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泵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7604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1 11:53
内燃机燃料泵送机构(200),包括能在第一定位孔(220)中移动的例如柱塞的泵送元件(214)、能在第二定位孔内移动的例如挺杆的中间构件(212)、以及例如凸轮(210)的驱动机构,其中在泵送行程期间,凸轮负载经由柱塞接触表面(218)和挺杆接触表面(216)传递至柱塞(214),柱塞接触表面(218)被切圆角,并且挺杆接触表面(216)以选择的角度相对于挺杆(212)的轴向轴线成角度,从而当在施加凸轮负载时,挺杆(212)在第二定位孔内倾斜时,挺杆(212)接触表面与第二孔和柱塞(214)的纵向轴线正交,从而确保接触表面之间的大致中心接触点。该发明专利技术构思还延及一种中间构件(212),其包括相对于中间构件(212)的轴向轴线成角度的接触表面(2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内燃机中使用的燃料泵,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具有由发动机驱动的凸轮或其它适当的驱动装置驱动的至少一个泵送元件的燃料泵的改进的泵送机构。
技术介绍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泵送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如该图所示,用于内燃机的燃料泵的普通泵送机构100包括泵壳体102,泵壳体102包含诸如柱塞114的泵送元件可在其内移动的泵送元件定位孔120。柱塞114的第一端(未示出)延伸到在泵送元件定位孔120的一端处限定的泵送腔(未示出)中。泵送机构100进一步包括例如凸轮滚柱110之类的驱动机构以及可在中间构件定位孔122内移动的例如随动件或挺杆112的中间构件。在泵送冲程期间,柱塞114通过由凸轮滚柱110施加的驱动力进一步推动到泵送元件定位孔120中。通过凸轮滚柱110的旋转,负载经由设置在挺杆112上的接触表面116以及设置在柱塞114的第二端128处的接触表面118从凸轮滚柱110传递到柱塞114上。柱塞114被凸轮负载推动到泵送腔中,由此减少了泵送腔的容积,使得泵送腔中的燃料被加压。重要的是经由接触表面116、118传递的很大的力尽可能分布在大的面积上,以降低可能引起部件磨损或失效的接触(Herzian)应力。理想地,挺杆112的接触表面116与柱塞114的平坦的接触表面118形成平坦的、均匀的接触。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几何误差和间隙,在它们各自的定位孔内柱塞114和挺杆112的轴线通常不重合。例如,在施加凸轮负载时,挺杆通常将相对于凸轮负载以一定角度在挺杆定位孔122内引起倾斜。因此如果柱塞114和挺杆112的接触表面116、118都是平坦的,柱塞114和倾斜挺杆112的轴线的不重合将引起实质上全部凸轮负载被传递到柱塞接触表面118的边缘上,导致在该边缘上的高点应力。因此,普遍的是在柱塞112的端部上设置圆角,即柱塞112的接触表面118是弧形的。设置在柱塞112上的圆角必须根据挺杆114的轴线与挺杆定位孔122的轴线的预期的不重合而选择。设置在柱塞112上的圆角优选的是很大的,由此确保接触(Hertzian)应力维持在材料的能力范围内。然而,如果圆角太大,当挺杆112在挺杆定位孔122内倾斜时将发生边缘接触。因此,对于泵送元件的端部的足够大的圆角的选择受到避免边缘接触和导致的高点应力的需求的约束。图2和图3是图1的现有技术泵送机构的放大的截面的局部视图。在通常由附图标记130表示的接触点处,在泵送冲程期间挺杆接触表面116接触柱塞接触表面118。如示出的,即使具有柱塞112的被切出圆角的端部,接触点130朝向接触表面116、118的侧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至少缓解上述问题并且提供改进的用于内燃机的泵送机构。因此在第一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根据第一方面的燃料泵的泵送机构。中间构件通常被致使倾斜已知角度。中间构件接触表面相对于中间构件的轴向轴线成该已知角度,从而在泵送行程期间,中间构件接触表面与中间构件定位孔的纵向轴线正交。根据泵送行程期间挺杆孔内挺杆的可预测的倾斜选择挺杆接触表面的角度A确保了接触表面之间的名义接触发生在每个接触表面的大致中心,由此避免了边缘接触。本专利技术允许挺杆定位孔内挺杆的更大的倾斜度,或允许在柱塞上设置更大圆角。接触应力由此被维持在提供更大耐久性的材料的能力范围之内,或与现有技术实施例相比以更高压力运行的可能性。泵送元件的第二端优选被切圆角,由此提供圆弧形泵送元件接触表面。在进一步的方面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根据第四方面的用于在燃料泵的泵送机构中使用的挺杆以及根据第五方面的燃料泵。附图说明参照附图,现在将以举例的方式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4是沿凸轮的纵向轴线剖取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泵送机构的截面图;图5是沿凸轮的轴向轴线剖取的图4的挺杆的截面图;以及图6、图7和图8是沿凸轮的轴向轴线剖取的图3的泵送机构的局部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4,本专利技术包括包括泵送机构200,该泵送机构包括泵壳体202。泵壳体202包括用于定位呈柱塞214的形式的泵送元件的柱塞定位孔220、包括凸轮滚柱210的驱动机构以及包括位于挺杆定位孔222中的挺杆212的中间构件。柱塞定位孔220在一端限定出了泵送腔224,柱塞214的第一端226延伸到该泵送腔中。如图6和图8示出的,挺杆212配备有用于与设置在柱塞214的远离第一端226的第二端228处的柱塞接触表面218(图6)相接触的挺杆接触表面216。