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动式引导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247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8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直动式引导轴承,其沿着在轴向上形成有滚珠滚动槽的轨道来进行直进运动体的引导,其特征在于,上述直动式引导轴承具有:轴承主体,其具有荷载滚珠槽和返回侧滚珠通路;端盖,其安装在该轴承主体的移动方向侧端面,并具有通过凹圆弧状槽和舌部形成的滚珠反转通路;返回引导件,其夹装在上述轴承主体与上述端盖之间;和多个滚珠,其在通过上述滚珠滚动槽和上述荷载滚珠槽形成的荷载侧滚珠通路、上述返回侧滚珠通路以及上述滚珠反转通路内循环,当将连结上述舌部的前端与上述滚珠反转通路的曲率中心的直线、与上述轴承主体的移动方向端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α时,α设定在5°~20°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例如用于机床和搬送装置等中的直动式引导轴承
技术介绍
直动式引导轴承作为主要构成要素而具有:轨道,其在两侧面形成有轴向的滚珠滚动槽;轴承主体,其具有与滚珠滚动槽相对形成并在与该滚珠滚动槽之间形成荷载侧滚珠通路的荷载滚珠槽;和多个滚珠,其夹装于荷载侧滚珠通路,通过滚珠在荷载侧滚珠通路内滚动,而将轴承主体移动时的晃动和阻力抑制为极小。滚珠相对于轴承主体以大致一半的速度移动,由此需要在轴承主体上形成返回侧滚珠通路,并且将形成有使荷载侧滚珠通路与返回侧滚珠通路连通的圆弧状的滚珠反转通路的端盖安装在轴承主体的移动方向端部上,来形成滚珠的无限循环路。另外,从加工方面的问题来看,滚珠反转通路的外周部分形成于端盖,另一方面,内周部分形成于夹装在轴承主体与端盖之间的返回引导件。此外,在直动式引导轴承中也开发出了如下的轴承,其在各滚珠之间夹装有两端为凹球面的圆盘形状并以合成树脂等为原料的间隔件,来抑制因滚珠彼此碰撞所导致的噪音和表面磨耗等。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直动式引导轴承中,滚珠在荷载侧滚珠通路内以与滚珠滚动槽以及荷载滚珠槽压接的状态滚动,但是,在返回侧滚珠通路以及滚珠反转通路内,相对于滚珠的直径而设有规定的间隙。由此,当滚珠从荷载侧滚珠通路进入至滚珠反转通路时,保持或拘束被一时解除的滚珠会与滚珠反转通路的内壁碰撞而产生碰撞音。另外,当滚珠从
滚珠反转通路返回至荷载侧滚珠通路时,滚珠会与荷载侧滚珠通路(滚珠滚动槽或荷载滚珠槽)碰撞并产生碰撞音。存在有这些碰撞音成为动作时的噪音的原因的课题。本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运转时噪音的降低的直动式引导轴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由如下的方式构成。(1)本技术提供一种直动式引导轴承,其沿着在轴向上形成有滚珠滚动槽的轨道来进行直进运动体的引导,其特征在于,上述直动式引导轴承具有:轴承主体,其具有与上述滚珠滚动槽相对形成并在与该滚珠滚动槽之间形成有荷载侧滚珠通路的荷载滚珠槽、和与该荷载滚珠槽大致平行地形成的返回侧滚珠通路;端盖,其固定于该轴承主体的移动方向侧端面,并具有凹圆弧状槽和舌部,其中,该凹圆弧状槽划分与上述荷载侧滚珠通路连通的圆弧状的滚珠反转通路的外周侧部分,该舌部形成该凹圆弧状槽的上述滚珠滚动槽侧端部;返回引导件,其夹装在上述轴承主体与上述端盖之间且划分上述滚珠反转通路的内周侧部分;和多个滚珠,其在上述荷载侧滚珠通路、上述返回侧滚珠通路以及上述滚珠反转通路内循环,当将连结上述舌部的前端与上述滚珠反转通路的曲率中心的直线、与上述轴承主体的移动方向端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α时,α设定在5°~20°的范围内。(2)本技术提供一种直动式引导轴承,其沿着在轴向上形成有滚珠滚动槽的轨道来进行直进运动体的引导,其特征在于,上述直动式引导轴承具有:轴承主体,其具有与上述滚珠滚动槽相对形成并在与该滚珠滚动槽之间形成有荷载侧滚珠通路的荷载滚珠槽、和与该荷载滚珠槽大致平行地形成的返回侧滚珠通路;端盖,其固定于该轴承主体的移动方向侧端面,并具有凹圆弧状槽和舌部,其中,该凹圆弧状槽划分与上述荷载侧滚珠通路连通的圆弧状的滚珠反转通路的外周侧部分,该舌部形成该凹圆弧状槽的上述滚珠滚动槽侧端部;返回引导件,其夹装在上述轴承主体与上述端盖之间且划分上述滚珠反转通路的内周侧部分;和多个滚珠,其在上述荷载侧滚珠通路、上
