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773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连设于该曲棍球杆的一球棍底端,并包含:一呈弧状弯曲的长向中空本体、一可挠曲减振层,及一位在该中空本体的一内周面与该可挠曲减振层间的介面层,该本体是由纤维强化树脂型复合材料制成并界定出一空腔,该可挠曲减振层填充于该空腔中,并由软木所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借由刚性本体提供结构性支撑强度,搭配软木可挠性的吸振缓冲特质,加上本体及软木均由低比重材料所制成,因而可达到轻量化、缓冲效果与打感佳的多重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击板,特别是涉及一种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
技术介绍
曲棍球杆可区分为球棍及打击板两个主要部分,该球棍是供打击者握持,而该打击板是设于该球棍的底端并作为击球用,普遍来说,随着打击板的材料及制造方法不同,打击板的重量、结构强度及打击手感亦有程度不等的差异性。以多层木料薄片加压胶结的打击板为例,其结构强度较差而易发生断裂,制造过程繁琐亦需要大量人工参与作业,更有砍伐原木等环保问题,虽然业者推出在木料薄片外包覆玻璃纤维来弥补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此种打击板仍非消费者的首选考量。另有业者改以工程塑胶射出成形取代木料打击板,然而此种打击板的重量偏重,造成使用者的握持手感不佳,且塑胶无法承受过大的冲击力,所以在结构强度上也显露出有不足的地方。如图1所示,目前市面上出现一种改良式打击板1,该打击板1包括一中空的碳纤维外壳11,及一填充于外壳11中的硅胶12,该打击板1交叉运用结构强度高的碳纤维外壳11,配合具有略具挠性的硅胶12材料辅助吸收振动量,因而可产生较佳的打击手感,但是受限于硅胶12比重高,采用硅胶12将会造成整个曲棍球杆的重量提高,影响使用者的击球平衡感。至于美国第5,407,195号专利案则揭露有一第一面板、一第二面板及中空单元,该中空单元具有数个连结第一、二面板的接桥,及由接桥所界定出的长向空格。该第一、二面板及接桥均是由纤维强化塑胶材料制成的,而在空格中则纵向排列有聚胺甲酸酯海绵橡胶块。该专利案以纤维强化塑胶提高面板的可耐受撞击力,同时辅以橡胶块吸收撞击力,而该专利案实际制造上却面临成型铸造第一、二面板以及各接桥的高度困难性。归纳以上各种打击板的材料分析与制造方法可知,高品质且受欢迎的曲棍球杆必须同时具备以下特色结构强度/刚性、理想的吸振效果,以及打击手感佳,当然若能使打击板更为轻量化将是最佳,而对于制造业者来说,易于制造加工更是一大考量,因此,如何在前述各项优点间取得平衡而制造出更受欢迎、更便于使用的曲棍球杆,即为本专利技术所欲改良增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具有轻量化、吸振效果好及打感佳的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连设于该曲棍球杆的一球棍底端,并包含一呈弧状弯曲的长向中空本体、一可挠曲减振层,及一位在该中空本体的一内周面与该可挠曲减振层间的介面层,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是由纤维强化树脂型复合材料制成并界定出一空腔,该可挠曲减振层填充于该空腔中,并由软木所制成。所述的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其特征在于该介面层可具有相邻层叠的一第一介面部及一第二介面部,该第一介面部是由粘弹性接着层所制成并相对邻近该可挠曲减振层,而该第二介面部是由高韧性高分子复合材料构成且相对邻近该本体的内周面。所述的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其特征在于该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还可包含一埋设于该可挠曲减振层中的吸振件,该吸振件是被该可挠曲减振层所完全包覆。所述的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其特征在于该吸振件可为多孔材料或橡胶、工程塑胶、木材、发泡材料、密底板、纸材、泡棉、棉砂、布材等所制成。所述的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其特征在于该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还可包含数个间隔埋设于该可挠曲减振层中的吸振件,每一吸振件是被该可挠曲减振层所完全包覆。所述的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其特征在于该每一吸振件可为多孔材料或橡胶、工程塑胶、木材、发泡材料、密底板、纸材、泡棉、棉砂、布材等所制成。