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电供电安全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信号处理智能供电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动力源泉,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大大的增加了。在用电高峰期,用电供需矛盾突出,严重时会出现意外的长时间电力中断,而这则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遇到这种情况企业通常将会采用发电机组来发电以供各个设备正常运行,发电机组上还设置有备用电源,那就是柴油发电机组。但是在发电机组不能正常发电时,又不能及时启动柴油发电机组,其间还是会出现长时间断电的现象,而这则将给企业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实时监测、提高使用性能和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的发电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智能供电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监测,更好的保护了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信号处理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包括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与柴油发电机组均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设置有显示屏,该显示屏通过数模/模数转换器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还连接有供电切换模块,在发电机组与工控机之间还设置有采集器和侦测器,在供电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用电设备;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又由分别与工控机相连接的市电屏和发电屏组成,市电屏的电源输入端还连接有市供电电源,发电屏的电源输入端则与发电站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相连接,在数模/模数转换器与工控机之间还设置有信号处理电路,该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工控机相连接、输出端与数模/模数转换 >器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采集器的数据采集端与发电机组相连接,该采集器的数据输出端口通过侦测器与工控机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市电屏为与市电供电电源相连接的配电屏,发电屏为与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相连接的配电屏。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运算放大器P3,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与负输入端之间的电阻R2,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正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4,正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3,与电容C3并联设置的电阻R3,正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5,与电容C5并联设置的电阻R5,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4,与电容C4并联设置的电阻R6,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7,以及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8组成;其中,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与其负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与其正输入端相连接,电容C1的正极与电容C2的负极组成该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组成该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能够根据市电的供电情况自行判断是否需要启动发电机组
供电,而在发电机组供电出现问题后本技术还能够自行启动备用的柴油发电机组进行供电,避免了用电设备在市电断电后停止运行,大大提高了用电设备的使用率,避免了用电设备长时间停机对企业造成的损失。(2)本技术设置有信号处理电路,能够很好的对工控机发送的信号进行滤波与放大处理,大大提高了信号的辨识率,提高了显示器上显示数据的准确性。(3)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合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信号处理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信号处理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包括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与柴油发电机组均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设置有显示屏,该显示屏通过数模/模数转换器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还连接有供电切换模块,在发电机组与工控机之间还设置有采集器和侦测器,在供电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用电设备;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又由分别与工控机相连接的市电屏和发电屏组成,市电屏的电源输入端还连接有市供电电源,发电屏的电源输入端则与发电站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相连接,在数模/模数转换器与工控机之间还设置有信号处理电路,该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工控机相连接、输出端与数模/模数转换器相连接。所述采集器的数据采集端与发电机组相连接,该采集器的数据输出端口通过侦测器与工控机相连接。所述市电屏为与市电供电电源相连接的配电屏,发电屏为与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相连接的配电屏。该信号处理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够根据市电的供电情况自行判断是否需要启
动发电机组供电,而在发电机组供电出现问题后本技术还能够自行启动备用的柴油发电机组进行供电,避免了用电设备在市电断电后停止运行,大大提高了用电设备的使用率,避免了用电设备长时间停机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如图2所示,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运算放大器P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以及滑动变阻器RP1组成。连接时,电容C1的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2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与负输入端之间,电容C2的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电阻R3与电容C3并联设置,电容C5的正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5与电容C5并联设置,电阻R4的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6与电容C4并联设置,电阻R7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其中,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信号处理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与柴油发电机组均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设置有显示屏,该显示屏通过数模/模数转换器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还连接有供电切换模块,在发电机组与工控机之间还设置有采集器和侦测器,在供电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用电设备;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又由分别与工控机相连接的市电屏和发电屏组成,市电屏的电源输入端还连接有市供电电源,发电屏的电源输入端则与发电站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相连接,在数模/模数转换器与工控机之间还设置有信号处理电路,该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工控机相连接、输出端与数模/模数转换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信号处理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与柴油发电机组均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设置有显示屏,该显示屏通过数模/模数转换器与工控机相连接,在工控机上还连接有供电切换模块,在发电机组与工控机之间还设置有采集器和侦测器,在供电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用电设备;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又由分别与工控机相连接的市电屏和发电屏组成,市电屏的电源输入端还连接有市供电电源,发电屏的电源输入端则与发电站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相连接,在数模/模数转换器与工控机之间还设置有信号处理电路,该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工控机相连接、输出端与数模/模数转换器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处理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器的数据采集端与发电机组相连接,该采集器的数据输出端口通过侦测器与工控机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处理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市电屏为与市电供电电源相连接的配电屏,发电屏为与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相连接的配电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处理智能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运算放大器P3,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冶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