附图表示泵送行程,其中挺杆接触表面216与柱塞接触表面218接触,即,来自凸轮滚柱210的负载经由挺杆212的接触表面216传递到柱塞214的接触表面218。因此,柱塞214通过凸轮负载进一步推动到柱塞定位孔220内,由此使得泵送腔224中的燃料被加压。如图4和图7所示,挺杆定位孔220具有纵向轴线B,并且柱塞214具有纵向轴线P。尽管在柱塞定位孔220的机加工中可能存在很小的公差,但柱塞214与柱塞定位孔220之间的间隙是最小的,因此柱塞定位孔220内的柱塞P的任何倾斜都可以忽略。因此,挺杆定位孔222的纵向轴线B与柱塞214的纵向轴线P基本重合。柱塞214的第二端228被切圆角,从而柱塞接触表面218是圆弧形的。挺杆接触表面216基本上是平坦的,并且相对于挺杆的轴向轴线T以角度A倾斜(其中如图5所示,轴线T垂直于挺杆212的外壁232)。在从凸轮滚柱210向挺杆212作用力之前,挺杆的轴向轴线T与挺杆定位孔222的轴线B和柱塞的轴线P正交。如图6和图7所示,在施加凸轮负载时,即在泵送行程期间,挺杆212被致使在挺杆定位孔222内倾斜角度A。在该倾斜位置,挺杆的轴向轴线T不再与挺杆定位孔222的轴线B正交。对于标称间隙,在每个泵送行程中在挺杆定位孔222内挺杆212的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A一致,即对于给定的燃料泵,对于标称间隙,可预测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A。根据在泵送行程期间挺杆212的可预测的倾斜,选择挺杆接触表面216的倾斜方向和角度(相对于挺杆的轴向轴线T),即挺杆接触表面216与挺杆212的轴向轴线T成角度A,从而当挺杆212在倾斜位置时,有角度的挺杆接触表面216与挺杆定位孔222的轴线B正交。因此,当挺杆212被倾斜时,在挺杆接触表面216与柱塞接触表面218之间的名义接触点(图8中最清楚地示出,大致在点230处)在柱塞接触表面216的大致中心,由此避免了将由边缘接触产生的高点应力。允许在柱塞214上设置较大的圆角这确保了接触应力被维持在材料的能力范围内,或允许泵送机构以高压运行。附图标记列表100,200 泵送机构102,202 泵壳体110,210 驱动机构(凸轮)112,212 中间构件(挺杆)114,214 泵送元件(柱塞)16,216 中间构件(挺杆)接触表面118,218 泵送元件(柱塞)接触表面120,220 泵送元件(柱塞)定位孔122,222 中间构件(挺杆)定位孔224 泵送腔226 柱塞第一端128,228 柱塞第二端130,230 接触点232 挺杆外壁角度A 挺杆表面角度轴线B 挺杆定位孔纵向轴线轴线P 柱塞纵向轴线轴线T 挺杆轴向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内燃机中使用的燃料泵的泵送机构(200),所述泵送机构(200)包括:用于定位泵送元件(214)的泵送元件定位孔(220),用于定位中间构件(212)的中间构件定位孔(222),其中,所述中间构件(212)能与驱动机构(210)协同工作,其中,所述泵送元件(214)能在所述泵送元件定位孔(220)内沿所述泵送元件定位孔(220)的纵向轴线(B)移动,以在泵送行程期间加压邻接所述泵送元件(214)的第一端(226)的泵送腔(224)内的燃料;所述中间构件(212)能在所述中间构件定位孔(222)内移动;其中,所述中间构件(212)包括中间构件接触表面(216),该中间构件接触表面用于接触位于所述泵送元件(214)的远离所述第一端(226)的第二端(228)处的泵送元件接触表面(218),由此在泵送行程期间将负载从所述驱动机构(210)传递至所述泵送元件(214);其中,所述中间构件接触表面(216)相对于所述中间构件(212)的轴向轴线(T)成角度;其特征在于,在泵送行程期间,所述中间构件(212)被致使在所述中间构件定位孔(222)内倾斜已知角度(A),并且其中,所述中间构件接触表面(216)相对于所述中间构件(212)的所述轴向轴线(T)成所述已知角度(A),从而在泵送行程期间,所述中间构件接触表面(216)与所述中间构件定位孔(222)的纵向轴线(B)正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2.25 EP 14156469.01.一种用于在内燃机中使用的燃料泵的泵送机构(200),所述泵送机构(200)包括:用于定位泵送元件(214)的泵送元件定位孔(220),用于定位中间构件(212)的中间构件定位孔(222),其中,所述中间构件(212)能与驱动机构(210)协同工作,其中,所述泵送元件(214)能在所述泵送元件定位孔(220)内沿所述泵送元件定位孔(220)的纵向轴线(B)移动,以在泵送行程期间加压邻接所述泵送元件(214)的第一端(226)的泵送腔(224)内的燃料;所述中间构件(212)能在所述中间构件定位孔(222)内移动;其中,所述中间构件(212)包括中间构件接触表面(216),该中间构件接触表面用于接触位于所述泵送元件(214)的远离所述第一端(226)的第二端(228)处的泵送元件接触表面(218),由此在泵送行程期间将负载从所述驱动机构(210)传递至所述泵送元件(214);其中,所述中间构件接触表面(216)相对于所述中间构件(212)的轴向轴线(T)成角度;其特征在于,在泵送行程期间,所述中间构件(212)被致使在所述中间构件定位孔(222)内倾斜已知角度(A),并且其中,所述中间构件接触表面(216)相对于所述中间构件(212)的所述轴向轴线(T)成所述已知角度(A),从而在泵送行程期间,所述中间构件接触表面(216)与所述中间构件定位孔(222)的纵向轴线(B)正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机构(200),其中,所述泵送元件(214)的所述第二端(228)被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麦克林德尔
申请(专利权)人:德尔福国际业务卢森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卢森堡;LU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