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勒烯类纳微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08345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富勒烯类纳微米纤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富勒烯类物质经研磨至金属光泽后溶于良有机溶剂中呈饱和溶液,在容器中经自然光或可视光中照射呈胶体溶液,再与一定量贫溶剂混合均匀后放入恒温箱中一定时间,结晶析出得毫米至厘米级长度的单晶的富勒烯类纳微米纤维。该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具有单晶结构,高长径比和高纯度,可应用于燃料电池电极、触媒、低维半导体、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领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富勒烯类纳微米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富勒烯类纳微米纤 维的制备方法。技术背景低维纳微米碳素材料是研究电子传输行为、光学特性和力学性能等物 理性质的尺寸和维度效应的理想体系,将在构筑纳微米电子和光电子器件 等集成线路和功能性元件的进程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因此低维纳微米碳素 结构材料是当前纳微米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自从1985年Kroto等发现富勒烯C6。以来,由于其高度的对称性、球形 离域的7T电子共轭体系,使得富勒烯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富勒烯的 奇异的光物理、导电性、光导性和光限行为已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已出现有机富勒烯化学、富勒烯超分子化学、金属 富勒烯包合物、富勒烯药物化学、富勒烯光电磁学等新的学科,并且还在 不断发展。1991年,Iijima发现碳纳米管(CarbonNanotube, CNT),自此 开辟了碳科学发展的新篇章,也把人们带入了纳米科技的新时代。碳纳米 管具有一维中空的纳米结构,管径一般为几个纳米到几十纳米,管长可达 几十微米甚至更长,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高,热导率是目前导热性能最 好的金刚石的2倍,电流传输能力是金属铜线的IOOO倍,同时还有独特的 金属或半导体导电性,在场发射、分子电子器件、复合材料增强体、催化 剂载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短短十几年,碳纳米管在制备、结构、 性能、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特别是规模化生产的实现大大促 进了碳纳米管在电子器件上的应用研究。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IBM公 司已研制出碳纳米晶体管,它比硅芯片晶体管的运行速度更快,能耗更低,集成度更高,而且能够大幅度简化芯片生产过程。该晶体管是制造更小巧, 速度更快的计算机的技术关键。近来己经有碳纳米管平板显示器问世,它 不仅会对照明和显示事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而且会对环保和可持续社会 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径向尺寸为纳米量级,轴向尺寸为 微米量级、管子两端基本上都封口)的一维量子材料,可看作是由片层结 构的石墨巻成的无缝中空的纳米级同轴圆柱体,两端由富勒烯半球封帽而 成。按片层石墨层数分类,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 纳米管可看成是由单层片状石墨巻曲而成,而多壁碳纳米管可理解为不同直径的单壁碳纳米管套装而成,层与层之间距离约0.34nm。碳纳米管具有 最简单的化学组成及原子结合形态,却展现了最丰富多彩的结构以及与之 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能。由于它可看成是片状石墨巻成的圆筒,因此必然 具有石墨优良的本征特性,如耐热、耐腐蚀、耐热冲击、传热和导电性好、 有自润滑性和生体相容性等一系列综合性能。1998年,Smith等(B. W. Smith, M. Monthioux, D. E. Luzzi, Nature, 1998,396, 323)报道了富勒烯C6o封装在CNT中所形成的豆荚状结构,发现 这种具有零维网络结构的C6o和一维网络结构的CNT的不同,低维纳米单元 的有序排列结构的电子云的分布与单独的富勒烯C6。分子明显不一样。