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综合管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综合管廊
,具体地涉及一种综合管廊。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综合管廊多为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在主干道或城区绿化带地下1.5m~2m处,容纳两类及以上工程管线。城区地下水埋深较小,并且城市综合管廊一般没有排水系统。山区隧道综合管廊主体位于现状山体内,埋深10m~300m,采用矿山法或TBM法施工,容纳两类及以上工程管线,为减小廊体结构承受的外水压力,减少衬砌断面厚度,设计有通畅的排水系统。
[0003]城市综合管廊纵坡小,基本无坡度,廊内常规市政给水管线供水压力为0.15MPa~0.35MPa左右,供水压力较小,管道入廊转弯处产生的推力较小,为固定给水管道克服推力建设的混凝土镇墩尺寸规模较小。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城市综合管廊不涉及排水系统,因此也没有实际项目合理利用管廊下方的排水空间。
[0004]山区隧道综合管廊的排水系统将衬砌背后、路面结构层下的渗水、积水排入廊内排水边沟,廊内排水边沟随廊道自身纵坡自流至山脚下管廊入口结构,经管廊入口结构管道引入周边河道排走,山区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包括管廊壳体(1)、位于该管廊壳体(1)内并与所述管廊壳体(1)同向延伸的第一水路管线(2)、位于所述管廊壳体(1)下方的循环利用泵房(3)以及调蓄池(4),所述管廊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循环利用泵房(3)和/或所述调蓄池(4)的洞口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壳体(1)的内腔底部设有排水沟(6),所述洞口组包括使得所述循环利用泵房(3)和所述调蓄池(4)分别与所述管廊壳体(1)的内腔连通的检修洞(5)以及使得所述调蓄池(4)与所述排水沟(6)连通的落水洞(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包括位于所述管廊壳体(1)外部的第二水路管线(8),该第二水路管线(8)穿过所述管廊壳体(1)的侧壁并通过弯头(9)与所述第一水路管线(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包括包裹所述弯头(9)的混凝土镇墩(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镇墩(10)延伸至所述管廊壳体(1)的下方,所述混凝土镇墩(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雅娟,付云升,史文彪,张志伟,冯巧,曾宪利,王丽新,石二朋,王春艳,王圣文,李熙,刘远哲,于心悦,林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