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灌井和回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935477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灌井和回灌系统,其中,该回灌井的井壁包括位于非饱和层的不透水井壁和主要位于含水层的透水井壁。该回灌井有助于提升回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下水回灌
,具体地,涉及一种回灌系统。
技术介绍
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成了国内外科研机构重点研究的课题。目前,地下水回灌技术成为了储水的一项重要举措,它通过将地表水或其他水源的水注入地下以补充地下水来实现地下水补给。目前国内外大量使用的直接回灌方法主要是地面渗入法和管井注入法。对于地下水回灌技术,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目前,由于地下水回灌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化)堵塞、或者回灌技术水平等原因,导致地下水回灌量很小或者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回灌,进而会导致水资源浪费,现有技术中的回灌系统有的设计了大口井来提升回灌量,但这样无疑增加了建造难度以及成本。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回灌系统,以至少克服或缓解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经过长期的技术探索与研究,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回灌井在进行回灌作业时效率不高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井下空气阻力对灌水的影响,具体来说,现有技术中并不会具体考虑回灌井中透水管壁和不透水管壁的位置、也不会具体考虑回灌井供水管出水端的位置,如果地下非饱和层对应的回灌井井壁为透水井壁,在灌入的水直接通过透水井壁进入地下非饱和层时,极易受到非饱和层中的空气产生的阻力,进而难以实现高效的回灌,又例如,当供水管出水端的位置过高时,由于井内位于该供水管出水端与水 面之间的气体容易形成气压,从而也会对从供水管出水端流出的水产生阻力,进而难以实现高效的回灌,基于上述发现: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回灌井,该回灌井有助于提升回灌效果。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回灌系统,该回灌系统使用本技术提供的回灌井,该系统回灌能力强、回灌效率高、且能够防止回灌时水从井口溢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回灌井,其中,该回灌井的井壁包括位于非饱和层的不透水井壁和位于含水层的透水井壁。优选地,所述井壁由管道形成,该管道包括用于形成所述不透水井壁的井壁管和用于形成所述透水井壁的过滤管。优选地,所述过滤管为填砾过滤器。优选地,所述过滤管包括管体和包裹在管体外表面上的至少一层塑料孔网,该塑料孔网的网眼规格为20目至80目。优选地,所述回灌井的管径的范围宜为300mm至500mm。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回灌系统,该回灌系统包括地面水源、回灌井和水管,所述水管连接所述地面水源且具有伸入所述回灌井的出水端口,所述回灌井为上述回灌井,所述过滤管的上端高于所述回灌井中的地下水静止水位H,所述出水端口低于所述回灌井中的地下水静止水位H。优选地,所述过滤管的上端在所述回灌井中的地下水静止水位H以上2m至3m。优选地,所述出水端口在所述回灌井中的地下水静止水位H以下2m至4m。优选地,所述水管的内径的范围为120mm至180mm。优选地,所述水管的位于地面以上的管段设置有阀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往井中回灌水时,水从透水的过滤管的井壁进入土壤时不会直接进入非饱和层,而是从含水层逐渐向非饱和层抬升,以使非饱和层中的气体往上排走,而不会对灌水产生空气阻力,因此该回灌井有助于提升回灌效果。此外,在本技术提供的回灌系统中,一方面,由于透水的过滤管井壁的上端高于回灌井中的地下水静止水位H,所以在对回灌井进行回灌时,在水位上升的过程中,上升段的回灌水也能够透过透水井壁而迅速进入周围的土壤中,从而可以避免水位上升过快,进而防止回灌时水从井口溢出,另一方面,由于出水端口低于所述回灌井中的地下水静止水位H,所以在对回灌井进行回灌时,从出水端口流出的水可以自下而上地挤压水中的空气,充分地将水中的空气从回灌井井口排走,以减少空气对灌水作业产生的阻力,这样极大地提高了该回灌系统的回灌能力和效率。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回灌系统的示意简图。