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1663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7 14:22
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部件、第二接头部件以及垫圈。第一接头部件具有母螺纹部。第二接头部件具有第二管部和第二紧固部。第二管部具有公螺纹部。第二紧固部具有第二紧固部主体和环状的第二套环。第二紧固部主体具有作为公螺纹的外侧螺纹部。第二套环在内周部具有作为母螺纹的内侧螺纹部。外侧螺纹部螺合于母螺纹部,公螺纹部螺合于内侧螺纹部。在接头组件中,通过第二紧固部主体与第一接头部件的紧固,第二套环将第二管部朝向垫圈推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头。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的管接头包括:合成树脂制的第一管状接头部件和合成树脂制的第二管状接头部件;介于两个接头部件的对接部分的剖面为方形的环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垫圈;嵌合于第二接头部件的环状的公螺纹部件;以及从第一接头部件侧嵌合而螺合于公螺纹部件的盖螺母。各接头部件互相相同且在整个长度上具有恒定的内径。各接头部件包括位于靠近对接部的一侧的厚壁部;位于离开对接部的一侧的薄壁部;以及设置在厚壁部的对接端部的凸缘部。如果向公螺纹部件拧紧盖螺母,公螺纹部件将第二接头部件的凸缘部朝向轴向内侧推压,盖螺母将第一接头部件的凸缘部朝向轴向内侧推压,据此,两个接头部件彼此通过垫圈而密接。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管接头中,需要通过切削等来形成第一管状接头部件以及第二管状接头部件的凸缘部。因此,由于需要对第一管状接头部件以及第二管状接头部件实施专用加工,分别连接于第一管状接头部件以及第二管状接头部件的各管优选独立于第一管状接头部件以及第二管状接头部件的部件。但是,在尤其高压的流体在管接头内流动的情况下,需要焊接该管和各管状接头部件的作业,管与管的连接作业变得繁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092915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容易地进行接头组件的组装作业。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接头组件,其包括:第一接头部件,具有第一流路和相对于所述第一流路设置在外侧的部位的螺纹部;第二接头部件,具有第二流路,且螺合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以及垫圈,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头部件之间,具有使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的开口部,其中,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包括:第二管部,在内部具有所述第二流路;和筒状的第二紧固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二紧固部包括:第二紧固部主体,具有螺合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所述螺纹部的外侧螺纹部;和环状的第二套环,相较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中位于离开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一侧的端部,被配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套环包括内周部,该内周部具有:接触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外侧面的接触部;和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延伸方向上接触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的另外的接触部,其中,通过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紧固,所述第二套环将所述第二管部朝向所述垫圈推压。此外,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方面涉及另一种接头组件,其包括:两个接头部件,具有流路;筒状的连接部,连接所述两个接头部件;以及垫圈,位于所述两个接头部件之间,具有使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所述流路互相连通的开口部,其中,所述两个接头部件分别包括:在内部具有所述流路的管部;和配置在所述管部的外侧的筒状的紧固部,其中,所述紧固部包括:紧固部主体,包括具有公螺纹部的外周部;和环状的套环,相较于所述紧固部主体中位于离开所述连接部的一侧的端部,被配置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位置,其中,所述套环包括内周部,该内周部具有:接触于所述管部的外周面的接触部;和在所述管部的延伸方向上接触于紧固部主体的另外的接触部,其中,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各所述公螺纹部互相为旋向相反的关系,所述连接部包括内周部,该内周部具备:螺合于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其中之一的公螺纹部的第一母螺纹部;和螺合于另一公螺纹部的第二母螺纹部,在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每一个中,通过所述紧固部主体与所述连接部的紧固,所述套环将所述管部朝向所述垫圈推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接头组件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接头组件的组装中途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接头组件的剖视图。图4是垫圈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垫圈的变形例的图。图6是表示垫圈的变形例的图。图7是表示垫圈的变形例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接头组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接头组件1。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接头组件1包括第一接头部件100、第二接头部件200以及配置在第一接头部件100与第二接头部件200之间的垫圈300。在接头组件1流动高压的流体(例如气体)。第一接头部件100包括:筒状且形成第一流路100a的流路部102;环状的台阶部104;以及具有母螺纹部138的安装部136。在以下说明中,图1的左右方向即第一流路100a的延伸方向称为“流路方向”。另外,流路方向与后述的第二管部210的延伸方向一致。台阶部104的内径大于流路部102的内径。在台阶部104的内侧配置垫圈30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流路方向的方向(以下简称为“垂直方向”)上,垫圈300抵接于台阶部104的内周面104a。即,台阶部104作为在垂直方向上固定垫圈300的位置的位置固定部而发挥作用。另外,只要垫圈300的垂直方向的位置被固定,台阶部104的内周面104a的形状不限定于圆形,也可为长孔形状等。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一样。安装部136是相对于第一流路100a位于外侧的部位,安装部136的内径大于台阶部104的内径。在安装部136的内周面形成有母螺纹部138。在本实施方式中,母螺纹部138的旋向为右旋。在安装部136设有在垂直方向(与垂直于图1的纸面的面平行的方向)上贯穿该安装部136的连接路100b。即,在第一接头部件100与第二接头部件200之间形成的空间S0经由连接路100b而与接头组件1的外部相连。