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包含一略呈弧状弯曲的长向中空本体、一可挠曲减振层,及一介面层。该本体是由纤维强化树脂型复合材料所制成并界定出一空腔。该可挠曲减振层填充于该空腔中且是由软木所制成。该介面层是位在该本体的一内周面与该可挠曲减振层间。本专利技术借由刚性本体提供结构性支撑强度,搭配软木可挠性的吸振缓冲特质,加上本体及软木均由低比重材料所制成,因而可达到轻量化、缓冲效果与打感佳的多重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现有曲棍球打击板的剖视图。图2是一立体组合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设在一曲棍球杆的球棍底端。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剖视图。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剖视图。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与一般现有打击板的振动比较分析图。图6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更包含数个吸振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2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连设于该曲棍球杆3的一球棍31。该球棍31具有相反的一顶端32及一底端33,该顶端32是供使用者握持,而底端33则是供该打击板2设置。如图3、4所示,该打击板2具有一长向中空本体21、一可挠曲减振层22,以及一介面层23。该本体21是略呈弧状弯曲样,并由纤维强化树脂型复合材料所制成,该本体21具有相反的一内、外周面211、212,该内周面211界定出一空腔24。该可挠曲减振层22为软木所制成并填充于该空腔24中。该介面层23具有相邻层叠的一第一介面部231及一第二介面部232。该第一介面部231是相对于第二介面部232更邻近该可挠曲减振层22,且该第一介面部231是由粘弹性接着层(VISCOELASTIC LAYER)涂布而成。该第二介面部232较该第一介面部231更为邻近该本体21的内周面211,并由高韧性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2不论使用于竞赛击球或接球上,均是由该打击板本体21的外周面212直接与动态行进的曲棍球接触,该本体21为纤维强化树脂型复合材料所制成,纤维强化树脂型复合材料本身具备高结构刚性及强度,所以可维持本专利技术打击板2的结构完整性,使该打击板2的外周面212不致于受曲棍球强力撞击而发生扭曲现象。至于填充于该本体21空腔24中的可挠曲减振层22则协助吸收曲棍球所带来的高速冲击力,原因在于组成该可挠曲减振层22的软木是一种具有阻尼特性的弹性体,因而在该打击板2遭受撞击或击球时,软木允许该可挠曲减振层22产生弹性变形,借以吸收撞击力与击球的反作用力所产生的振动。除了该可挠曲减振层22可用以缓冲撞击力外,该介面层23的第一介面部231亦具备吸振效果,第二介面部232更能将本体21承受的撞击力依序传递至该第一介面部231、减振层22,进一步协助该可挠曲减振层23达到更理想的减振作用。本专利技术利用纤维强化树脂型复合材料制的中空本体21加强结构刚性与强度,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打击板2足以耐受高度撞击力与击球产生的作用力,维持该打击面的完整性,更同时搭配软木制成的可挠曲减振层22,借由可挠曲减振层22所具备的挠性特征,吸收来自曲棍球的撞击力并进行弹性变形,大幅降低可能产生的振动反应。如图5所示,将本专利技术与一般现有的打击板(此处是采用木料薄片外粘贴玻璃纤维的打击板)进行时域(TIME DOMAIN)振动分析比较。图中X轴为振动衰减时间(SEC),Y轴为振动反应(重力加速度/牛顿,g/N),一般的打击板的最大振动达5.25g/N,而本专利技术的最大振动幅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感佳且可吸振的曲棍球杆打击板,连设于该曲棍球杆的一球棍底端,并包含:一呈弧状弯曲的长向中空本体、一可挠曲减振层,及一位在该中空本体的一内周面与该可挠曲减振层间的介面层,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是由纤维强化树脂型复合材料制成并界定出一 空腔,该可挠曲减振层填充于该空腔中,并由软木所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祥张嘉显
申请(专利权)人:英属维京群岛商樱之田奈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VG[英属维尔京群岛]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