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总兵专利>正文

一种内置的具有自净化能力的雨水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9459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0 17:11
一种内置的具有自净化能力的雨水管道,属于排水管道技术领域。它包括进水管道和出水管Ⅰ和出水管Ⅱ,进水管道上端穿出外墙墙体顶部,出水管Ⅰ和出水管Ⅱ下端均设置在外墙墙体下方,进水管道顶部入口处设有过滤网,进水管道内设置锥状整流腔,进水管道底部横向设置自净化分离装置,锥状整流腔底部与自净化分离装置连接,自净化分离装置上设有两个出口,分别与出水管Ⅰ、出水管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将该管道设置在墙体内,节约了空间,而且在管道内设置自净化分离装置,将进来的雨水经净化处理,得到净水和混水,分别从不同的管道流出,净水可以收集循环利用,混水统一回收处理,降低了雨水的处理量,同时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排水管道
,具体涉及一种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的内置的具有自净化能力的雨水管道
技术介绍
每个建筑房屋等都需要设置排水管道,用于将顶楼的雨水等排出。目前使用的雨水管道大部分都设置在墙体外,沿墙壁竖直设置,将雨水等排出,而且该管道只具有排水功能,若顶楼有脏物等固体,直接同雨水一同排出,该污水只能排放,不能用于其他作用,甚至有可能造成堵塞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的内置的具有自净化能力的雨水管道。所述的一种内置的具有自净化能力的雨水管道,包括纵向设置在外墙墙体内的管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本体包括进水管道和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水管I和出水管II,进水管道上端穿出外墙墙体顶部,出水管I和出水管II下端均设置在外墙墙体下方,进水管道顶部入口处设有过滤网,进水管道内设置锥状整流腔,进水管道底部横向设置自净化分离装置,锥状整流腔底部与自净化分离装置连接,自净化分离装置上设有两个出口,分别与出水管1、出水管II连接,分别排出净水及混水。所述的一种内置的具有自净化能力的雨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I和出水管II上端设置底板,进水管道下端设置密封盖板,自净化分离装置设置在密封盖板与底板之间的空腔内,密封盖板中心设置通孔,锥状整流腔底部穿过通孔与自净化分离装置连接。所述的一种内置的具有自净化能力的雨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墙墙体中部设有混凝土圈梁,进水管道与混凝土圈梁连接位置的外侧设置套管,通过套管与混凝土圈梁连接。上述的一种内置的具有自净化能力的雨水管道,包括纵向设置在外墙墙体内的管道本体,管道本体包括进水管道和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水管I和出水管II,进水管道上端穿出外墙墙体顶部,出水管I和出水管II下端均设置在外墙墙体下方,进水管道顶部入口处设有过滤网,进水管道内设置锥状整流腔,进水管道底部横向设置自净化分离装置,锥状整流腔底部与自净化分离装置连接,自净化分离装置上设有两个出口,分别与出水管1、出水管II连接,分别排出净水及混水。本技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将该管道设置在墙体内,节约了空间,而且避免了对外观美观的影响,而且本技术在管道内设置自净化分离装置,将进来的雨水经净化处理,得到净水和混水,分别从不同的管道流出,净水可以收集循环利用,混水统一回收处理,降低了雨水的处理量,同时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_过滤网,2-锥状整流腔,3-套管,4-混凝土圈梁,5-外墙墙体,6-地坪,7-地基基础,8-出水管I,9-密封盖板,10-自净化分离装置,11-底板,12-出水管II,13-进水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内置的具有自净化能力的雨水管道,包括纵向设置在外墙墙体5内的管道本体,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墙墙体5内设有混凝土圈梁4,外墙墙体5底部从上到下设置地坪6和地基基础7,所述的管道本体包括进水管道13和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水管I 8和出水管II 12,进水管道13上端穿出外墙墙体5顶部,出水管I 8和出水管II 12下端均穿过地坪6并设置在地基基础7下方,进水管道13顶部入口处设有过滤网1,用于过滤掉随雨水进入的较大杂物实现雨水的初步处理,本技术的进水管道13内设置锥状整流腔2,所述的出水管I 8和出水管II 12上端设置底板11,进水管道13下端设置密封盖板9,自净化分离装置10设置在密封盖板9与底板11之间的空腔内,密封盖板9中心设置通孔,锥状整流腔2底部穿过通孔与自净化分离装置10连接,自净化分离装置10上设有两个出口,分别与出水管I 8、出水管II 12连接,分别排出净水及混水。