述返回侧滚珠通路以及上述滚珠反转通路内循环,当将上述滚珠的直径设为d,将上述滚珠反转通路的曲率半径设为R时,上述d和上述R满足R/d≧0.7的关系。技术的效果根据上述(1)和(2)的技术,当滚珠从滚珠反转通路与荷载侧滚珠通路之间通过时,滚珠成为无拘束状态的距离极短,由此能够抑制因与滚珠反转通路的周壁或滚珠滚动槽和荷载滚珠槽碰撞所造成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一例的直动式引导轴承的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一例的直动式引导轴承主要部分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 直动式引导轴承3 滚珠滚动槽5 轨道7 轴承主体9 端盖11 滚珠21 荷载侧滚珠通路23 荷载滚珠槽25 返回侧滚珠通路27 滚珠反转通路31 舌部33 返回引导件d 滚珠的直径O 滚珠反转通路的曲率中心R 滚珠反转通路的曲率半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直动式引导轴承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直动式引导轴承1沿着在两侧面分别形成有上下2条滚珠滚动槽3的轨道5来进行未图示的直进运动体的引导,作为主要构成部件而具有:在上表面固定有直进运动体的轴承主体7;分别紧固在轴承主体7的移动方向两端面的端盖9;和所保持的多个滚珠11。在轴承主体7上形成有与滚珠滚动槽3相对形成并在与滚珠滚动槽之间形成荷载侧滚珠通路21的荷载滚珠槽23、和与荷载滚珠槽23平行地形成的返回侧滚珠通路25。另外,在端盖9上形成有:凹圆弧状槽29,其形成将荷载侧滚珠通路21与返回侧滚珠通路25连通的圆弧状的滚珠反转通路27的外周侧部分;和突出的舌部31,其形成凹圆弧状槽29的滚珠滚动槽3侧端部。图2的附图标记33所示的部件是夹装在轴承主体7与端盖9之间的返回引导件,其形成滚珠反转通路27的内周侧部分。针对滚珠反转通路27的曲率中心O,其图中的上下方向位置位于荷载侧滚珠通路21与返回侧滚珠通路25的在轴承主体7的端面上的中间位置,图中的左右方向位置位于轴承主体7的移动方向端部。舌部31配置在将舌部31的前端与滚珠反转通路27的曲率中心O连结的直线与轴承主体的移动方向端面所成的角度α为5°~20°的范围的位置上。由此,在角度α不足5°的情况下,舌部31与滚珠滚动槽3之间的间隔过小,舌部31与滚珠滚动槽3易于接触,舌部31容易磨耗,由此不优选。另外,在角度α超过20°的情况下,形成在舌部31前端的滚珠反转通路面的角度变大,滚珠11与舌部31的前端之间的碰撞冲击变大,容易产生噪音,由此不优选。根据上述技术,当滚珠从滚珠反转通路27与荷载侧滚珠通路21之间通过时的滚珠成为无拘束状态的距离极短,由此能够减弱因与滚珠反转通路的周壁或滚珠滚动槽和荷载滚珠槽碰撞所造成的
噪音,大幅减轻运转噪音。另外,也可以为,将滚珠的直径d与上述滚珠反转通路27的曲率半径R之间的关系设为R/d≥0.7。在R/d比0.7小的情况下,滚珠反转通路27的曲率半径R变小,当从滚珠反转通路27与荷载侧滚珠通路21之间通过时的滚珠成为无拘束状态的距离变长,并且舌部31的前端中的滚珠反转通路27相对于滚珠滚动槽3的角度变大,由此与滚珠反转通路27的周壁或滚珠滚动槽3和荷载侧滚珠槽21之间的碰撞冲击会变大,运转噪音变大,由此不优选。根据上述技术,能够减小将舌部31的前端与滚珠反转通路27的曲率中心O连结的直线与轴承主体的移动方向端面所成的角度α。由此,由于能够极短地缩小将从滚珠反转通路与荷载侧滚珠通路之间通过时的滚珠成为无拘束状态的距离,所以能够减弱与滚珠反转通路的周壁或滚珠滚动槽和荷载滚珠槽的碰撞,大幅减轻运转噪音。此外,本技术并不限定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动式引导轴承,其沿着在轴向上形成有滚珠滚动槽的轨道来进行直进运动体的引导,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动式引导轴承具有:轴承主体,其具有与所述滚珠滚动槽相对形成并在与该滚珠滚动槽之间形成有荷载侧滚珠通路的荷载滚珠槽、和与该荷载滚珠槽大致平行地形成的返回侧滚珠通路;端盖,其固定于该轴承主体的移动方向侧端面,并具有凹圆弧状槽和舌部,其中,该凹圆弧状槽划分与所述荷载侧滚珠通路连通的圆弧状的滚珠反转通路的外周侧部分,该舌部形成该凹圆弧状槽的所述滚珠滚动槽侧端部;返回引导件,其夹装在所述轴承主体与所述端盖之间且划分所述滚珠反转通路的内周侧部分;和多个滚珠,其在所述荷载侧滚珠通路、所述返回侧滚珠通路以及所述滚珠反转通路内循环,当将连结所述舌部的前端与所述滚珠反转通路的曲率中心的直线、与所述轴承主体的移动方向端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α时,α设定在5°~20°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动式引导轴承,其沿着在轴向上形成有滚珠滚动槽的轨道来进行直进运动体的引导,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动式引导轴承具有:轴承主体,其具有与所述滚珠滚动槽相对形成并在与该滚珠滚动槽之间形成有荷载侧滚珠通路的荷载滚珠槽、和与该荷载滚珠槽大致平行地形成的返回侧滚珠通路;端盖,其固定于该轴承主体的移动方向侧端面,并具有凹圆弧状槽和舌部,其中,该凹圆弧状槽划分与所述荷载侧滚珠通路连通的圆弧状的滚珠反转通路的外周侧部分,该舌部形成该凹圆弧状槽的所述滚珠滚动槽侧端部;返回引导件,其夹装在所述轴承主体与所述端盖之间且划分所述滚珠反转通路的内周侧部分;和多个滚珠,其在所述荷载侧滚珠通路、所述返回侧滚珠通路以及所述滚珠反转通路内循环,当将连结所述舌部的前端与所述滚珠反转通路的曲率中心的直线、与所述轴承主体的移动方向端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α时,α设定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工藤铁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