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保护智能供电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856024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8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延时保护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包括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与柴油发电机组均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设置有显示屏,该显示屏通过数模/模数转换器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还连接有供电切换模块,在发电机组与工控机之间还设置有采集器和侦测器,在供电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用电设备;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又由分别与工控机相连接的市电屏和发电屏组成,市电屏的电源输入端还连接有市供电电源,发电屏的电源输入端则与发电站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智能供电保护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监测,更好的保护了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电供电安全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延时保护智能供电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动力源泉,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大大的增加了。在用电高峰期,用电供需矛盾突出,严重时会出现意外的长时间电力中断,而这则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遇到这种情况企业通常将会采用发电机组来发电以供各个设备正常运行,发电机组上还设置有备用电源,那就是柴油发电机组。但是在发电机组不能正常发电时,又不能及时启动柴油发电机组,其间还是会出现长时间断电的现象,而这则将给企业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实时监测、提高使用性能和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的发电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延时保护智能供电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监测,更好的保护了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延时保护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包括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与柴油发电机组均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设置有显示屏,该显示屏通过数模/模数转换器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还连接有供电切换模块,在发电机组与工控机之间还设置有采集器和侦测器,在供电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用电设备;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又由分别与工控机相连接的市电屏和发电屏组成,市电屏的电源输入端还连接有市供电电源,发电屏的电源输入端则与发电站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相连接,在用电设备与供电切换模块之间还设置有延时保护电路,该延时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供电切换模块相连接、输出端与用电设
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采集器的数据采集端与发电机组相连接,该采集器的数据输出端口通过侦测器与工控机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市电屏为与市电供电电源相连接的配电屏,发电屏为与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相连接的配电屏。进一步的,所述延时保护电路由三极管VT1,双向晶闸管VS1,时基集成电路U1,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N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5后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4,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顺次经电阻R2和电阻R4后与稳压二极管D4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2,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经二极管D2后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负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同时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管脚4和管脚8相连接、负极同时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管脚2和管脚6相连接的电容C3,一端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的电阻R6,正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管脚5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4,正极与双向晶闸管VS1的第一阳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8后与双向晶闸管VS1的第二阳极相连接的电容C5,以及一端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管脚3相连接、另一端与双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相连接的电阻R7组成;其中,时基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NE555,二极管D1的P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电阻R2和电阻R4的连接点相连接,电容C4的负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管脚1相连接,双向晶闸管VS1的第二阳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组成该延时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电容C1的正极与电容C5的正极组成该延时保护电路的输出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能够根据市电的供电情况自行判断是否需要启动发电机组供电,而在发电机组供电出现问题后本技术还能够自行启动备用的柴油发
电机组进行供电,避免了用电设备在市电断电后停止运行,大大提高了用电设备的使用率,避免了用电设备长时间停机对企业造成的损失。(2)本技术设置有延时保护电路,避免用电设备在断电后立即重新供电,很好的保护了用电设备,避免其频繁运行与停止,提高了用电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其使用寿命。(3)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合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延时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延时保护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包括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与柴油发电机组均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设置有显示屏,该显示屏通过数模/模数转换器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还连接有供电切换模块,在发电机组与工控机之间还设置有采集器和侦测器,在供电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用电设备;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又由分别与工控机相连接的市电屏和发电屏组成,市电屏的电源输入端还连接有市供电电源,发电屏的电源输入端则与发电站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相连接,在用电设备与供电切换模块之间还设置有延时保护电路,该延时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供电切换模块相连接、输出端与用电设备相连接。所述采集器的数据采集端与发电机组相连接,该采集器的数据输出端口通过侦测器与工控机相连接。所述市电屏为与市电供电电源相连接的配电屏,发电屏为与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相连接的配电屏。该延时保护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够根据市电的供电情况自行判断是否需要启动发电机组供电,而在发电机组供电出现问题后本技术还能够自行启动备
用的柴油发电机组进行供电,避免了用电设备在市电断电后停止运行,大大提高了用电设备的使用率,避免了用电设备长时间停机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如图2所示,所述延时保护电路由三极管VT1,双向晶闸管VS1,时基集成电路U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稳压二极管D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以及电阻R8组成。连接时,二极管D3的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4的N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5后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顺次经电阻R2和电阻R4后与稳压二极管D4的N极相连接,二极管D1的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经二极管D2后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同时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管脚4和管脚8相连接、负极同时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管脚2和管脚6相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管脚5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电容C5的正极与双向晶闸管VS1的第一阳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8后与双向晶闸管VS1的第二阳极相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管脚3相连接、另一端与双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相连接。其中,时基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NE555,二极管D1的P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电阻R2和电阻R4的连接点相连接,电容C4的负极与时基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延时保护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与柴油发电机组均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设置有显示屏,该显示屏通过数模/模数转换器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还连接有供电切换模块,在发电机组与工控机之间还设置有采集器和侦测器,在供电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用电设备;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又由分别与工控机相连接的市电屏和发电屏组成,市电屏的电源输入端还连接有市供电电源,发电屏的电源输入端则与发电站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相连接,在用电设备与供电切换模块之间还设置有延时保护电路,该延时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供电切换模块相连接、输出端与用电设备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延时保护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与柴油发电机组均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设置有显示屏,该显示屏通过数模/模数转换器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还连接有供电切换模块,在发电机组与工控机之间还设置有采集器和侦测器,在供电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用电设备;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又由分别与工控机相连接的市电屏和发电屏组成,市电屏的电源输入端还连接有市供电电源,发电屏的电源输入端则与发电站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相连接,在用电设备与供电切换模块之间还设置有延时保护电路,该延时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供电切换模块相连接、输出端与用电设备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时保护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器的数据采集端与发电机组相连接,该采集器的数据输出端口通过侦测器与工控机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延时保护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市电屏为与市电供电电源相连接的配电屏,发电屏为与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相连接的配电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延时保护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保护电路由三极管VT1,双向晶闸管VS1,时基集成电路U1,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N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冶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