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志春专利>正文

一种带助滑机构的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3549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滑板和滑板车。一种带助滑机构的滑板车,踏板上有助滑板,助滑板与踏板构成可相对滑动的结构;助滑板连接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连接轮子,操作者只需用脚往复蹬动助滑板即可连续推动踏板前进,不但改变了用脚蹬地的传统推进方式,而且还可通过改变旋转驱动机构的速比提高踏板的推进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人力驱动的小型车辆,更具体地说,涉及滑 板和滑板车。
技术介绍
公知公用的滑板和滑板车推进原理众所周知,滑板车的连续滑 行是通过操作者不断用脚往后蹬动实现的。由于滑板和滑板车在快 速行进的过程中,操作者连续用脚往后蹬地不但容易扭伤腿脚,而 且还容易造成鞋子的不正常磨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人们提出了一些间接推动滑板和滑板车的技术方案。比如,中国专利号CN200510099722. 8提出的"车身可收缩的自行式滑板车"。虽然,该 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操作者用脚蹬地的滑行方式,也避免了鞋子的不 正常磨损。但是,该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车架主要由两伸缩滑道组成", 在推动滑板车滑行的过程中,操作者需蹬动车架并使车架反复收缩。由于 滑板车在滑行的过程中,前、后轮的轮距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影响了 滑板车的稳定性和操纵性;另外,两伸缩滑道组成的车架也很难适合表演 一些传统的滑板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 种带助滑机构的滑板车,它不但可通过助滑机构来推动滑板车的滑行,而且避免了用脚 蹬地的推进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助滑机构的滑板车,踏板上 的前轮和后轮为固定轮距,踏板上有助滑板,助滑板与踏板构成可 相对滑动的结构;助滑板连接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连接轮 子。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有以下进一步的措施旋转驱动机构由绕线轮、拉线和超越离后舉构成;绕线轮有复 位机构,助滑板通过拉线连接绕线轮,绕线轮与轮子之间有超越离后器o所述超越离后器设置在轮子内。 所述助滑板与踏板之间有滑行轨道。 述踏板是为多轮滑板结构。 所述踏板结合把手和导向轮构成滑板车。 所述助滑板与踏板之间有滚轮或滚柱。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对比现有技术,踏板上的前轮和后轮为固定轮距,不但有利于 踏板的操纵,而且还有利于踏板滑行的稳定;踏板上有助滑板,助 滑板与踏板构成可相对滑动的结构;踏板上的前轮和后轮为固定轮 距时,还便于操作者进行一些传统的高难度滑板动作。由于助滑板 连接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连接轮子。搡作者只需用脚往复 蹬动助滑板即可连续推动踏板前进,不但改变了用脚蹬地的传统推进方式,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旋转驱动机构的速比提高踏板的推进速度。附图说明图l是多轮滑板正面的结构示意图2是多轮滑板反面的结构示意图3是多轮滑板部分零件的分解图4是旋转驱动机构的分解图5是带把手和导向轮的滑板车结构示意图6是旋转驱动机构结合轮子的结构示意图7是带超越离合器轮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带超越离合器轮子的分解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种带助滑机构的滑板车,踏板1上的前轮结构可以和现有滑 板或滑板车上所用的轮子相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滑板特征是踏板1 上有多个轮子,但踏板l不带把手和导向轮;滑板车的特征是,踏 板1上有把手500和导向轮502。滑板的结构参看图1和2,滑板车 的结构参看图5。