第二接头部件200包括在内部形成第二流路200a的第二管部210和筒状的第二紧固部220。第二管部210具有被设置在前端部210a(即,图1的右侧的端部)的外周面的公螺纹部212,该前端部210a位于该第二管部210中靠近第一接头部件100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公螺纹部212是左旋螺纹。前端部210a的厚度与第二管部210的其它部位的厚度相同程度。第二管部210的内径与流路部102的内径大致相同。在流路方向上,第二管部210的前端部210a的整个端面抵接于垫圈300。通过确保前端部210a的厚度,与朝向前端变细的形状的管部接触于对方部件的所谓的线密封型(line sealing type)的接头组件相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流体的泄漏。第二紧固部220被配置在第二管部210的外侧。第二紧固部220具有第二紧固部主体230和外周为圆筒面的环状的第二套环240。第二紧固部主体230具有被设置在前端部236的外周的作为公螺纹的外侧螺纹部238。外侧螺纹部238是右旋螺纹,与第二管部210的公螺纹部212为旋向相反的关系。第二套环240相对于位于第二紧固部主体230中离开第一接头部件100的一侧的端部(图1的左侧的端部)配置在靠近第一接头部件100的位置。第二套环240在内周部具有作为母螺纹的内侧螺纹部242。在第二紧固部主体230的内周部,靠近第一接头部件100的部位236a的直径大于内周部的其它部位的直径。在该部位236a的内侧保持第二套环240。下面,将部位236a称为“保持部236a”。在垂直方向上,第二套环240与保持部236a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91。此外,第二套环240中位于离开第一接头部件100的一侧的端部为在流路方向上接触于保持部236a的接触部。在接头组件1中,第二紧固部220的外侧螺纹部238螺合于第一接头部件100的母螺纹部138,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头部件,具有第一流路和相对于所述第一流路设置在外侧的部位的螺纹部;第二接头部件,具有第二流路,且螺合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以及垫圈,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头部件之间,具有使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的开口部,其中,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包括:第二管部,在内部具有所述第二流路;和筒状的第二紧固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二紧固部包括:第二紧固部主体,具有螺合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所述螺纹部的外侧螺纹部;和环状的第二套环,相较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中位于离开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一侧的端部,被配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套环包括内周部,该内周部具有:接触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外侧面的接触部;和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延伸方向上接触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的另外的接触部,其中,通过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紧固,所述第二套环将所述第二管部朝向所述垫圈推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2.28 JP 2014-0388791.一种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头部件,具有第一流路和相对于所述第一流路设置在外侧的部位的螺纹部;第二接头部件,具有第二流路,且螺合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以及垫圈,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头部件之间,具有使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的开口部,其中,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包括:第二管部,在内部具有所述第二流路;和筒状的第二紧固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二紧固部包括:第二紧固部主体,具有螺合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所述螺纹部的外侧螺纹部;和环状的第二套环,相较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中位于离开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一侧的端部,被配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套环包括内周部,该内周部具有:接触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外侧面的接触部;和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延伸方向上接触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的另外的接触部,其中,通过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紧固,所述第二套环将所述第二管部朝向所述垫圈推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包括保持部,该保持部在内侧保持所述第二套环,并将所述第二套环朝向所述第一接头部件推压,在垂直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保持部与所述第二套环之间形成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部在外周部包括公螺纹部,所述第二套环的所述内周部包括螺合于所述第二管部的所述公螺纹部的内侧螺纹部,通过所述内侧螺纹部与所述公螺纹部的啮合,所述第二套环将所述第二管部朝向所述垫圈推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螺纹部采用公螺纹,所述外侧螺纹部与所述第二管部的所述公螺纹部为旋向相反的关系。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和所述第二接头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连接路,该连接路使所述第二紧固部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之间的空间和外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包括:具有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管部;插入所述第一管部的环状的第一套环;以及覆盖所述第一套环的第一紧固部主体,其中,所述第一紧固部主体包括:与所述外侧螺纹部螺合的所述螺纹部;以及朝向内侧延伸且抵接于所述第一套环中位于离开所述第二管部的一侧的部位的抵接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在该第一管部中位于靠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名仓见治高木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