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用焙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2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粒用焙烧炉,能有效地焙烧到微粒的内部,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微粒,并且即使在冷却后也没有结露的危险性,能有效地避免成为污染原因的危险性。微粒用焙烧炉具有微粒被投入的投入口(2)、收容从该投入口(2)投入的微粒的滚筒(30)和对被收容在该滚筒(30)内的微粒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49),其中,在上述投入口(2)和上述滚筒(30)之间设有预热室(3),所述预热室(3)对从该投入口(2)投入的微粒预热,并且与上述滚筒(30)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微粒用焙烧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粒用焙烧炉,用于焙烧如咖啡豆、茶叶、谷物等微粒。
技术介绍
根据预先进行焙烧能使咖啡豆或茶叶等微粒中的香味或风味增加等理由,在制造这样的微粒时,多数场合是用微粒用焙烧炉对大量的微粒进行焙烧。这里,作为以前的微粒用焙烧炉,例如对用于焙烧咖啡豆(的微粒)的咖啡豆用焙烧炉(下面称为焙烧炉)进行说明,这个焙烧炉大致具有在上方形成咖啡豆(的微粒)被投入的开口的滚筒、从下方对该滚筒加热的燃烧器、对被收容在上述滚筒内的微粒进行搅拌的搅拌叶片。而作为另一个焙烧炉例子,用于对茶叶(的微粒)进行焙烧的茶叶用焙烧炉大致具有:滚筒,配置在水平方向,一端形成将上述微粒投入到内部的投入口,另一端设有焙烧过的微粒被排出的排出部;使该滚筒旋转驱动的驱动装置;和对收容在上述滚筒内的微粒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根据这样的焙烧炉,被收容在滚筒内的咖啡豆或茶叶(的微粒)由上述燃烧器或加热装置焙烧,在上述咖啡豆用焙烧炉中将被再次焙烧过的咖啡豆从上述开口排出;而在上述茶叶用焙烧炉中从排出部将焙烧过的微粒排出。但是,为了对各个微粒进行理想的焙烧,希望具有规定的含水率(譬如,就米糠而言,希望是不满约2%的含水率)的,但在上述以前的各种焙烧炉中,由于是将上述(咖啡豆或茶叶等)微粒从上述开口或投入口投入·收容在滚筒中,在没形成规定的含水率(低含水率)的情况下被直接焙烧,因而大多数情况没有焙烧到微粒内-->部,而外部焙烧成焦黑色,从而比原来所要求的微粒的香味或风味还差。而且,在上述茶叶用焙烧炉中,若由外部的空气冷却,则多数情况会由于在进行焙烧时从微粒放出的湿气而在上述滚筒或搅拌叶片的表面上发生结露,并由此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微粒用焙烧炉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粒用焙烧炉,能有效地焙烧到微粒的内部,能制造高质量的微粒,并且即使在冷却时也没有结露的危险性,能有效地避免作为污染原因的危险性。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第1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微粒用焙烧炉,具有微粒被投入的投入口、收容从该投入口投入的微粒的滚筒和对被收容在该滚筒内的微粒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投入口和上述滚筒之间设有预热室,所述预热室将从该投入口投入的微粒预热,并且与上述滚筒连通。此外,第2专利技术(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专利技术中,上述预热室具有:微粒支撑构件,支撑从上述投入口投入的微粒,并且形成有多个透孔;热风供给机构,从该微粒支撑构件的下方供给热风;和排气机构,将该预热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此外,第3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微粒用焙烧炉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或第2专利技术中,由上述热风供给机构供给到上述预热室的热风是由对收容在上述滚筒内的微粒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加热过的空气。此外,第4专利技术(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第2或第3专利技术的任意一个专利技术中,上述滚筒由多个旋转体可旋转地支撑,并且在全部或部分上述旋转体上形成多个台阶差-->部,由这些台阶差部使上述滚筒进行振动。此外,第5专利技术(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4专利技术中,上述滚筒的外周上形成有凸缘部,并且上述旋转体上形成有上述凸缘部被插入的槽部,在上述凸缘部的外周面或者在插入到上述槽部内的凸缘部进行转动的圆环状的外周面的任何一方上形成有上述台阶差部。此外,第6专利技术(技术方案6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4或第5专利技术中,上述旋转体具有:第1和第2旋转体,配置在上述滚筒的一侧的侧下方,并经由一方的连接轴相互连接;第3和第4旋转体,配置在上述滚筒的另一侧的侧下方,并经由与上述一方的连接轴平行的另一方的连接轴相互连接,在由上述滚筒的旋转而使内部的微粒移动的方向上所配置的上述第1和第2旋转体的双方或上述第3和第4旋转体的双方上形成上述台阶差部。