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缓释止水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05910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7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止水胶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缓释止水胶(申请号:201510093471.6)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按建筑工程渗漏水病害情况,将渗漏水病害分成六类,分别进行施工处理,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确保专用缓释止水胶的表层固化,内部则保持果冻状,从而长期实现动态止水的技术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缓释止水胶进行大面积渗漏水深层灌浆止水施工,也适应于采用缓释止水胶进行小面积或施工缝渗漏水浅层灌浆止水施工,且工艺简单,工程渗漏水病害部位处治针对性强,注浆可控性好、缓释止水效果好,工程使用时可以反复止水,使用时间长,施工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止水胶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缓释止水胶的施工方法。适用于采用缓释止水胶,对建筑工程(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城市地铁、各种矿山巷道)渗漏水病害进行处治施工。
技术介绍
由于设计、施工以及使用环境等原因,导致当前建筑工程渗漏水现象屡见不鲜,通常的方法是将防水胶层涂抹在渗漏面,将渗水封堵在基层中(如中国专利95106924.1所公开的方法),然而这种施工方法仅仅能封堵渗水很轻微的渗漏。在建筑工程常常会见到渗漏水较重的场面,中国专利文献201210117290.9提出了在漏水基层上钻孔,采用防水胶灌注在漏水中的施工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只能适用于卫生间渗漏修补,不能适用于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城市地铁、各种矿山巷道及采空区、房屋工程屋面等渗漏水病害的修补;并且每种不同的止水胶必须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技术效果。本申请人为了解决渗漏水较重的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城市地铁、各种矿山巷道及采空区、房屋工程屋面等各种渗漏水,专利技术了一种建筑工程渗漏水治理的缓释止水胶(专利申请号:201510093471.6),该产品配方合理,长期治理渗漏水效果好,制备和施工容易,成本较低,产品呈柔性果冻状,可长期实现动态止水,即达到“一次注浆,长期止水”的目的,但是在施工中也存在相对应的技术规范,掌握不好也会产生效果不好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释止水胶的施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止水效果好、止水持久、成本低的特点,有效解决了建筑工程渗漏水治理的难题。实现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建筑工程渗漏水病害情况分为六类,其中,第一类为单点或1m2内小面积的渗漏水;第二类为施工缝或结构开裂呈条状渗漏水;第三类为沉降缝或变形缝渗漏水;第四类为多条裂缝交叉或结构抗渗性能差形成大面积片式渗漏水;第五类为各种矿山巷道、采空区渗漏水或覆盖透水层;第六类为屋顶渗漏水。第一至五类地下工程渗漏水施工步骤:①清理工程渗漏水施工面;②测量定位布孔,钻孔;a.对第一、二类建筑工程渗漏水病害,采用浅层灌浆处治病害,即清理渗漏水工作面,沿渗漏水点或线,每20~30cm布置一个注浆孔,采用手持冲击钻钻孔,孔径为20~25mm,深度25~50cm;b.对第三、四类、五类建筑工程渗漏水病害,采用深层灌浆处治病害,即片式渗漏水按间距2m梅花形布孔;沉降缝渗漏水以缝为中线左右50cm内,从下往上间距1米左右交叉布孔,采用凿岩机钻孔,孔径为30~38mm,孔位偏差≤50mm,孔深1.5~4m;③布孔后,对除孔外的渗漏面,用建筑用速凝固水泥砂浆封堵;④将专用缓释止水胶高速搅拌15~20分钟,形成液态浆材;⑤选用压力大于3MPa、流量大于5L/分钟的注浆泵,将缓释止水胶注入布置的注浆孔;⑥注浆结束后,用建筑用速凝型水泥砂浆封堵漏浆及注浆孔;⑦清理工作面,恢复工程外观。第六类屋顶渗漏水处治施工步骤:①、划定屋顶渗漏水范围;②、清扫渗漏水表面;③、将专用缓释止水胶搅拌15~20分钟,形成液态浆材;④、专用缓释止水胶静置反应5~6小时后,覆盖在屋顶渗漏水面上,厚度大于6mm;⑤、保持专用缓释止水胶经过3~5天自渗入渗漏水缝隙中;⑥、对处理面进行外观处理。