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光栅及其控制方法、3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14808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7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光栅及其控制方法、3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液晶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该上基板和该下基板之间设置有液晶层,上述液晶光栅还包括形成于上基板或下基板上的电极层,该电极层包括多个条状的光栅电极区,各个光栅电极区并排且相互平行,每一个光栅电极区设置有第一光栅电极和第二光栅电极,该第一光栅电极和该第二光栅电极呈叉指状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液晶光栅中的正电极和负电极设置于液晶层的同侧,且设置于同一电极层的光栅电极区内,并且正电极和负电极采用叉指状设置,由原来的两层电极层简化为只需一层电极层,简化了液晶光栅的结构,从而提高了具有该液晶光栅的3D显示面板的整体透光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3D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晶光栅及其控制方法、3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光栅式立体显示器是在现有的平板显示器上采用贴合工艺安置一块液晶光栅。光栅式立体显示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狭缝光栅的周期性间隔的遮挡作用来遮挡或引导光线至人眼,使人的左眼和右眼看见各自的图像。液晶电控光栅是指在外电场作用下,液晶光学特性可被调节,形成狭缝光栅的效果。液晶光栅是指利用液晶的折射率等光学特性周期变化引起光线偏转特性及相位差的变化的一类器件。当前,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液晶光栅,该液晶光栅主要包括:在两块带电极图案的玻璃基板中间灌入液晶层,即光栅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位于液晶层的两侧。当液晶光栅盒上施加适当的电场,液晶分子重新组合排列,入射光透过液晶层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转,再结合正交的偏光片,形成狭缝光栅,从而使显示设备呈现三维立体效果;而在一定的电场条件下,液晶盒也可实现透明状态,使显示设备保持二维显示效果。此类液晶光栅具有分辨率高、驱动电压低、功耗小、体积小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裸眼立体显示领域。然而由于考虑到在现有的平板显示器上方再加一层液晶光栅时,为了尽量降低液晶光栅对画面的亮度的影响,需要确保液晶光栅的透光率。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相关技术中的液晶光栅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位于液晶层的两侧,液晶光栅的层数多,存在透光率比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光栅及其控制方法、3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液晶光栅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位于液晶层的两侧,液晶光栅的层数多,存在透光率比较低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设置有液晶层,所述液晶光栅还包括形成于所述上基板或所述下基板上的电极层,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条状的光栅电极区,各个所述光栅电极区并排且相互平行,每一个所述光栅电极区设置有第一光栅电极和第二光栅电极,所述第一光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光栅电极呈叉指状设置。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光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光栅电极呈横向叉指状设置在所述光栅电极区。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光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光栅电极呈纵向叉指状设置在所述光栅电极区。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极层还包括多个并排且相互平行的、条状的浮空电极区,所述浮空电极区和所述光栅电极区间隔排布。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各个所述浮空电极区之间宽度相等,各个所述光栅电极区之间宽度相等,所述浮空电极区和所述光栅电极区的宽度相等。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者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浮空电极区包括浮空电极;所述浮空电极为形成于所述浮空电极区的整体电极、镂空电极或叉指状电极中的任意一种。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极层设置于所述上基板朝向所述液晶层一侧;或者,所述电极层设置于所述下基板朝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3D显示面板,包括2D显示屏、以及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光栅,所述液晶光栅设置于所述2D显示屏的出光侧。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3D显示面板。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光栅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光栅,该方法包括:在应用所述液晶光栅的3D显示面板进行3D显示时,使所述第一光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光栅电极间形成电场,从而使所述液晶层形成明暗相间的狭缝光栅;在应用所述液晶光栅的3D显示面板进行2D显示时,使所述第一光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光栅电极间不形成电场,从而使所述液晶层整面透光。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光栅及其控制方法、3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该液晶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该上基板和该下基板之间设置有液晶层,上述液晶光栅还包括形成于上基板或下基板上的电极层,该电极层包括多个条状的光栅电极区,各个光栅电极区并排且相互平行,每一个光栅电极区设置有第一光栅电极和第二光栅电极,该第一光栅电极和该第二光栅电极呈叉指状设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液晶光栅中的正电极和负电极设置于液晶层的同侧,且设置于同一电极层的光栅电极区内,并且正电极和负电极采用叉指状设置,由原来的两层电极层简化为只需一层电极层,简化了液晶光栅的结构,从而提高了具有该液晶光栅的3D显示面板的整体透光率,同时,还简化了液晶光栅的制作工艺流程,提高了液晶光栅的生产效率。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一种液晶光栅的结构示意图;图2a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液晶光栅中电极层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b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液晶光栅中电极层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a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液晶光栅中电极层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3b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液晶光栅中电极层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液晶光栅形成的狭缝光栅效果示意图;图5a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二种液晶光栅的结构示意图;图5b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三种液晶光栅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3D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3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考虑到相关技术中的液晶光栅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位于液晶层的两侧,液晶光栅的层数多,存在透光率比较低的问题。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光栅及其控制方法、3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液晶光栅的结构示意图,该液晶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101和下基板102,该上基板101和该下基板102之间设置有液晶层103,上述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液晶光栅及其控制方法、3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设置有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光栅还包括形成于所述上基板或所述下基板上的电极层,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条状的光栅电极区,各个所述光栅电极区并排且相互平行,每一个所述光栅电极区设置有第一光栅电极和第二光栅电极,所述第一光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光栅电极呈叉指状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设置有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光栅还包括形成于所述上基板或所述下基板上的电极层,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条状的光栅电极区,各个所述光栅电极区并排且相互平行,每一个所述光栅电极区设置有第一光栅电极和第二光栅电极,所述第一光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光栅电极呈叉指状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光栅电极呈横向叉指状设置在所述光栅电极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光栅电极呈纵向叉指状设置在所述光栅电极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还包括多个并排且相互平行的、条状的浮空电极区,所述浮空电极区和所述光栅电极区间隔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光栅,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浮空电极区之间宽度相等,各个所述光栅电极区之间宽度相等,所述浮空电极区和所述光栅电极区的宽度相等。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竹徐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万维云视上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