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装置之传动结构改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2726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运动装置之传动结构改良,主要包括底座、两踏板及传动结构,该底座上分别设有供操作者双脚踩踏的两踏板,传动结构配设在两踏板之间,并与两踏板构成联结,传动结构由一连动主体、一阻尼组件及一调节组件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阻尼组件可调节踏板运动的施力大小,以及通过调节组件可调节踏板上下运动的高度。(*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装置之传动结构改良,主要引用于健身领域。
技术介绍
一般室内健身器材大多仿真户外运动的动作模式,以让使用者得以在有限的室内空间中,达到与户外运动相当的健身效果,例如,踏步机即利用使用者双脚的踩踏施力作用,让双脚所踩踏的踏板配合作相对上下运动,进而以仿真踏步行走的方式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目前现有踏步机,其基本构造大致为,将两踏板的前端枢设在一底座上,两踏板则再与一油压缸构成联结,以利用油压缸的阻尼作用使两踏板相对上下摆动,而维持踏板动作的协调,以及透过油压缸对踏板的摆动形成适当阻力,以增加运动施力。然而,该现有技术踏步机,不但基本组成构件的成本较高,且其油压缸用以调节运动施力的构造亦较为复杂,其昂贵的制造成本将直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尤其,利用油压缸构成阻尼效果的踏步机,无法直接调整油压缸的阻尼程度,而必须利用其它构件做为辅助增加踏板运动阻力的作用,才能达到调节运动施力大小的目的,如此不但将使整体踏步机的成本更为增加,而且其功能亦达不到预期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转动调节旋钮或调节螺栓的简单动作,即可轻松将踏板的运动施力大小或上下运动高度调整至最佳使用状态的运动装置之传动结构改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运动装置之传动结构改良,主要包括底座、两踏板及传动结构,该底座上分别设有供操作者双脚踩踏的两踏板,传动结构配设在两踏板之间,并与两踏板构成联结,传动结构由一连动主体、一阻尼组件及一调节组件组成;该连动主体,具有一枢轴用以将一连动块轴设在底座相对应于两踏板的中间位置,另设有两根连杆联结于两踏板与连动块两端之间,连动块在相对应于枢轴的另端延伸有一阻力板;该阻尼组件,在底座相对应于两踏板之间的位置处设有一夹制块,其夹制块设有上、下夹片,连动块透过枢轴配设在上、下夹片之间,并可于上、下夹片之间往复摆动,且夹制块在相对应于阻力板的摆动路径处至少设有一个摩擦块,另设有调节旋钮控制摩擦块与阻力板之间的摩擦接触程度;该调节组件,在底座相对应于夹制块一端的位置处螺设有一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尾端与连动主体构成联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利用阻尼组件可调节踏板运动的施力大小,以及通过调节组件可调节踏板上下运动的高度,从而使不同操作者根据自身需求,将踏板调节至其所需的运动施力大小或上下运动高度最佳的使用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踏步机结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传动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传动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踏步机结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传动结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传动结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传动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踏步机,其基本结构组成是在一底座10上设有两组分别供操作者双脚踩踏的踏板20;传动结构30则配设在两踏板20之间,并与两踏板20构成联结,以在操作者双脚的踩踏作用下,两踏板20可透过传动结构30的传动而相对上下运动,以达到仿真踏步行走的运动效果。