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窦支架以及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06500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8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鼻窦支架,沿着纵轴延伸并装载有药物,直管状结构的支撑杆,该支撑杆具有顶端和自由端,该支撑杆在临近自由端的管壁上设有径向向外突出的卡制结构;以及套设于该支撑杆外壁上的套管,该套管具有环形的连接端和活动端,在该连接端和活动端之间设置有多根彼此间隔开设置的连接辐条,所述顶端与所述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端可卡制于所述卡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输送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鼻窦支架在收缩状态下实现输送,而在展开状态下支撑于病变部位,并利用药物进行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展开的支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鼻窦支架以及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鼻窦为鼻腔周围多个含气的骨质腔,它们均以小管与鼻腔相通。正常人的鼻腔及鼻窦内的表皮黏膜细胞持续有清澈的液体分泌出来,再经由黏膜细胞上面的纤毛有规率的脉动,将这些分泌物从鼻窦、经由鼻腔往后流到鼻咽腔、喉咙再吞入食道、及胃中。一般成年人每天约分泌1公升的黏液,藉由这些黏液来维持鼻腔及鼻窦内部的湿度,同时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及异物,以保护呼吸道的健康。一旦因为病毒、细菌的入侵,或异物的刺激,导致清澈的黏液分泌变为脓稠,或纤毛丧失有规率的脉动,都会产生脓稠的鼻涕或鼻涕倒流的感觉,而引致鼻炎或鼻膜肿胀,都会使这些小管闭塞。当这些小管闭塞时,就会影响到鼻腔黏液滞流在鼻窦内,影响排放。如果不及早诊治,就会演变成为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或其他鼻炎,严重者出现鼻息肉。鼻息肉双侧多发,单侧较少。常见的症状为持续性鼻塞随息肉体积长大而加重。鼻腔分泌物增多,时伴有喷嚏,分泌物可为浆液性、黏液性,如并发鼻窦感染,分泌物可为脓性。多有嗅觉障碍。鼻塞重者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息肉蒂长者可感到鼻腔内有物随呼吸移动。后鼻孔息肉可致呼气时经鼻呼气困难,若息肉阻塞咽鼓管口,可引起耳鸣和听力减退。息肉阻塞鼻窦引流,可引起严重的鼻窦炎,患者出现鼻背、额部及面颊部胀痛不适。鼻息肉在鼻镜检查时可见鼻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淡黄色或淡红色的如荔枝肉状半透明肿物。触之柔软,不痛,不易出血,其内无液体,而是疏松的结缔组织,颜色暗红或苍白,与正常黏膜无明显边界,严重病例除下鼻甲外几乎无正常黏膜;CT检查示全组鼻窦炎,多数病例中鼻甲气房消失,下鼻甲抬高。MRI示鼻窦黏膜向心性水肿,信号均匀;旋切手术
后很快复发。息肉小者须用血管收缩剂收缩鼻甲或用鼻内镜才能发现。息肉大而多者,向前发展可突至前鼻孔,其前端因常受外界空气及尘埃刺激,呈淡红色,有时表面有溃疡及痂皮。鼻息肉向后发展可突至后鼻孔甚至鼻咽。巨大鼻息肉可引起外鼻变形,鼻背变宽,形成“蛙鼻”。鼻腔内可见到稀薄浆液性或黏稠、脓性分泌物。目前鼻息肉的治疗方法有传统的鼻腔给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等方法。鼻腔给药是指药物在鼻腔内使用,通过刺激鼻黏膜发挥局部或全身性治疗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外治方法。鼻腔给药作为一传统的给药方式由来已久,在耳鼻喉科应用极为广泛,一般用来治疗各种鼻腔和鼻窦疾病,也可作为辅助用药用于与鼻病有关的邻近器官疾患,在人类防病治病的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鼻内组织的阻挡,有效药物并不能顺利达到病变部位,达不到治疗目的。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通过借助内窥镜的良好照明和配套的手术器械,可以使手术变得更加精细。将传统的根治性或全部刮除鼻窦内黏膜的破坏性手术,转变为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功能性手术。并可以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达到依靠鼻腔及鼻窦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来治愈鼻炎、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目的。由于其导光性强、多角度、视野大,可直接窥视到鼻腔内的许多重要部位(如各个鼻窦开口,各个沟、鼻窦内部的隐蔽狭窄处)及鼻咽部的细微病变。除了手术治疗,还可同时进行摄像,保存资料,以供会诊、教学观摩及科研总结。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操作精细等优点,但是价格昂贵,复发率高等缺点。手术切除息肉,术后复发率为30%~50%,平均每例患者要行1.5~4次手术,甚至更多。而且手术切除以及改变鼻子和鼻窦的治疗手术经常要切除诸如鼻甲,鼻中隔,鼻腔粘膜等的解剖结构。这类切除及再造手术会破坏由这些结构所提供的自然的过滤和加湿,导致干燥,出血,结痂,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并且引起嗅觉改变,包括嗅觉减退,嗅觉障碍,嗅觉倒错和嗅觉丧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将药物准确