专利技术效果 在上述第1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在投入口和上述滚筒之间形成有将从该投入口投入的微粒预热、而且与上述滚筒连通的预热室,因而能在该预热室中降低微粒的含水率,因此,能在上述滚筒内极有效地均匀地将通过该预热室的微粒焙烧到内部,从而有效地防止只将表面焙烧成焦黑的事态。而且,即使在将该微粒用焙烧炉冷却时,由于滚筒内的湿度较低,因而能充分抑制在内部产生结露,并能有效地避免作为污染原因的危险性。在上述第2专利技术(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中,从上述投入口投入并被支撑在支撑构件上的微粒由通过该支撑构件上形成的多个透孔的热风加热。即,预热室内的微粒由从支撑构件的下方向上方喷出的热风加热。因此,根据该第2专利技术,由于不使用特别的搅拌装置或驱动装置,因而能便宜而且极有效地对微粒进行预热。进而在该第2专利技术中,由于具有将预热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机构,-->所以即使在将该微粒用焙烧炉冷却时,也不仅能使滚筒内部的湿度、而且能使预热室的湿度变得更低,因而能进一步抑制在微粒用焙烧炉内部产生结露,从而能进一步避免成为污染原因的危险性。在上述第3专利技术(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由于由上述热风供给机构供给到上述预热室的热风是由对收容在上述滚筒内的微粒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加热的空气,而不是由与对收容在滚筒中的微粒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不同的加热机构所加热的,因而能有效地利用加热能量,与以前的微粒用焙烧炉相比,能使运转成本降低。在上述第4专利技术(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由于滚筒由多个旋转体可旋转地支撑,并且在全部或部分上述旋转体上形成有多个台阶差部,由这些台阶差部使上述滚筒进行振动,因而由于滚筒的振动而能对收容在滚筒内的微粒的整个表面均匀地焙烧。此外,上述旋转体不必全部都形成有台阶差部,只要部分旋转体上形成台阶差部,由该台阶差部使滚筒进行振动就可以。根据上述第5专利技术(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由旋转体的旋转使滚筒转动,由上述台阶差部使滚筒进行振动,从而不仅能使被收容在内部的微粒一边振动一边均匀地被焙烧,而且将滚筒以插入在旋转体上形成的槽部中的状态支撑在该旋转体上,因而在滚筒的旋转中,滚筒不会因由旋转体施加的振动而移动,从而能以极稳定的状态连续地旋转。在上述第6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求6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在由上述滚筒的旋转使内部的微粒移动的方向上所配置的上述第1和第2旋转体的双方或上述第3和第4旋转体的双方上形成台阶差部,因而由滚筒的旋转而向与该滚筒中心的下方相比的该滚筒的旋转方向移动的微粒由于上述台阶差部引起的振动,而从该滚筒的内周面离开,向上述中心的下方移动。即,根据该第6专利技术,滚筒内的微粒如同使通过厨师的翻炒(如炒饭等)而在火上的煎锅上进行料理的食品-->从煎锅的前端侧移动到基端侧那样进行动作。因此,根据该第6专利技术,能更进一步地对各个微粒的整个表面均匀地加热。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咖啡豆用焙烧炉的正视图。图2是部分地表示咖啡豆用焙烧炉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咖啡豆用焙烧炉的左侧视图。图4是咖啡豆用焙烧炉的左侧剖视图。图5是咖啡豆用焙烧炉的平面图。图6是表示滚筒的支撑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滚筒的支撑状态的侧剖视图。图8是表示旋转轴和搅拌器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旋转轴和搅拌器的侧剖视图。符号说明1咖啡豆用焙烧炉2投入口3预热室9隔板9a开口12支撑板14热风流路29主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粒用焙烧炉,具有微粒被投入的投入口、收容从该投入口投入的微粒的滚筒和对被收容在该滚筒内的微粒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投入口和上述滚筒之间形成有预热室,所述预热室将从该投入口投入的微粒预热,并且与上述滚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3-9-10 318093/2003;JP 2003-9-10 318095/20031、一种微粒用焙烧炉,具有微粒被投入的投入口、收容从该投入口投入的微粒的滚筒和对被收容在该滚筒内的微粒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投入口和上述滚筒之间形成有预热室,所述预热室将从该投入口投入的微粒预热,并且与上述滚筒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粒用焙烧炉,其特征在于,上述预热室具有:微粒支撑构件,支撑从上述投入口投入的微粒,并且形成有多个透孔;热风供给机构,从该微粒支撑构件的下方供给热风;和排气机构,将该预热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粒用焙烧炉,其特征在于,由上述热风供给机构供给到上述预热室的热风是由对收容在上述滚筒内的微粒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文雄
申请(专利权)人:知嘎萨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