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茧蜂自动持续饲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3980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1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蚜茧蜂自动持续饲养装置,包括喂养瓶,所述喂养瓶包括瓶体和瓶盖,瓶盖旋扣于瓶体上,在瓶体底部和瓶盖上均设有小孔,所述喂养瓶倒置于一个架板内,且所述瓶盖与架板的接触面上还布置有纱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喂食时即使遇上下雨也不会冲刷到营养液,又能持续不断的提供营养液,达到喂养蚜茧蜂,提高其寿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蚜茧蜂自动持续饲养装置,属于烟蚜茧蜂喂养工具

技术介绍
烟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茧蚜蜂科,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及夏威夷,我国南北均有分布,是专门寄生蚜虫的一种内寄生蜂,对寄生蚜虫的自然控制力较强。在烟田,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通常达到20%~60%。作为蚜虫的一种重要寄生性天敌,烟蚜茧蜂在生物防治方面利用前途甚广,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蚜茧蜂防控烟蚜技术应用期间,蚜茧蜂喂养繁育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环节。现阶段在繁育蚜茧蜂期间,采用的喂养方式多是在繁蜂室或繁蜂棚内挂置小盘,里面盛装有少量糖水作为营养液,以供蚜茧蜂食用。该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人工定期往盘子里补充营养液,费时又费力;2、这个喂养装置适用范围不大,只适合在室内,在室外会被雨水冲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蚜茧蜂自动持续饲养装置,可让蚜茧蜂的喂养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并能持续的为蚜茧蜂提供充足的营养液,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蚜茧蜂自动持续饲养装置,包括喂养瓶,所述喂养瓶包括瓶体和瓶盖,瓶盖旋扣于瓶体上,在瓶体底部和瓶盖上均设有小孔,所述喂养瓶倒置于一个架板内,且所述瓶盖与架板的接触面上还布置有纱布。所述喂养瓶与架板底部呈30~60度角倾斜。在所述喂养瓶内盛装有营养液。所述喂养瓶固定于架板内。所述架板为由三块板连接而成的三角板。所述架板为由四块板连接而成的四角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用时将本装置悬挂于繁蜂棚顶部,这样当蚜茧蜂繁殖出来后,在早上一般会朝太阳出来的地方飞出,就会聚集在繁蜂棚顶部向阳处,并会到本装置内进行取食营养液。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喂食时即使遇上下雨也不会冲刷到营养液,又能持续不断的提供营养液,达到喂养蚜茧蜂,提高其寿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本技术蚜茧蜂自动持续饲养装置,包括喂养瓶、架板5和纱布4,其中喂养瓶由瓶体1和瓶盖2组成,瓶盖2旋扣于瓶体1上,在瓶体1底部和瓶盖2上均开有小孔3;架板5为由三块板连接而成的三角板。安装时,首先将纱布5放置在架板5底部,然后将喂养瓶倒置固定于架板5底部上,且瓶盖2与纱布4接触,其中倒置时喂养瓶与架板5底部呈30~60度角倾斜。本技术中的架板5还可为由四块板连接而成的四角板。使用时,首先在喂养瓶内盛装营养液,这样营养液即会从瓶盖2上的小孔3流出到纱布4上,然后将本装置悬挂于繁蜂棚顶部,这样当蚜茧蜂繁殖出来后,在早上一般会朝太阳出来的地方飞出,就会聚集在繁蜂棚顶部向阳处,并会到本装置内的纱布上进行取食营养液。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蚜茧蜂自动持续饲养装置,包括喂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喂养瓶包括瓶体(1)和瓶盖(2),瓶盖(2)旋扣于瓶体(1)上,在瓶体(1)底部和瓶盖(2)上均设有小孔(3),所述喂养瓶倒置于一个架板(5)内,且所述喂养瓶的瓶盖(2)与架板(5)的接触面上还布置有纱布(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蚜茧蜂自动持续饲养装置,包括喂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喂养瓶包括瓶体(1)和瓶盖(2),瓶盖(2)旋扣于瓶体(1)上,在瓶体(1)底部和瓶盖(2)上均设有小孔(3),所述喂养瓶倒置于一个架板(5)内,且所述喂养瓶的瓶盖(2)与架板(5)的接触面上还布置有纱布(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喂养瓶与架板(5)底部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翼杨肖慈平廖明智杨秀春邹光进杨颜杨静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烟草公司黔东南州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