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54299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11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内腔,内腔设有支撑架,内管设有进水孔,外管设有出水孔,内管内的雨水通过进水孔进入内腔,再通过外管上的出水孔排出到地下,对地下进行补水,补水效果好,防止地下水漏斗的出现,而且采用内腔的设计,防止泥沙进入雨水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雨水管道,属于环境保护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
技术介绍
地下水资源为可更新资源,可开采利用的水量主要是当年或一定水文周期内地下水的补给量。一个地区或一个流域在各种天然补给与消耗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地下水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如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直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其补给量与潜水蒸发和地下径流排泄之间,在相当时期内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收支平衡遭到破坏,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在许多城市和工矿区,地面来水不够用,就近打井抽取地下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采取地下水的量越来越大,同时雨水等又被管道排到城市和工矿区外部或者在地下储存起来,而地下水的自然补充和恢复又跟不上,如此入不敷出,天长地久就形成一个地下水面以城市和工矿区为中心,中间深,四周浅的大漏斗。早年井水离地面不过两三米的地方,如今井深60米也不见水了。更严重的是,超量开采地下水,还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开裂、倾斜,影响安全。目前,华北平原在14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上,形成了 7万平方公里的大漏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管道内的雨水渗出对地下进行补水,有效防止地下水漏斗的形成,防止地面沉降,建筑物开裂、倾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支撑架,所述内管设有进水孔,所述外管设有出水孔。进一步,所述出水孔设有锥形体,所述锥形体的顶端设有通孔。进一步,所述进水孔1直径为1毫米。进一步,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错开设置。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为支撑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内腔,内腔设有支撑架,内管设有进水孔,外管设有出水孔,内管内的雨水通过进水孔进入内腔,再通过外管上的出水孔排出到地下,对地下进行补水,补水效果好,防止地下水漏斗的出现,而且采用内腔的设计,防止泥沙进入雨水管道。【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的剖视图。图中,1——内管;2——外管;3——内腔;4——支撑杆;5——进水孔;6——出水孔;7——锥形体;8——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包括内管1和外管2,内管1和外管2之间设有内腔3,内腔3设有支撑架,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为支撑杆4。内管1设有进水孔5,进水孔5直径为1毫米,减少内管1内雨水的泥沙进入内腔3,外管2设有出水孔6,进水孔5和出水孔6错开设置,出水孔6设有锥形体7,锥形体7的顶端设有通孔8,通过锥形体7的设置,减少外部泥沙进入内腔3,同时内腔3内的泥沙可排出内腔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支撑架,所述内管设有进水孔,所述外管设有出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设有锥形体,所述锥形体的顶端设有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1)直径为1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错开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支撑杆。【专利摘要】本技术所述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内腔,内腔设有支撑架,内管设有进水孔,外管设有出水孔,内管内的雨水通过进水孔进入内腔,再通过外管上的出水孔排出到地下,对地下进行补水,补水效果好,防止地下水漏斗的出现,而且采用内腔的设计,防止泥沙进入雨水管道。【IPC分类】E03B3/34【公开号】CN205134431【申请号】CN201520807115【专利技术人】邓军文 【申请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公开日】2016年4月6日【申请日】2015年10月1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渗透的雨水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支撑架,所述内管设有进水孔,所述外管设有出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军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