为了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进水管道13与混凝土圈梁4连接位置的外侧设置套管3,通过套管3与混凝土圈梁4连接。如图所示,本技术的雨水净化过程如下:雨水通过过滤网I过滤掉较大杂物实现初步处理,雨水在锥状整流腔2内整流成型并经过自净化分离装置1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固-液相混水的分离,达到净水质量要求的雨水经过出水管I 8进行收集和循环利用,而包括部分固相的混浊态雨水经过出水管II 12进行统一的收集,其核心装置的自净化分离装置10通过密封盖板9与底板11实现区域的封闭设置,进水管道13在套管3的作用下实现穿越混凝土圈梁4的外墙内置,进而形成一种新型的自净化能看雨水管道,降低了雨水的处理量,同时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适于推广应用。【主权项】1.一种内置的具有自净化能力的雨水管道,包括纵向设置在外墙墙体(5)内的管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本体包括进水管道(13)和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水管I (8)和出水管II (12),进水管道(13)上端穿出外墙墙体(5)顶部,出水管I (8)和出水管II (12)下端设置在外墙墙体(5)底部下方,进水管道(13)顶部入口处设有过滤网(I),进水管道(13)内设置锥状整流腔(2 ),进水管道(13 )底部横向设置自净化分离装置(10),锥状整流腔(2)底部与自净化分离装置(10)连接,自净化分离装置(10)上设有两个出口,分别与出水管I (8 )、出水管II (12 )连接,分别排出净水及混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的具有自净化能力的雨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I (8)和出水管II (12)上端设置底板(11),进水管道(13)下端设置密封盖板(9),自净化分离装置(10 )设置在密封盖板(9 )与底板(11)之间的空腔内,密封盖板(9 )中心设置通孔,锥状整流腔(2)底部穿过通孔与自净化分离装置(1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的具有自净化能力的雨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墙墙体(5)中部设有混凝土圈梁(4),进水管道(13)与混凝土圈梁(4)连接位置的外侧设置套管(3 ),通过套管(3 )与混凝土圈梁(4 )连接。【专利摘要】一种内置的具有自净化能力的雨水管道,属于排水管道
它包括进水管道和出水管Ⅰ和出水管Ⅱ,进水管道上端穿出外墙墙体顶部,出水管Ⅰ和出水管Ⅱ下端均设置在外墙墙体下方,进水管道顶部入口处设有过滤网,进水管道内设置锥状整流腔,进水管道底部横向设置自净化分离装置,锥状整流腔底部与自净化分离装置连接,自净化分离装置上设有两个出口,分别与出水管Ⅰ、出水管Ⅱ连接。本技术通过采用将该管道设置在墙体内,节约了空间,而且在管道内设置自净化分离装置,将进来的雨水经净化处理,得到净水和混水,分别从不同的管道流出,净水可以收集循环利用,混水统一回收处理,降低了雨水的处理量,同时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适于推广应用。【IPC分类】E04D13-08【公开号】CN204510645【申请号】CN201520085182【专利技术人】陆总兵 【申请人】陆总兵【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申请日】2015年2月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的具有自净化能力的雨水管道,包括纵向设置在外墙墙体(5)内的管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本体包括进水管道(13)和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水管Ⅰ(8)和出水管Ⅱ(12),进水管道(13)上端穿出外墙墙体(5)顶部,出水管Ⅰ(8)和出水管Ⅱ(12)下端设置在外墙墙体(5)底部下方,进水管道(13)顶部入口处设有过滤网(1),进水管道(13)内设置锥状整流腔(2),进水管道(13)底部横向设置自净化分离装置(10),锥状整流腔(2)底部与自净化分离装置(10)连接,自净化分离装置(10)上设有两个出口,分别与出水管Ⅰ(8)、出水管Ⅱ(12)连接,分别排出净水及混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总兵
申请(专利权)人:陆总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