参照图1、图2及图3所示,传动结构30进一步包括有一连动主体31、一阻尼组件32以及一调节组件33,其连动主体31分别与阻尼组件32以及调节组件33构成联结,以利用阻尼组件32调整连动主体31的摩擦阻力,达到调节踏板20运动施力大小的目的,以及利用调节组件33调整连块312与底座10的相对应位置,进而达到调节踏板20上下运动高度的目的。前述连动主体31透过一枢轴311将一连动块312枢设在踏步机的两踏板20中间位置,并由两根连杆313联结于两踏板20与连动块312两端之间,以构成两踏板20相对上下运动的连动效果。前述阻尼组件32在底座10相对应于两踏板20之间的位置处设有一夹制块321,其夹制块321设有上、下夹片(322、323),前述连动块312透过枢轴311配设在上、下夹片(322、323)之间,并可于上、下夹片(322、323)之间往复摆动,且其连动块312在相对应于枢轴311的另端延伸有一阻力板314,当然该连动块312与阻力板314亦可设为一体式结构,夹制块321在相对应于阻力板314的摆动路径处至少设有一个摩擦块324,另设有调节旋钮325控制摩擦块324与阻力板314之间的摩擦接触程度,进而达到调节踏板20运动施力大小的效果。前述调节组件33在底座10相对应于夹制块321前、后端的位置分别直设有一调节螺栓331以及一定位螺栓332,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在相对应于操作者脚尖一侧的中央位置直设有一支杆11,并在支杆11的两侧设有轴部12,两踏板20相对应于操作者脚尖的一端即分别轴设在两轴部12上,使两踏板20得以依轴部12为轴心上下摆动;因此,调节螺栓331可横向螺设在支杆11上并与夹制块321联结,至于定位螺栓332则直立螺设在底座10上,其夹制块321则配合设有供定位螺栓332通过的长槽孔333,在调节螺栓331的作用下,改变连动块312相对应于底座10的前后位置,以达到调整踏板20上下运动高度的目的。由此,可形成一结构简单的传动结构,尤其,可让操作者依照本身的需求,经由转动调节旋钮或是调节螺栓的简单动作,轻松的将踏板的运动施力大小或是上下运动高度调整至最佳的使用状态。本创作在第一图至第三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踏板20是以上下摆动的方式运动;当然,亦可以如图4至图5的实施例所示,在踏板20的前、后端透过连杆21与底座10构成联结,而使两踏板20能以水平状态相对上下运动,让使用者更容易保持重心的平衡,以及让双脚具有较佳的活动性。如图4、图5及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连动主体31的连动块312以及阻尼组件32的夹制块321透过枢轴311轴设在底座10对应于两踏板20的中间位置处,而其枢轴311的底端则透过一轴杆315枢设在底座10处,且同样有两连杆313分别联结于两踏板20与连动块312两端之间,连动块312相对应于枢轴311的另端同样设有一阻力板314,而其夹制块321同样是在连动块312的上、下侧位置设有上、下夹片(322、323),并且在与阻力板312的接触面设有摩擦块324,以及用以调节摩擦块324与阻力板314接触程度的调节旋钮325,让操作者得以利用调节旋钮325调整两踏板20的运动施力大小。上述实施例中的调节组件33是在底座10相对应于枢轴311的后端设有一座板334,其调节螺栓331即螺设在座板334处,调节螺栓331的尾端并与枢轴311相推顶,以透过调节螺栓331调节枢轴311的角度,以改变连动块312与底座10的相对应位置,进而达到调节踏板20运动高度的目的。再图7所示,亦可将调节螺栓331反向螺设在枢轴311处,令调节螺栓331与座板334构成推顶,而同样可利用调节螺栓331调整枢轴311的角度,达到调节踏板20运动高度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运动装置之传动结构改良,主要包括底座、两踏板及传动结构,该底座上分别设有供操作者双脚踩踏的两踏板,传动结构配设在两踏板之间,并与两踏板构成联结,其特征在于传动结构由一连动主体、一阻尼组件及一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装置之传动结构改良,主要包括底座、两踏板及传动结构,该底座上分别设有供操作者双脚踩踏的两踏板,传动结构配设在两踏板之间,并与两踏板构成联结,其特征在于:传动结构由一连动主体、一阻尼组件及一调节组件组成;该连动主体,具有一枢轴用以将一连动块轴设在底座相对应于两踏板的中间位置,另设有两根连杆联结于两踏板与连动块两端之间,连动块在相对应于枢轴的另端延伸有一阻力板;该阻尼组件,在底座相对应于两踏板之间的位置处设有一夹制块,其夹制块设有上、下夹片,连动块透过枢轴配设在上、下夹片之间,并可于上、下夹片之间往复摆动,且夹制块在相对应于阻力板的摆动路径处至少设有一个摩擦块,另设有调节旋钮控制摩擦块与阻力板之间的摩擦接触程度;该调节组件,在底座相对应于夹制块一端的位置处螺设有一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尾端与连动主体构成联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