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硫化碳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3866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1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氧硫化碳反应釜,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反应釜体,在反应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处设有出料管道,在出料口和出料管道间设有固硫装置,固硫装置包括壳体和实现壳体与出料口连接的进硫管,壳体内设置带有网孔的固硫板,出料管道连接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包括带有第一凸台的左壳体和带有第二凸台的右壳体,二者之间设有环形的密封垫并通过设置在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上的连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达到了固硫效果更好且便于维护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工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氧硫化碳反应釜
技术介绍
氧硫化碳,又称硫化羰、氧硫化碳或羰基硫,通常状态下为有臭鸡蛋气味的无色、可燃、有毒气体,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和其它化工产品生产的工业。现有的可参考申请号为201210176313.3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高纯度氧硫化碳生产方法,其包括在氧硫化碳反应釜内将一氧化碳通入熔融硫磺中,以氯化钙作为催化剂,使一氧化碳和硫磺反应生成氧硫化碳,所述氧硫化碳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进料口和出料管道。在此生产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硫,在生产过程中被高温气化的硫碰触到出料管道时会冷却,进而固化在出料管道内壁,时间久了就会堵塞出料管道,需要工人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经常拆装出料管道用工具刮下运输管道内壁的固化的硫,以维持管道的顺畅。若清理不够及时,管道被堵塞,管道内压力升高会产生爆炸的危险,严重危害了工人的生命安全,氧硫化碳的也会随之泄露出来,毒害周围公众。因为管道较细,而且工人平日里观察不到管道内的情况,所以要求工人定期检查维修的频率大,这样严重加重了工人的工作负担,减小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硫效果更好且便于维护的氧硫化碳反应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氧硫化碳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在反应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处设有出料管道,在出料口和出料管道间设有固硫装置,固硫装置包括壳体和实现壳体与出料口连接的进硫管,壳体内设置带有网孔的固硫板,出料管道连接在壳体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出料口和出料管道间连接的的固硫装置可以对出料口内出来的混有气态硫的氧硫化碳气体中的气态硫进行固化,气态硫在反应釜体内被加热,带有一定温度,传输到壳体内部后,碰触到温度较低的固硫板,气态硫固化在固硫板上,氧硫化碳不受影响的继续通过固硫装置进入出料管道,有效的降低了进入出料管道内气态硫的浓度,防止气态硫全部固化在出料管道内壁。较佳的,所述壳体包括带有第一凸台的左壳体和带有第二凸台的右壳体,二者之间设有环形的密封垫并通过设置在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上的连接件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左壳体和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后,当设备工作时,保证固硫装置的密封性,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拆卸左壳体和右壳体对壳体内部和固硫板进行清理,方便维护。较佳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凸台上设有的若干螺纹孔,第二凸台上相对位置设置相应的螺纹孔,两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栓的制造、使用都简单,联接可靠、使用方便、通用性好,且螺纹连接可以获得很大的连接力,拆装方便可靠,可以将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紧密贴合连接,并能够承受一定的动载荷,使二者具备足够的压紧力,确保左壳体和右壳体被可靠的连接,设备可以正常的工作。较佳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固设在第一凸台侧壁上的锁钩,第二凸台侧壁转动连接有锁把,锁把上转动连接有锁环,锁环与锁钩配合实现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左壳体和右壳体的拆卸会更加快速方便,相比通过螺栓连接时需要把螺栓完全旋处螺纹孔,锁钩、锁把和锁环不会因为拆卸而脱离壳体,仅仅需要拨动锁环即可,不会因为拆卸而丢失零件,也进一步加快了工人的工作效率。较佳的,所述壳体内壁设有若干凸棱,固硫板的边缘卡接于相邻两凸棱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硫板被卡接在壳体内,即可以使固硫板承受一定的气体压力,使掺有气态硫的氧硫化碳流经固硫板时保持稳定,在拆卸壳体时,又可以方便的拿下,后期工人只需拿下固硫板进行集中清理即可。较佳的,所述固硫板数量为至少两个。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固硫板的设置可以循序渐进的加强固硫装置内的固硫效果,让固硫装置固化更多的硫,而且减少工人清理固硫装置的频率,减小工人的工作负担。