送至鼻腔内的病变部位并直接作用于此的鼻窦支架以及药物的输送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鼻窦支架,该鼻窦支架沿着纵轴延伸并装载有药物,直管状结构的支撑杆,该支撑杆具有顶端和自由端,该支撑杆在临近自由端的管壁上设有径向向外突出的卡制结构;以及套设于该支撑杆外壁上的套管,该套管具有环形的连接端和活动端,在该连接端和活动端之间设置有多根彼此间隔开设置的连接辐条,所述顶端与所述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端可卡制于所述卡制结构。所述套管还包括从所述连接端延伸的多根自由辐条。所述连接辐条和所述自由辐条交替排列。所述连接辐条沿着所述套管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卡制结构为热定型的径向向外突出的舌片。所述卡制结构沿所述支撑杆的周向均匀分布。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输送系统,该输送系统包括连接杆和推杆,其中,所述连接杆连接于上述的鼻窦支架上,而推杆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为直管状结构,与所述支撑杆具有相同的直径。所述推杆为两端敞开的圆管结构,所述推杆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杆的外径,所述推杆的外径小于所述套管的内径。本专利技术的鼻窦支架利用套管的支撑力,能够把堵塞鼻腔的囊肿状息肉以物理支撑方式挤开,在保持鼻腔通气性的同时利用该鼻窦支架上装载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甚至根据需要可以实现较长时间的缓慢释放,从而对病变位置给予药物持续治疗。本专利技术的鼻窦支架在收缩状态下实现输送,而在展开状态下作用于病变部位,对鼻息肉堵塞的鼻腔起支撑作用,保持了鼻腔的通透性,同理利用负载于鼻窦支架上的药物有效地对鼻息肉患处进行治疗。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鼻窦支架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鼻窦支架处于收缩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鼻窦支架的支撑杆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鼻窦支架的套管处于收缩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区域B的放大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鼻窦支架的套管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8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鼻窦支架的套管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8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鼻窦支架的套管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于收缩状态的鼻窦支架上的连接杆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于展开状态的鼻窦支架上的连接杆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推杆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图1-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鼻窦支架1,该鼻窦支架1展开时具有如图1所示的灯笼状外形,收缩时具有如图2所示的圆柱状外形。其中心有一沿纵轴L延伸的支撑杆11和套设于该支撑杆11外壁上的套管12,两者在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11的结构如图3所示,该支撑杆11为直管状结构,一端为与套管12固接的顶端111,另一端为自由端112。在临近自由端112的管壁上,设有径向向外突出的卡制结构113。如图4所示,该卡制结构113在本实施例中为形成在支撑杆管壁上的舌片。即在管壁径向相对的两侧分别切割壁面(相应的切口为1131)形成一边与管壁相连的舌片1132,该舌片1132通过例如热处理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鼻窦支架以及输送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鼻窦支架,其特征在于,该鼻窦支架沿着纵轴延伸并装载有药物,其包括:直管状结构的支撑杆,该支撑杆具有顶端和自由端,该支撑杆在临近自由端的管壁上设有径向向外突出的卡制结构;以及套设于该支撑杆外壁上的套管,该套管具有环形的连接端和活动端,在该连接端和活动端之间设置有多根彼此间隔开设置的连接辐条,所述顶端与所述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端可卡制于所述卡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窦支架,其特征在于,该鼻窦支架沿着纵轴延伸并装载有药物,其包括:直管状结构的支撑杆,该支撑杆具有顶端和自由端,该支撑杆在临近自由端的管壁上设有径向向外突出的卡制结构;以及套设于该支撑杆外壁上的套管,该套管具有环形的连接端和活动端,在该连接端和活动端之间设置有多根彼此间隔开设置的连接辐条,所述顶端与所述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端可卡制于所述卡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还包括从所述连接端延伸的多根自由辐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辐条和所述自由辐条交替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辐条沿着所述套管的周向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彬谢建李建军魏征
申请(专利权)人:浦易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