在上述压力灌注缓释止水胶过程中,应从下往上逐渐灌浆,确保灌浆不留空白。在上述对专用缓释止水胶进行搅拌时,应采用500转/分以上的高转速。在上述对屋顶渗漏水处治过程中,覆盖的专用缓释止水胶表面需要保持干燥1天以上,从而可确保缓释止水胶的表层固化,防止雨水冲走损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根据专利申请号201510093471.6缓释止水胶的特点而研发了专门配套的施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止水效果好、成本低的特点,能有效解决建筑工程渗漏水病害处治难题,且止水效果持久。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第一至五类地下工程渗漏水施工步骤:①清理工程渗漏水施工面;②测量定位布孔,钻孔;a.对第一、二类建筑工程渗漏水病害,采用浅层灌浆处治病害,即清理渗漏水工作面,沿渗漏水点或线,每20~30cm布置一个注浆孔,采用手持冲击钻钻孔,孔径为20~25mm,深度25~50cm;b.对第三、四类、五类建筑工程渗漏水病害,采用深层灌浆处治病害,即片式渗漏水按间距2m梅花形布孔;沉降缝渗漏水以缝为中线左右50cm内,从下往上间距1米左右交叉布孔,采用凿岩机钻孔,孔径为30~38mm,孔位偏差≤50mm,孔深1.5~4m;③布孔后,对除孔外的渗漏水面,用建筑用速凝固水泥砂浆封堵;④将缓释止水胶(专利申请号:201510093471.6)高速搅拌15~20分钟,转速为520转/分,形成液态浆材;⑤选用压力大于3MPa、流量大于5L/分钟的注浆泵,将缓释止水胶注入布置的注浆孔;⑥注浆结束后,用建筑用速凝型水泥砂浆封堵漏浆及注浆孔;⑦清理工作面,恢复工程外观。实施例2:第六类屋顶渗漏水处治施工步骤:①、划定屋顶渗漏水范围;②、用普通工具清扫渗漏水表面;③、将专用缓释止水胶(专利申请号:201510093471.6)搅拌15~20分钟,转速为750转/分,形成液态浆材;④、缓释止水胶反应5~6小时后,覆盖在屋顶渗漏水面上,厚度大于6mm;【注意:施工时必须确保有1天以上的晴热天,缓释止水胶表层固化,防止雨水冲走损失】⑤、缓释止水胶经过3~5天自渗入各种渗漏水缝隙中;⑥、干燥固化后外观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专用缓释止水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建筑工程渗漏水病害情况分为六类,其中,第一类为单点或1m2内小面积的渗漏水;第二类为施工缝或结构开裂呈条状渗漏水;第三类为沉降缝或变形缝渗漏水;第四类为多条裂缝交叉或结构抗渗性能差形成大面积片式渗漏水;第五类为各种矿山巷道、采空区渗漏水或覆盖透水层;第六类为屋顶渗漏水;第一至五类地下工程渗漏水施工步骤:①清理工程渗漏水施工面;②测量定位布孔,钻孔;a.对第一、二类建筑工程渗漏水病害,采用浅层灌浆处治病害,即清理渗漏水工作面,沿渗漏水点或线,每20~30cm布置一个注浆孔,采用手持冲击钻钻孔,孔径为20~25mm,深度25~50cm;b.对第三、四类、五类建筑工程渗漏水病害,采用深层灌浆处治病害,即片式渗漏水按间距2m梅花形布孔;沉降缝渗漏水以缝为中线左右50cm内,从下往上间距1米左右交叉布孔,采用凿岩机钻孔,孔径为30~38mm,孔位偏差≤50mm,孔深1.5~4m;③布孔后,对除孔外的渗漏面,用建筑用速凝固水泥砂浆封堵;④将专用缓释止水胶搅拌15~20分钟,形成液态浆材;⑤选用压力大于3MPa、流量大于5L/分钟的注浆泵,将缓释止水胶注入布置的注浆孔;⑥注浆结束后,用建筑用速凝型水泥砂浆封堵漏浆及注浆孔;⑦清理工作面,恢复工程外观;第六类屋顶渗漏水处治施工步骤:①、划定屋顶渗漏水范围;②、清扫渗漏水表面;③、将专用缓释止水胶搅拌15~20分钟,形成液态浆材;④、专用缓释止水胶静置反应5~6小时后,覆盖在屋顶渗漏水面上,厚度大于6mm;⑤、保持专用缓释止水胶经过3~5天自渗入渗漏水缝隙中;⑥、对处理面进行外观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专用缓释止水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建筑工程渗漏水病害情况分为六类,其中,第一类为单点或1m2内小面积的渗漏水;第二类为施工缝或结构开裂呈条状渗漏水;第三类为沉降缝或变形缝渗漏水;第四类为多条裂缝交叉或结构抗渗性能差形成大面积片式渗漏水;第五类为各种矿山巷道、采空区渗漏水或覆盖透水层;第六类为屋顶渗漏水;第一至五类地下工程渗漏水施工步骤:①清理工程渗漏水施工面;②测量定位布孔,钻孔;a.对第一、二类建筑工程渗漏水病害,采用浅层灌浆处治病害,即清理渗漏水工作面,沿渗漏水点或线,每20~30cm布置一个注浆孔,采用手持冲击钻钻孔,孔径为20~25mm,深度25~50cm;b.对第三、四类、五类建筑工程渗漏水病害,采用深层灌浆处治病害,即片式渗漏水按间距2m梅花形布孔;沉降缝渗漏水以缝为中线左右50cm内,从下往上间距1米左右交叉布孔,采用凿岩机钻孔,孔径为30~38mm,孔位偏差≤50mm,孔深1.5~4m;③布孔后,对除孔外的渗漏面,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百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