较佳的,所述固硫板的网孔为呈蜂巢型排列的六边形网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固硫板的工作原理是因为因温度升高而被气化的硫碰触到温度较低的固硫板时,产生固化,从而固化凝结在固硫板的表面上,所以固硫板的表面积越大,固硫效果会越好。而蜂巢结构正是将固硫板的表面积尽可能的最大化,在保证固硫板让氧硫化碳可以顺利通过的前提下,增大了气态硫可以固化的空间,而且的这样的结构的结构稳定性最佳,使得固硫板可以经受更高的气压而不受损坏,即可以适当的加大氧硫化碳的固硫速度,也不会影响固硫效果,在增强固硫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生产的效率。较佳的,所述网孔的截面面积大于5CM²且小于10 CM²。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网孔的截面积控制在大于5CM²大于10 CM²时,不会因为硫固化在固硫板上而堵塞网孔,让氧硫化碳可以顺利通过。较佳的,所述固硫装置设置两个及其两个以上,进硫管上安装有气体阀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若其中一个固硫装置需要更换,工人关闭气体阀门,断开需要清理的固硫装置与反应釜体的连接后对此固硫装置进行清理,其余的固硫装置可以持续不断的运行,这样的设计使得清理维护不会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多个固硫装置并联设置可以增加固硫效果,可以承受更大流量的氧硫化碳的制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固硫板卡接在壳体内的凸棱上,可以使得左壳体和右壳体分开时,工人方便的取下固硫板对固硫板进行清理即可,这样的固定方式加快工人工作效率,更便于工人的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氧硫化碳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为了体现出料口和进硫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固硫装置打开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中固硫装置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应釜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2、出料管道;3、气体阀门;4、壳体;41、左壳体;411、第一凸台;412、锁钩;42、右壳体;421、第二凸台;422、锁把;423、锁环;5、凸棱;6、进硫管;7、固硫板;71、网孔;8、密封垫;9、螺栓;10、铰接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氧硫化碳反应釜,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反应釜体1,在反应釜体1上部分别有两个进料口11和一个出料口12(参考图2),进料口11为两个用于放入原料气体的进料管道。如图2所示,出料口12连接一个进硫管,进硫管连接一个固硫装置。进硫管6在靠近壳体4的位置设置气体阀门3,进硫管6连接圆柱形的壳体4的底面,壳体4的顶面连接出料管道2,即让在反应釜体1内制备出来的氧硫化碳流经固硫装置的壳体4内部再流进出料管道2。如图1所示,壳体4以通过圆柱轴心的面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左壳体41,一部分为右壳体42,左壳体41边缘处设有第一凸台411,右壳体42上设有第二凸台421。固硫装置一侧的第一凸台411和第二凸台421通过铰接结构10铰接,另一侧在第一凸台411的侧壁固接锁钩412,第二凸台42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固定片,固定片上转动连接锁把422,锁把422上转动连接锁环423,通过转动锁把422带动锁环423,使得锁环423与锁钩412卡紧实现壳体4的固定连接。锁环423与锁把422连接的位置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氧硫化碳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1),在反应壳体(4)上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出料口(12)处设有出料管道(2),其特征在于:在出料口(12)和出料管道(2)间设有固硫装置,固硫装置包括壳体(4)和实现壳体(4)与出料口(12)连接的进硫管(6),壳体(4)内设置带有网孔(71)的固硫板(7),出料管道(2)连接在壳体(4)上,所述壳体(4)包括带有第一凸台(411)的左壳体(41)和带有第二凸台(421)的右壳体(42),二者之间设有环形的密封垫(8)并通过设置在第一凸台(411)和第二凸台(421)上的连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硫化碳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1),在反应壳体(4)上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出料口(12)处设有出料管道(2),其特征在于:在出料口(12)和出料管道(2)间设有固硫装置,固硫装置包括壳体(4)和实现壳体(4)与出料口(12)连接的进硫管(6),壳体(4)内设置带有网孔(71)的固硫板(7),出料管道(2)连接在壳体(4)上,所述壳体(4)包括带有第一凸台(411)的左壳体(41)和带有第二凸台(421)的右壳体(42),二者之间设有环形的密封垫(8)并通过设置在第一凸台(411)和第二凸台(421)上的连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硫化碳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凸台(411)上设有的若干螺纹孔,第二凸台(421)上相对位置设置相应的螺纹孔,两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硫化碳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辉王新鹏赵沙沙邸士强汤萍
申请(专利权)人:绿菱电子材料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