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制动液泄漏的储油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8397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31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制动液泄漏的储油壶结构,其包括壳体和储油壶盖总成,其还包括具有边沿部和滤网部的过滤网罩,过滤网罩的边沿部搭接在壳体的开口端且安装在储油壶盖总成内,过滤网罩的滤网部下凹且位于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制动储油壶的制动液易泄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属于汽车部件,具体是一种防止制动液泄漏的储油壶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用制动储油壶的常规结构如图1、2所示,其由储油壶壳体2和储油壶盖总成1组成,储油壶壳体2包含储存制动液的腔体。随着车辆设计的整车载荷变大,制动储油壶需要的容量也需增加。为满足整车制动系统制动液的需求,储油壶的体积增大,常规储油壶的内部结构容易出现在颠簸路面或者下坡路面制动液泄漏的问题。为规避这一弊端,特对储油壶的结构进行优化,在满足容量要求的前提下防止制动液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制动液泄漏的储油壶结构,其能够解决制动液泄漏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止制动液泄漏的储油壶结构,其包括壳体和储油壶盖总成,其还包括具有边沿部和滤网部的过滤网罩,过滤网罩的边沿部搭接在壳体的开口端且安装在储油壶盖总成内,过滤网罩的滤网部下凹且位于壳体内。进一步的,过滤网罩与壳体的开口部卡接。进一步的,壳体的开口部内设有位于同一平面的四个弧形卡槽,过滤网罩的滤网部对应该四个弧形卡槽设有四个与之匹配的限位凸筋。进一步的,每个弧形卡槽由壳体开口部内壁的两纵向加强筋限位而成,过滤网罩的边沿部搭接在该加强筋的上端面上。进一步的,壳体的制动液腔体部向开口部收缩形成过渡收缩部。进一步的,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下壳体的过渡收缩部内设三条与过渡收缩部的轴向垂直的加强筋。本方案在现有储油壶总成的基础上增加了过滤网罩,在车辆颠簸或者上、下坡路时,其能够有效防止制动液泄漏,同时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制动储油壶内,造成制动液的污染。过滤网罩与上壳体的口部卡接,方便安装和拆卸。本方案还设置过渡收缩部及其内部的加强筋来进一步防止制动液荡漾,从而避免泄漏。本技术能规避制动液泄漏的风险,其工艺精巧、性能可靠、实用性强,提升了产品的质量、竞争力,降低了售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储油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储油壶总成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储油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储油壶的结构爆炸图;图5为图3中过滤网罩与壳体的结构剖视图;图6为图4所示储油壶的下壳体的剖面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种防止制动液泄漏的储油壶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其包括壳体3和储油壶盖总成10,在壳体3的口部安装有一个过滤网罩40,过滤网罩40具有边沿部和滤网部,其边沿部搭接在壳体3的开口端,当盖上储油壶盖总成10后,过滤网罩40的边沿部被压紧在壳体3开口端的端面上,过滤网罩40的滤网部下凹且位于壳体3内。过滤网罩40可以防止空气中的灰尘通过储油壶盖总成10进入到制动储油壶内,保证了制动储油壶内的制动液清洁性。过滤网罩40还可以防止制动储油壶内的制动液通过储油壶盖总成10渗漏。过滤网罩40与壳体3的口部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如图5所示,壳体3的开口部内设有位于同一平面的四个弧形卡槽201、202、203、204,过滤网罩40的滤网部对应该四个弧形卡槽201、202、203、204设有四个与之匹配的限位凸筋401、402、403、404,过滤网罩40的限位凸筋卡接在弧形卡槽内。每个弧形卡槽由壳体3开口部内壁的两纵向加强筋限位而成,过滤网罩40的边沿部搭接在该加强筋的上端面上,挡住过滤网罩40防止其下落。在壳体3的形状上,传统的结构中,壳体3的开口部直接连接在制动液腔体部上,而制动液腔体部的内腔比开口部大得多,制动液在荡漾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溢到开口部内,进而增加了溢出壳体3的风险。