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井盖板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73440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9 11:42
一种工井盖板移动装置,包括浇筑在泥土坑上的混凝土坑道,所述混凝土坑道上设有盖板,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以盖板升降的菱形升降机构和丝杠手轮机构以及用以盖板左右滑行的滑轮机构和滑块机构,外部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菱形升降机构连接,所述混凝土坑道在长度方向的两个内壁中段均固定安装有所述菱形升降机构,所述丝杠手轮机构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左右两端;所述滑轮机构包括折叠轨道和滑轮组件,所述混凝土坑道在长度方向的两个内壁上均安装有所述折叠轨道,在混凝土坑道同一侧的内壁上,所述导轨位于所述菱形升降机构与所述折叠轨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检修、成本较低、工作效率较高的工井盖板移动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井盖板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管道传输系统作为一种传送方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为生产生活输送各种气、液体燃料以及生产生活用水,管道传输系统中安装有许多的接头和阀门,当使用一段时间后,接头和阀门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每次检修和更换都需要将地表的泥土(有时是混凝土路面)去掉,然后才能进行相关的工作,处于交通要道路面下的管路检修,还必须封路施工,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每次都要破坏表层植被或混凝土路面,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盖板存在的检修不方便、成本较高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检修、成本较低、工作效率较高的工井盖板移动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工井盖板移动装置,包括浇筑在泥土坑上的混凝土坑道,所述混凝土坑道上设有盖板,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以盖板升降的菱形升降机构和丝杠手轮机构以及用以盖板左右滑行的滑轮机构和滑块机构,外部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菱形升降机构连接,所述混凝土坑道在长度方向的两个内壁中段均固定安装有所述菱形升降机构,所述丝杠手轮机构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左右两端;所述盖板包括盖板块,所述盖板块包括端部盖板块、左侧盖板块、中间盖板块和右侧盖板块,所述端部盖板块包括位于混凝土坑道长度方向的左端的左端盖板块和位于混凝土坑道长度方向的右端的右端盖板块,所述左侧盖板块位于所述中间盖板块与所述左端盖板块之间,所述右侧盖板块位于所述中间盖板块与所述右端盖板块之间,所述左侧盖板块、中间盖板块和右侧盖板块均设置有两个以上,所述左侧盖板块的个数与所述右侧盖板块的个数相同,每个中间盖板块的下方均设有两个菱形升降机构,两个以上的中间盖板块自两端至中部的盖板块的长度依次增长;所述菱形升降机构包括丝杆、螺母、菱形丝杆架、架座和传动锥齿轮,所述菱形丝杆架的下顶点固定在所述架座上,所述丝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传动锥齿轮,所述丝杆的右端自左至右依次穿过螺母、菱形杆架的左顶点、菱形丝杆架的右顶点,所述菱形丝杆架的右顶点固定在所述丝杆上,所述菱形丝杆架的上顶点上设有盖板搁置板;所述菱形丝杆架包括八个连杆,四个连杆一组形成菱形,两组菱形前后布置,相邻连杆之间均为铰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竖直布置的传动杆和驱动锥齿轮,所述中间盖板块的两端开有安装孔,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传动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所述驱动锥齿轮,所述驱动锥齿轮与所述传动锥齿轮啮合;所述丝杠手轮机构包括手轮和丝杠机构,所述丝杠机构包括竖向布置的丝杠、螺母和用以端部盖板块升降的升降杆,所述手轮固定在所述丝杠的上端,所述丝杠竖直布置,所述丝杠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外壁上,所述螺母套装在所述丝杠上,所述升降杆水平布置,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坑道上开有用以升降杆上下移动的开槽,所述升降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槽位于所述端部盖板块的底部;所述滑块机构包括导轨和滑块,所述混凝土坑道在长度方向的两个内壁上均安装有所述导轨,所述左侧盖板块和右侧盖板块的前后两端的底部均设有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形成左右移动副;所述滑轮机构包括折叠轨道和滑轮组件,所述混凝土坑道在长度方向的两个内壁上均安装有所述折叠轨道,在混凝土坑道同一侧的内壁上,所述导轨位于所述菱形升降机构与所述折叠轨道之间,所述折叠轨道位于所述导轨与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内壁之间,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轮子支撑和滑轮,所述中间盖板块的两端的底部分别设有所述轮子支撑,所述轮子支撑的上端与所述中间盖板块可折叠连接,所述轮子支撑的下端设有所述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折叠轨道形成滑动副,所述中间盖板块的左右滑行方向与所述混凝土坑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中间盖板块自两端至中间,其上的轮子支撑的长度依次增长,所述滑轮与折叠轨道一一对应,相邻折叠轨道之间平行设置;所述折叠轨道包括长轨道和短轨道,所述长轨道的左端与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左端内壁之间形成用以容纳左端盖板块的左容置空间,所述长轨道的右端与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右端内壁之间形成用以容纳右端盖板块的右容置空间;所述短轨道与所述长轨道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短轨道包括左短轨道和右端轨道,所述长轨道的左侧设有所述左短轨道,所述左短轨道的右端与所述长轨道的左端可折叠连接,所述长轨道的右侧设有所述右短轨道,所述右短轨道的左端与所述长轨道的右端可折叠连接,所述左短轨道位于所有左侧盖板块堆叠好后的最后一个左侧盖板块上,所述右短轨道位于所有右侧盖板块堆叠好后的最后一个右侧盖板块上。