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狭缝光栅及裸眼立体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7801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1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狭缝光栅及裸眼立体显示设备。该狭缝光栅包括基板以及间隔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遮光条,遮光条用于遮挡入射光线,狭缝光栅进一步包括位于遮光条之间的透光区域的线栅,线栅用于透射入射光线的第一偏振分量且反射入射光线的与第一偏振分量垂直的第二偏振分量。该裸眼立体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模组、液晶面板以及上述狭缝光栅,狭缝光栅设置于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显示器的亮度,同时降低了成本并减薄了产品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裸眼立体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狭缝光栅及裸眼立体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3D显示技术由于能够再现自然界中人类所熟悉的认知方式已经成为未来显示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其中裸眼3D技术由于摆脱了复杂的辅助设备而大受欢迎。实现裸眼3D显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光栅、透镜技术等,其中光栅技术由于能够有效阻绝不同视点之间的图像串扰,具有较优的立体显示效果,但同时由于光栅的遮光部分几乎遮住了一半左右的光线透过,使得3D模式的亮度损失了一半左右,对于2D/3D可切换的显示器使得2D图像的亮度也明显下降,因而有必要采用相应的技术予以解决。如图1所示,图1是传统的后置式光栅式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依次叠设的背光模组1、增亮膜2、光栅层3、下偏振片4、液晶面板5和上偏光片6,其中,背光模组1包括LED11、导光板12和扩散片13,LED11设置在导光板12的侧边上,扩散片13设置在导光板12的上方。如图2所示,图2是现有技术的光栅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光栅层3包括间隔设置的遮光条31,遮光条31处为遮光区域,两个遮光条31之间为透光区域32。背光模组1经过增亮膜2后部分偏振光得到重复利用,亮度显著增加,但是在经过光栅层3后遮光部分仍然会导致亮度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狭缝光栅及裸眼立体显示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光栅的遮光部分导致亮度损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狭缝光栅,所述狭缝光栅包括基板以及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遮光条,所述遮光条用于遮挡入射光线,所述狭缝光栅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遮光条之间的透光区域的线栅,所述线栅用于透射所述入射光线的第一偏振分量且反射所述入射光线的与所述第一偏振分量垂直的第二偏振分量。其中,所述遮光条进一步反射所述入射光线。其中,所述线栅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透光区域内的多条金属线。其中,所述金属线与所述遮光条平行或倾斜设置。其中,所述线栅进一步包括介于所述多条金属线与所述基板之间的介质层。其中,所述介质层进一步设置于所述遮光条与所述基板之间。其中,所述金属线的材料为Al、Ag和Au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所述介质层的材料为SiO2、SiO、MgO、Si3N4、TiO2和Ta2O5中的一种或组合。其中,所述遮光条的排列周期为30-300μm,所述金属线的排列周期为20-500nm。其中,所述遮光条为金属条,且与所述金属线由同一层金属通过图案化工艺形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裸眼立体显示设备,所述裸眼立体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模组、液晶面板以及上述狭缝光栅,所述狭缝光栅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光栅的透光区域中设置线栅,该线栅能透射入射光线的第一偏振分量并反射入射光线的与第一偏振分量垂直的第二偏振分量,因而该线栅具有光场回收功能,该狭缝光栅应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中时,能够显著提高显示器的亮度,并且节省了传统裸眼立体显示设备中的增亮膜与下偏光片结构,兼具降低成本与减薄厚度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的后置式光栅式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光栅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狭缝光栅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狭缝光栅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狭缝光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狭缝光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裸眼立体显示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阅图3,图3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狭缝光栅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狭缝光栅,该狭缝光栅包括基板(图未示)以及间隔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遮光条41,遮光条41用于遮挡入射光线,遮光条41的区域为遮光区域,遮光条41之间的区域则为透光区域42,遮光区域与透光区域42周期分布。狭缝光栅进一步包括位于遮光条41之间的透光区域42的线栅,线栅43用于透射入射光线的第一偏振分量且反射入射光线的与第一偏振分量垂直的第二偏振分量。入射光经过该狭缝光栅时,遮光条41遮挡了部分入射光,而进入透光区域42的另一部分入射光中,第一偏振分量透过透光区域的线栅43,第二偏振分量被线栅43反射,从而能对该部分偏振光进行回收,以提高显示器的亮度。区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光栅的透光区域42中设置线栅43,该线栅43能透射入射光线的第一偏振分量并反射入射光线的与第一偏振分量垂直的第二偏振分量,因而该线栅43具有光场回收功能,该狭缝光栅应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中时,能够显著提高显示器的亮度,并且节省了传统裸眼立体显示设备中的增亮膜与下偏光片结构,兼具降低成本与减薄厚度的优势。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遮光条41进一步反射入射光线,被反射的入射光线经过背光的反射片后能够重新得到利用,从而能显著增加光栅式裸眼立体显示器的亮度。线栅43包括间隔设置于透光区域内的多条金属线430,形成金属线430的金属材料为具有较大折射率虚部的材料,例如Al、Ag和Au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等,从而提高了对入射光线的第二偏振分量的反射率,能显著地反射入射光线的第二偏振分量。举例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偏振分量为垂直于线栅的TM偏振光,第二偏振分量为平行于遮光条的TE偏振光。为进一步提高遮光条41对入射光线的反射率,可以采用金属形成遮光条41,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遮光条41由具有较大折射率虚部的金属材料形成,例如,与金属线一致的Al、Ag和Au中的一种或者组合等。遮光条41和金属线430可以是单层结构,在制作过程中,遮光条41可以与金属线430由同一层金属通过图案化工艺形成,从而简化了制程。当然,遮光条41与金属线430可以是分别为单层结构组合成的复合结构。遮光条41的排列周期为30-300μm,例如100μm、150μm、200μm或者270μm等。金属线430的周期小于1μm,例如,本实施例中金属线的排列周期为20-500nm,占空比为0.1-0.9,因而遮光条41和金属线430两者不冲突。图3所示的狭缝光栅中,金属线430平行于光栅的遮光条41排列,当然,该金属线430也可以倾斜于光栅的遮光条41进行排列,如图4所示,图4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狭缝光栅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由于金属线430的排列方向决定了偏振态的透过与反射,因而,金属线430的排列方向需要依据具体的偏振需求来决定。在一个实施例中,线栅43包括介于多条金属线430与基板45之间的介质层431,如图5所示,图5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狭缝光栅的线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介质层431的材料为SiO2、SiO、MgO、Si3N4、TiO2和Ta2O5中的一种或组合。值得一提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介质层431还可以设置于遮光条41与基板45之间,如图6所示,图6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狭缝光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裸眼立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狭缝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光栅包括基板以及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遮光条,所述遮光条用于遮挡入射光线,所述狭缝光栅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遮光条之间的透光区域的线栅,所述线栅用于透射所述入射光线的第一偏振分量且反射所述入射光线的与所述第一偏振分量垂直的第二偏振分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的狭缝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光栅包括基板以及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遮光条,所述遮光条用于遮挡入射光线,所述狭缝光栅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遮光条之间的透光区域的线栅,所述线栅用于透射所述入射光线的第一偏振分量且反射所述入射光线的与所述第一偏振分量垂直的第二偏振分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条进一步反射所述入射光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栅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透光区域内的多条金属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狭缝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与所述遮光条平行或倾斜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狭缝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栅进一步包括介于所述多条金属线与所述基板之间的介质层。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