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棍球杆避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373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曲棍球杆避震结构头,在握柄前方处形成有波浪形缩颈,在此波浪形缩颈上包覆有吸震材。由于波浪形的缩颈可以将由曲棍球拍头传过来的震动波的振幅减小,具有一定的吸震作用;同时在此缩颈上吸震材的包覆,该吸震材具有较好的减震功能,在击球时,传递到握柄的震动波将被握柄处的吸震材大量吸收,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明显地减少使用者手臂感受的震荡现象,减震效果更佳,大幅度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率。(*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曲棍球杆避震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曲棍球杆,其杆身与杆头多采用木制品一体成型,为减轻其自身的重量,后出现了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的一体成型的杆身及杆头的曲棍球杆。长时间的打球过程中,由于击球的反作用力及震动波会对人的手臂造成一定的伤害。通常是在曲棍球棒的握柄部分包覆有海绵体,以减轻棒身在击球时对人体产生的震动,但在较长时间的运动过程中,该种避震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震效果更佳的曲棍球杆避震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曲棍球杆避震结构,其中在握柄前方处形成有波浪形缩颈,在此缩颈上包覆有吸震材。此吸震材是采用半透明或透明材质。此吸震材可采用不同的色彩。波浪形缩颈经包覆吸震材后,与整体球杆为平滑过渡。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曲棍球握柄前方处设置有一波浪形缩颈,由于波浪形的缩颈可以将由曲棍球拍头传过来的震动波的振幅减小,具有一定的吸震作用;同时在此缩颈上吸震材的包覆,该吸震材具有较好的减震功能,在击球时,传递到握柄的震动波将被握柄处的吸震材大量吸收,因此本技术可明显地减少使用者手臂感受的震荡现象,减震效果更佳,大幅度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率。在此波浪形的缩颈上可以包覆透明或是半透明甚至是具有不同色彩的吸震材,都会增加曲棍球杆的美观性及多样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外观图;图3、4为本技术的消震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的曲棍球杆,其握柄1、杆身2与杆头3一体成型,在握柄1前方接近杆身2的位置处形成一波浪形缩颈4,此波浪形缩颈4为包覆吸震材5预留了空间,在此波浪形缩颈4上包覆有吸震材5。波浪形缩颈4经包覆吸震材后,其与整体球杆呈平滑过渡,以使整个曲棍球杆具有整体性。该波浪形的缩颈4,由于特殊形状的关系,其可以将曲棍球拍头传过来的震动波的振幅减小,具有吸震作用,同时吸震材5具有较好的减震功能,配合图3、4所示的消震原理图,震动波在经过消震波系统时,原震荡波由于受到不同介质的影响,原波形公分成不同个小波形,最后叠加成的波形震幅已消减,起到消震的作用,如图所示的L2小于L1。在击球时,传递到握柄2的震动波将被握柄前方的吸震材5大量吸收,因此可明显地减少使用者手臂感受的震荡现象。另外,本技术的吸震材5可以采用透明或是半透明的材质,则透过此透明或是半透明的材质观察到波浪形的缩颈4,因此可以增加整体球杆的美观。此吸震材5甚至采用不同色彩的材质,其在具备吸震功能的情况下,又增加了曲棍球杆的多样性。权利要求1.一种曲棍球杆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握柄前方处形成有波浪形缩颈,在此波浪形缩颈上包覆有吸震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棍球杆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此吸震材是采用半透明或透明材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棍球杆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此吸震材可采用不同的色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棍球杆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波浪形缩颈经包覆吸震材后,与整体球杆为平滑过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曲棍球杆避震结构头,在握柄前方处形成有波浪形缩颈,在此波浪形缩颈上包覆有吸震材。由于波浪形的缩颈可以将由曲棍球拍头传过来的震动波的振幅减小,具有一定的吸震作用;同时在此缩颈上吸震材的包覆,该吸震材具有较好的减震功能,在击球时,传递到握柄的震动波将被握柄处的吸震材大量吸收,因此本技术可明显地减少使用者手臂感受的震荡现象,减震效果更佳,大幅度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率。文档编号A63B59/12GK2705204SQ200420047329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8日专利技术者沈文振 申请人: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棍球杆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握柄前方处形成有波浪形缩颈,在此波浪形缩颈上包覆有吸震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振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