进一步,每个中间盖板块的两端的底部分别设有两个滑轮组件,同一端的两个滑轮组件的滑轮与同一条轨道形成滑动副。再进一步,所述混凝土坑道在长度方向的两个内壁上分别设有安装台,所述菱形升降机构固定在所述安装台在远离混凝土坑道内壁的一侧上;所述导轨安装在所述安装台的中部,所述轨道安装在所述安装台在靠近混凝土坑道内壁的一侧上。再进一步,每个中间盖板块的两端分别设有顶部盖板条,所述顶部盖板条位于所述长轨道上,所述顶部盖板条的前后长度自两端的中间盖板块至中间的中间盖板块依次减小,每个中间盖板块的前后长度加上相应顶部盖板条的前后长度的总长度相同,每个盖板条的高度与每个中间盖板块的高度相同。再进一步,所述混凝土坑道左右两端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所述丝杠手轮机构,在混凝土坑道同一端的两个丝杠手轮机构对称布置。更进一步,所述盖板块的个数为十二个,其中左侧盖板块和右侧盖板块分别为三个,中间盖板块为四个,左端盖板块和右端盖板块均为一个。本技术主要表现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菱形升降机构和丝杠机构,可以将平铺的盖板块叠起,彻底改变了每次进行管道检修时必须破坏地表植被或路面的传统维修方式,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维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盖板块全部堆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泥土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中间盖板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盖板块全部关闭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盖板块移动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菱形升降机构与传动机构配合示意图。图7是丝杠手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图7,一种工井盖板移动装置,包括浇筑在泥土坑1上的混凝土坑道5,所述混凝土坑道5上设有盖板2,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以盖板2升降的菱形升降机构7和丝杠手轮机构以及用以盖板2左右滑行的滑轮机构和滑块机构,外部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9与所述菱形升降机构7连接,所述混凝土坑道5在长度方向的两个内壁中段均固定安装有所述菱形升降机构7,所述丝杠手轮机构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坑道5的左右两端;所述盖板包括盖板块,所述盖板块包括端部盖板块、左侧盖板块、中间盖板块和右侧盖板块,所述端部盖板块包括位于混凝土坑道5长度方向的左端的左端盖板块和位于混凝土坑道5长度方向的右端的右端盖板块,所述左侧盖板块位于所述中间盖板块与所述左端盖板块之间,所述右侧盖板块位于所述中间盖板块与所述右端盖板块之间,所述左侧盖板块、中间盖板块和右侧盖板块均设置有两个以上,所述左侧盖板块的个数与所述右侧盖板块的个数相同,每个中间盖板块的下方均设有两个菱形升降机构,两个以上的中间盖板块自两端至中部的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工井盖板移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井盖板移动装置,包括浇筑在泥土坑上的混凝土坑道,所述混凝土坑道上设有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以盖板升降的菱形升降机构和丝杠手轮机构以及用以盖板左右滑行的滑轮机构和滑块机构,外部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菱形升降机构连接,所述混凝土坑道在长度方向的两个内壁中段均固定安装有所述菱形升降机构,所述丝杠手轮机构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左右两端;所述盖板包括盖板块,所述盖板块包括端部盖板块、左侧盖板块、中间盖板块和右侧盖板块,所述端部盖板块包括位于混凝土坑道长度方向的左端的左端盖板块和位于混凝土坑道长度方向的右端的右端盖板块,所述左侧盖板块位于所述中间盖板块与所述左端盖板块之间,所述右侧盖板块位于所述中间盖板块与所述右端盖板块之间,所述左侧盖板块、中间盖板块和右侧盖板块均设置有两个以上,所述左侧盖板块的个数与所述右侧盖板块的个数相同,每个中间盖板块的下方均设有两个菱形升降机构,两个以上的中间盖板块自两端至中部的盖板块的长度依次增长;所述菱形升降机构包括丝杆、螺母、菱形丝杆架、架座和传动锥齿轮,所述菱形丝杆架的下顶点固定在所述架座上,所述丝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传动锥齿轮,所述丝杆的右端自左至右依次穿过螺母、菱形杆架的左顶点、菱形丝杆架的右顶点,所述菱形丝杆架的右顶点固定在所述丝杆上,所述菱形丝杆架的上顶点上设有盖板搁置板;所述菱形丝杆架包括八个连杆,四个连杆一组形成菱形,两组菱形前后布置,相邻连杆之间均为铰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竖直布置的传动杆和驱动锥齿轮,所述中间盖板块的两端开有安装孔,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传动