Prato 等(V. Georgakilas, V. F. Pellarini, M. Prato, D. M. Guldi, M. Melle-Franco and F. Zerbetto,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2, 99, 5075)首次报道了一种离子化的含卟啉单元的C60的衍生物可以形成纳米管,并认为这是由于富勒烯以及卟啉的兀-兀相互作用,通过自组装以及静电作用等所致。中国专利 CN 1195103; CN 1215973公开了利用电化学方法使富勒烯的聚集体电泳到 多孔模板的纳米空洞中,从而形成有序的纳微米管和纳微米线的方法。中 国专利CN 1267342C公开了由模板控制自由基聚合得到的C6o分子间共价键连接的C6C—维聚合体纳米管,其自由基聚合是将吸附有单体C6o分子的模板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400 55(TC维持2 4小时,1千瓦紫外光照0.5 1小 时。但是,上述几种方法,存在着所得到的样品长径比小、或者纯度不好 控制、制备技术复杂等问题。近年来,日本特开专利2005-254393A; 2006-124266A在室温附近C6。的饱和有机溶液和异丙醇的液-液界面析出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单晶结构的富勒烯C60的纳微米线和纳微米管。上述制备富勒烯的纳微米线和纳微米管的方法中,只有Miyazawa法合成的纳微米纤 维具有单晶结构、高长径比和高纯度(99.9%以上),但是Miyazawa法制备 富勒烯Ce()、 C7。的纳微米线和纳微米管存在生长周期长(一周以上),而且 再现性差的问题,不能稳定提供研究所需要的足够样品,难以大规模制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缺陷与不足,经专利技术人长期 从事C6。的开发研究及市场需求调研,开发提供一种简单易行,重复性好, 适合大量制备,具有单晶结构、高长径比和高纯度的实心或中空结构的富 勒烯类纳微米纤维的无模板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括下列步骤1) 制备富勒烯类饱和溶液将富勒烯类物质(简称富勒烯类)于研钵例如玛 瑙研钵内,研磨至金属光泽,用少量对富勒烯类良有机溶剂如甲苯、吡啶、 二甲苯、苯、对二氯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二氯甲苯、二氯甲垸等或 或及其混合溶剂加入研钵内溶解富勒烯类后,移入玻璃瓶中,然后,用超声波如50-500W超声波震荡后,室温下过滤得透明紫色的富勒烯类饱和溶 液;2) 制备富勒烯类胶体溶液将步骤l)的富勒烯类饱和溶液于透光容器如玻璃瓶中置于自然光或固定波长的可视光例如380-800mm中照射,饱和溶 液由紫色渐变成棕褐色胶体溶液。.3) 将步骤2)的胶体溶液,用体积比l: 20的贫溶剂用超声波震荡等方法混合均匀后,放入5-i5t:恒温培养箱中,结晶析出得毫米到厘米级长度单 晶的富勒烯类纳微米纤维。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所述富勒烯类(物 质)为富勒烯例如C6Q、 c7。, c6Q、 C7Q纯度为98-99.9°/。, <:6。/(:7。混合物,其中C6Q/C7()^85/15,其中还会含有少量高碳数富勒烯,如C82, C84, C100, C110……C54Q;富勒烯类衍生物如C6o,(ri2-C6o) Pt(PPh3)2; 内嵌型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如内包含镧金属的富勒烯C82、内包含铈金属的富 勒烯C82 (简称La(^Cs2、 Ce@C82)(为市售产品)。所述富勒烯类纳微米 纤维是上述富勒烯类物质之间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或范德华力相互连接成 的纳微米纤维(纳微米管和纳微米线)。所述步骤l)中良有机溶剂为甲苯、吡啶、二甲苯、苯、对二氯苯、二 硫化碳、四氯化碳、二氯甲苯、二氯甲垸等,或其混合溶剂,混配可以任 何比例混配,例如吡啶与甲苯的混合比例优选为8: 2或9: 1,形成两性离 子络合物和发生光化学聚合。所述步骤1)中超声波的功率为50-500W,优选为50至150 W。 所述步骤3)中贫溶剂为异丙醇、乙醇、甲醇、已烷、水或其混合溶剂,胶体溶液与异丙醇的体积比为1: l至l: 100,优选为l: 5至1: 20,其混合方法优选为超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富勒烯类纳微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制备富勒烯类饱和溶液:将富勒烯类于研钵内研磨至金属光泽,用少量对富勒烯类良有机溶剂加入研钵内溶解富勒烯类后,移入玻璃瓶中,用超声波震荡后,室温下过滤得透明紫色的富勒烯类饱和溶液;   2)制备富勒烯类胶体溶液:将步骤1)的饱和溶液于透光容器中置于自然光或固定波长380-800mm的可视光中照射,饱和溶液由紫色渐变成棕褐色胶体溶液;3)将步骤2)的胶体溶液,用体积比1∶20的贫溶剂混合均匀后,放入5-15℃恒 温培养箱中,结晶析出得毫米至厘米级长度的单晶的富勒烯类纳微米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光哲李少香李桂宝韩铸李荣勋冯绍华丁乃秀刘法谦刘光烨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