踏板1上的前轮2或导向轮502与后轮3之间的 安装距离是固定的,前轮2通过支架203固定在踏板1的前端,后 轮3通过旋转驱动机构外壳204和连接板400固定在踏板1的后端, 即踏板1上的前轮和后轮为固定轮距。踏板1上有助滑板4,助滑 板4与踏板1接触的部位采用光滑的材料,为了减小助滑板4与踏板1之间的滑动磨擦阻力,助滑板4与踏板1之间可安装若干个滚 轮或滚柱,即所述助滑板4与踏板1之间有滚轮或滚柱。滚轮或滚 柱可嵌入踏板1内,或者滚轮或滚柱安装在支架上之后再嵌入踏板l内。助滑板4在踏板1可进行往复滑动,即助滑板4与踏板1构 成可相对滑动的结构。助滑板4连接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 连接轮子。旋转驱动机构是驱动轮子旋转的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可 把助滑板4的直线往复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经操作者往复蹬动助 滑板4,旋转驱动机构可驱动轮子旋转。所述轮子是前轮2和后轮 3。旋转驱动机构可连接前轮2或后轮3,本实施例中的旋转驱动 机构连接后轮3;前轮2可使用现有技术,前轮2和支架203可使 用现有的滑轮转向桥技术。参看图1、图2和图4。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由绕线轮403、拉线 205和超越离后器构成;绕线轮403有复位机构,助滑板4通过拉 线205连接绕线轮403,绕线轮403与轮子之间有超越离后器。绕 线轮403通过轮轴402连接后轮3,后轮3内有超越离后器,即绕 线轮403与轮子之间有超越离后器。踏板1上有可以穿入拉线205 的贯穿孔,踏板l上的贯穿孔内有滑轮201,助滑板4连接拉线205, 拉线205穿过踏板1上的贯穿孔后经滑轮201改变方向,拉线205 以卷绕在绕线轮403上的方式连接绕线轮403。踏板1上的的护圈 200是防止拉线205坠地的,护圈200也可改为防护罩,防护罩可 把整段拉线205罩住。绕线轮403置于旋转驱动机构外壳204内后 用盖板404封装,拉线205从拉线入口 401穿入,绕线轮403与旋转驱动机构外壳204构成可相对转动的结构。绕线轮403的复位机 构类似钢卷尺上的自动卷回机构,绕线轮403或轮轴402上卷绕有 发条,发条的一端连接绕线轮403或轮轴402,发条的另一端连接 踏板l。为了防止拉线205被助滑板4挤压,踏板l上设置有可容 纳拉线205的线槽301,线槽301可适当加宽和架深,线槽301也 可贯穿踏板l。操作者往后蹬动助滑板4时,拉线205可拉动绕线 轮403旋转;操作者松开助滑板4时,助滑板4可在发条的作用下 复位至踏板l的前端。参看图7和图8。后轮3内有超越离后器, 即所述超越离后器设置在轮子内。超越离后器可以是滚柱式超越离 合器或棘爪式超越离合器,棘爪式超越离合器的结构类似于自行车后轮上 的"飞"。滚柱式超越离合器具有无噪声和传动精确的优点,但滚柱式超 越离合器载荷力小;棘爪式超越离合器工作时有噪声,但载荷力和抗冲击 力都很强。后轮3内有超越离后器和滚柱轴承,.后轮3由轮圈701、 外圈800、端盖700、星轮803、滚柱804和离合滚柱801构成。 星轮803的一端有4个楔形槽802,每个楔形槽802内都有离合滚柱 801,楔形槽802内还可安装作用于离合滚柱801的弹簧;星轮803 的另 一端有若干个滚柱804,滚柱804通过保持架安装在外圈800 内,若干个滚柱804与外圈800构成滚柱轴承。参看图3。为了能使助滑板4与踏板1有良好的滑动配合,助滑 板4上设置有连接脚300,踏板1上设置有2根贯穿长槽202,连 接脚300伸入贯穿长槽202,即所述助滑板4与踏板1之间有滑行 轨道。为了防止助滑板4在滑动过程中与踏板1分离,可把4个连接脚300加长,连接脚300伸入贯穿长槽202后从踏板1的反面穿 出,连接脚300可做成圆柱形,伸出踏板1的连接脚300部分有 螺紋或销孔,连接脚300套入垫圈后,用螺母或销子固定在伸出踏 板1的连接脚300上。参看图1和图2。所述踏板1是为多轮滑板结构。踏板l可安装 4个轮子,踏板1前端2个前轮2,踏板1后端2个后轮3。踏板1 安装4个轮子后可构成传统滑板的形状。参看图5和图6。踏板1结合把手500而形成传统的带把手滑板 车形状。所述踏板1结合把手500和导向轮502构成滑板车。把手 500通过把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助滑机构的滑板车,踏板(1)上的前轮和后轮为固定轮距,其特征在于,踏板(1)上有助滑板(4),助滑板(4)与踏板(1)构成可相对滑动的结构;助滑板(4)连接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连接轮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春
申请(专利权)人:徐志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