技术保护点】
基于模型设计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包括上位机、DSP主控单元、隔离驱动电路、逆变主电路、永磁同步电机、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光电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通过数据线与DSP主控单元的代码输入端建立连接,DSP主控单元的PWM输出端连接隔离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隔离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逆变主电路的开关管信号输入端,逆变主电路的输出端与永磁同步电机的输入端建立连接,永磁同步电机的两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进行连接,所述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调理电路进行连接,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出端与DSP主控单元的AD输入端进行连接,永磁同步电机与光电编码器进行连接,所述的光电编码器输出端与DSP主控单元的CAP输入进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模型设计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包括上位机、DSP主控单元、隔离驱动电路、逆变主电路、永磁同步电机、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光电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通过数据线与DSP主控单元的代码输入端建立连接,DSP主控单元的PWM输出端连接隔离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隔离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逆变主电路的开关管信号输入端,逆变主电路的输出端与永磁同步电机的输入端建立连接,永磁同步电机的两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进行连接,所述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调理电路进行连接,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出端与DSP主控单元的AD输入端进行连接,永磁同步电机与光电编码器进行连接,所述的光电编码器输出端与DSP主控单元的CAP输入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型设计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变主电路为三相桥式的拓扑结构,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直流侧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娟任哲达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