附图标记说明1地面水源 2回灌井3水管 4阀门21井壁管 22过滤管31出水端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参见图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回灌井,其中,该回灌井的井壁包括位于非饱和层的不透水井壁管和位于含水层的透水过滤管。如上所述,由于本技术提供的回灌井的井壁管包括位于非饱和层的不透水井壁管和位于含水层的透水过滤管,所以在往井中回灌水时,水从透水井壁进入土壤时不会直接进入非饱和层,而是先进入含水层,然后从含水层逐步向上往非饱和层抬升,以使非饱和层中的气体往上排走,而不会对灌水产生空气阻力,因此该回灌井有助于提升回灌效果。所谓含水层,是指地下水水位下的饱和层,在含水层内孔隙基本上完全充满地下水。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井壁由管道形成,该管道包括用于形成不透水井壁的井壁管21和用于形成透水井壁的过滤管22。具体地,过滤管22可以为填砾过滤器。过滤管22可以包括管体和包裹在管体外表面上的至少一层塑料孔网(如尼龙网),该孔网的规格可以根据地层颗粒大小而定,通常可以是20目~80目的网眼规格。例如,过滤管22可以为桥式过滤管体外包1层80目的尼龙网,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目数是指每平方英寸上的孔数目。此外,回灌井的管径的范围宜为300mm至500mm,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如果有特别的需要,也可以适当地改变回灌井的口径的尺寸。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回灌系统,该回灌系统包括地面水源1、回灌井2和水管3,水管3连接地面水源1且具有伸入回灌井2 的出水端口31,其中,回灌井2为根上述回灌井,透水的过滤管的上端高于回灌井2中的地下水静止水位H,出水端口31低于回灌井2中的地下水静止水位H。如上所述,一方面,由于透水的过滤管的上端高于回灌井2中的地下水静止水位H,所以在对回灌井2进行回灌时,在水位上升的过程中,上升段的回灌水也能够透过透水井壁而迅速进入含水层,从而可以避免水位上升过快,进而防止回灌时水从井口溢出,另一方面,由于出水端口31低于所述回灌井2中的地下水静止水位H,所以在对回灌井2进行回灌时,从出水端口31流出的水可以自下而上地挤压水中的空气,充分地将水中的空气排走,以减少空气对灌水作业产生的阻力,这样极大地提高了该回灌系统的回灌能力和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过滤管的上端和出水端口31的具体位置设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过滤管的上端在回灌井2中的地下水静止水位H以上2m至3m,出水端口31在回灌井2中的地下水静止水位H以下2m至4m。此外,水管3的内径的范围可以为120mm至180mm,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如果有特别的需要,也可以适当地改变水管3的内径的尺寸。此外,水管3的位于地面以上的管段可以设置有阀门4,阀门4既可以是手动阀门,也可以是自动控制阀门。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灌井,其特征在于,该回灌井的井壁包括位于非饱和层的不透水井壁和位于含水层的透水井壁,所述井壁由管道形成,所述管道包括用于形成所述不透水井壁的井壁管(21)和用于形成所述透水井壁的过滤管(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灌井,其特征在于,该回灌井的井壁包括位于非饱和层的不透水井壁和位于含水层的透水井壁,所述井壁由管道形成,所述管道包括用于形成所述不透水井壁的井壁管(21)和用于形成所述透水井壁的过滤管(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22)为填砾过滤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22)包括管体和包裹在管体外表面上的至少一层塑料孔网,该塑料孔网的网眼规格为20目至80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回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井的管径的范围为300mm至500mm。5.一种回灌系统,该回灌系统包括地面水源(1)、回灌井(2)和水管(3),所述水管(3)连接所述地面水源(1)且具有伸入所述回灌井(2)的出水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维新沈来新姚旭初宫晓明袁鸿鹄李凤翀刘光华孙洪升杨良权赵志江栾明龙林万顺魏红刘爱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