本案的优选实施例有一过渡收缩部32,其是制动液腔体部向开口部收缩而形成的,这样,制动液荡漾到开口部内的几率就要小得多。具体制造中,壳体3一般由上壳体20和下壳体30构成,如图4所示,上壳体20和下壳体30通过热熔板焊接,下壳体3的过渡收缩部32内设三条与过渡收缩部32的轴向垂直的加强筋E1、E2、E3。视图3中面向读者的一面为后,加强筋E1与下壳体30的后壁连接且与下 壳体30的前壁留有间隙,加强筋E2与下壳体30的前壁连接且与下壳体30的后壁留有间隙,加强筋E3与下壳体30的前、后壁均连接。加强筋E1、E2、E3也具有阻挡制动液荡漾的作用,如此既能保证制动液能从上壳体20的口部顺利进入制动液腔体,又能有效地防止制动储油壶内制动液在颠簸路面的荡漾,消除制动液通过储油壶盖总成10渗漏的风险。如图6所示,下壳体30由应急腔挡板C1、C2分隔成的一腔A和二腔B,一腔A的底部设有流向制动系统管路的一腔出油口F,二腔B的底部设有流向制动系统管路的二腔出油口G。一腔出油口F位于下壳体30的右端部,二腔出油口G位于下壳体30的中部。基于上述思路,制动液腔体部的内腔也可以设置多条阻挡制动液荡漾的加强筋。下壳体30的底部向内凸起有第一弧形加强筋D1和第二弧形加强筋D2,第一弧形加强筋D1环绕在一腔出油口F的前面、左面和后面,第二弧形加强筋D2环绕在二腔出油口G的前面、右面和后面,第二弧形加强筋D2的前部与下壳体30的前壁间连接有应急腔挡板C1,第二弧形加强筋D2的后部与下壳体30的后壁间也连接有应急腔挡板C2。一腔A内的制动液通过一腔出油口F流入到制动系统管路内,二腔B内的制动液通过二腔出油口G流入到制动系统管路内。当一腔A或者二腔B的制动系统管路内的制动液泄漏时,应急腔挡板C1、C2可以有效地防止制动储油壶内制动液全部泄漏,防止因制动液泄漏造成的刹车失灵。弧形加强筋可以有效的防止制动液在颠簸路面时荡漾,消除制动液通过储油壶盖总成10渗漏的风险。除上述两弧形加强筋的设置,对于二腔B还可以设置环状加强筋E10和左右朝向的第四条形加强筋E4,第四条形加强筋E4位于第二弧形加强筋D2的后部左边。环状加强筋E10位于第四条形加强筋E4和第二弧形加强筋D2限定的区域内,二腔B的中央部,其底部设有槽口(图未示)使环状加强筋E10内外相通,使环状加强筋E10内的制动液与二腔B其他部分的制动液相通。环状加强筋E10的右部延伸出两朝右的第十一条形加强筋E11和第十二条形加强筋E12,二腔出油口G位于第十一条形加强筋E11和第十二条形加强筋E12之间。通过上述这些加强筋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地杜绝制动液渗漏和荡漾。为进一步的杜绝渗漏和荡漾,一腔A中设有第五条形加强筋E5、第六条形加强筋E6、第七条形加强筋E7和第八条形加强筋E8。第五条形加强筋E5左右朝向且位于第一弧形加强筋D1的前方,其右端与下壳体30的右壁连接。第六条形加强筋E6前后朝向且位于第五条形加强筋E5的左边,其前端与下壳体30的前壁连接且后端与第二弧形加强筋D2的前部留有间隙。第七条形加强筋E7前后朝向且位于第一弧形加强筋D1的左边,其前端与下壳体30的前壁连接且后端与第一弧形加强筋D1的左部对应。第八条形加强筋E8前后朝向且位于第一弧形加强筋D1的左边,其后端与下壳体30的后壁连接,其前端与第一弧形加强筋D1的左部对应且 与第七条形加强筋E7的后端间留有间隙,其中部向右延伸出连接下壳体30的右壁的第九条形加强筋E9。这些弧形加强筋和条形加强筋除能避免制动液荡漾渗漏外,有效地规避了制动储油壶内制动液全部泄漏的风险,在储油壶的尺寸增大时,还能增加结构强度,起到了双重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制动液泄漏的储油壶结构,包括壳体和储油壶盖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边沿部和滤网部的过滤网罩,过滤网罩的边沿部搭接在壳体的开口端且安装在储油壶盖总成内,过滤网罩的滤网部下凹且位于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制动液泄漏的储油壶结构,包括壳体和储油壶盖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边沿部和滤网部的过滤网罩,过滤网罩的边沿部搭接在壳体的开口端且安装在储油壶盖总成内,过滤网罩的滤网部下凹且位于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制动液泄漏的储油壶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滤网罩与壳体的开口部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制动液泄漏的储油壶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开口部内设有位于同一平面的四个弧形卡槽,过滤网罩的滤网部对应该四个弧形卡槽设有四个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成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