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所述驱动锥齿轮,所述驱动锥齿轮与所述传动锥齿轮啮合;所述丝杠手轮机构包括手轮和丝杠机构,所述丝杠机构包括竖向布置的丝杠、螺母和用以端部盖板块升降的升降杆,所述手轮固定在所述丝杠的上端,所述丝杠竖直布置,所述丝杠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外壁上,所述螺母套装在所述丝杠上,所述升降杆水平布置,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坑道上开有用以升降杆上下移动的开槽,所述升降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槽位于所述端部盖板块的底部;所述滑块机构包括导轨和滑块,所述混凝土坑道在长度方向的两个内壁上均安装有所述导轨,所述左侧盖板块和右侧盖板块的前后两端的底部均设有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形成左右移动副;所述滑轮机构包括折叠轨道和滑轮组件,所述混凝土坑道在长度方向的两个内壁上均安装有所述折叠轨道,在混凝土坑道同一侧的内壁上,所述导轨位于所述菱形升降机构与所述折叠轨道之间,所述折叠轨道位于所述导轨与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内壁之间,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轮子支撑和滑轮,所述中间盖板块的两端的底部分别设有所述轮子支撑,所述轮子支撑的上端与所述中间盖板块可折叠连接,所述轮子支撑的下端设有所述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折叠轨道形成滑动副,所述中间盖板块的左右滑行方向与所述混凝土坑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中间盖板块自两端至中间,其上的轮子支撑的长度依次增长,所述滑轮与折叠轨道一一对应,相邻折叠轨道之间平行设置;所述折叠轨道包括长轨道和短轨道,所述长轨道的左端与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左端内壁之间形成用以容纳左端盖板块的左容置空间,所述长轨道的右端与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右端内壁之间形成用以容纳右端盖板块的右容置空间;所述短轨道与所述长轨道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短轨道包括左短轨道和右端轨道,所述长轨道的左侧设有所述左短轨道,所述左短轨道的右端与所述长轨道的左端可折叠连接,所述长轨道的右侧设有所述右短轨道,所述右短轨道的左端与所述长轨道的右端可折叠连接,所述左短轨道位于所有左侧盖板块堆叠好后的最后一个左侧盖板块上,所述右短轨道位于所有右侧盖板块堆叠好后的最后一个右侧盖板块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井盖板移动装置,包括浇筑在泥土坑上的混凝土坑道,所述混凝土坑道上设有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以盖板升降的菱形升降机构和丝杠手轮机构以及用以盖板左右滑行的滑轮机构和滑块机构,外部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菱形升降机构连接,所述混凝土坑道在长度方向的两个内壁中段均固定安装有所述菱形升降机构,所述丝杠手轮机构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左右两端;所述盖板包括盖板块,所述盖板块包括端部盖板块、左侧盖板块、中间盖板块和右侧盖板块,所述端部盖板块包括位于混凝土坑道长度方向的左端的左端盖板块和位于混凝土坑道长度方向的右端的右端盖板块,所述左侧盖板块位于所述中间盖板块与所述左端盖板块之间,所述右侧盖板块位于所述中间盖板块与所述右端盖板块之间,所述左侧盖板块、中间盖板块和右侧盖板块均设置有两个以上,所述左侧盖板块的个数与所述右侧盖板块的个数相同,每个中间盖板块的下方均设有两个菱形升降机构,两个以上的中间盖板块自两端至中部的盖板块的长度依次增长;所述菱形升降机构包括丝杆、螺母、菱形丝杆架、架座和传动锥齿轮,所述菱形丝杆架的下顶点固定在所述架座上,所述丝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传动锥齿轮,所述丝杆的右端自左至右依次穿过螺母、菱形杆架的左顶点、菱形丝杆架的右顶点,所述菱形丝杆架的右顶点固定在所述丝杆上,所述菱形丝杆架的上顶点上设有盖板搁置板;所述菱形丝杆架包括八个连杆,四个连杆一组形成菱形,两组菱形前后布置,相邻连杆之间均为铰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竖直布置的传动杆和驱动锥齿轮,所述中间盖板块的两端开有安装孔,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传动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所述驱动锥齿轮,所述驱动锥齿轮与所述传动锥齿轮啮合;所述丝杠手轮机构包括手轮和丝杠机构,所述丝杠机构包括竖向布置的丝杠、螺母和用以端部盖板块升降的升降杆,所述手轮固定在所述丝杠的上端,所述丝杠竖直布置,所述丝杠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混凝土坑道的外壁上,所述螺母套装在所述丝杠上,所述升降杆水平布置,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坑道上开有用以升降杆上下移动的开槽,所述升降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槽位于所述端部盖板块的底部;所述滑块机构包括导轨和滑块,所述混凝土坑道在长度方向的两个内壁上均安装有所述导轨,所述左侧盖板块和右侧盖板块的前后两端的底部均设有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形成左右移动副;所述滑轮机构包括折叠轨道和滑轮组件,所述混凝土坑道在长度方向的两个内壁上均安装有所述折叠轨道,在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东辉周江峰陈珍珍蔡东海王扬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义乌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