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内饰组合转运安装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224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2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内饰组合转运安装车,包括具有底架的小车本体,底架上焊接有一层蒙皮,底架一端设有两根第一立柱,另一端设有两根第二立柱,两根第一立柱和两根第二立柱之间设有两根第三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连接有中部横梁和中部纵梁,形成内饰镜放置槽;中部横梁上方设有遮阳帘放置板,两个第三立柱和两个第一立柱之间均连接有顶部纵梁,在两个第三立柱和两个第一立柱之间形成线束罩盖放置框,将内饰镜放置在内饰镜放置槽内,将遮阳帘放置在遮阳帘放置板上,将线束罩盖竖直插入线束罩盖放置隔断中,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物料存取方便,各内饰件互相之间无干涉,避免相互磕碰刮伤,大大的提高了此三个客车内饰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生产
,涉及一种转运安装车,具体是一种客车内饰组合转运安装车
技术介绍
客车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安装各种内饰,由于客车内饰种类繁多,安装项目繁琐,往往需要多人多批次进行装配,在客车各种内饰中,内饰镜、遮阳帘以及线束罩盖的安装位置集中,且单个项目安装时间少,在实际生产中通常安排此三个项目为一人安装,然而由于没有专门的组合转运车,导致安装过程中内饰件相互干涉,堆积杂乱无序,存取不便,同时也非常容易造成内饰件相互间磕碰划伤,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物料存取方便的客车内饰组合转运安装车。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客车内饰组合转运安装车,包括具有底架和推手的小车本体,所述的底架上焊接有一层蒙皮,所述的底架一端设有两根第一立柱,其另一端设有两根第二立柱,两根第一立柱和两根第二立柱之间设有两根第三立柱,所述的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连接有中部横梁,两个第二立柱和两个第三立柱之间均连接有中部纵梁,所述的第二立柱、第三立柱、中部横梁、中部纵梁以及底架够成了内饰镜放置槽;所述的中部横梁上方设有遮阳帘放置板,所述的放置板两端分别连接
在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上;两个第三立柱和两个第一立柱之间均连接有顶部纵梁,在两个第三立柱和两个第一立柱之间形成线束罩盖放置框。进一步地,两个中部横梁和两个中部纵梁与底架之间均设有挡板。进一步地,所述的内饰镜放置槽中部设有两个横向的第一隔板和一个纵向的第二隔板,将内饰镜放置槽分隔成六个大小相同的小放置槽,所述的小放置槽大小与内饰镜大小相适应。进一步地,所述的放置板中部设有第二隔板。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三立柱和第一立柱之间等距离排列有七个第三隔板和七个隔断横梁,所述的隔断横梁和第三隔板一一对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小车底架上设置两个第一立柱、两个第二立柱和两个第三立柱,在两个第二立柱和两个第三立柱间设置中部横梁和中部纵梁,形成内饰镜放置槽,在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顶部设置遮阳帘放置板,在两个第一立柱和两个第三立柱之间设置顶部纵梁,在第三立柱和第一立柱之间形成线束罩盖放置隔断,将内饰镜放置在内饰镜放置槽内,将遮阳帘放置在遮阳帘放置板上,将线束罩盖竖直插入线束罩盖放置隔断中,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物料存取方便,各内饰件互相之间无干涉,避免相互磕碰刮伤,大大的提高了此三个客车内饰的安装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车内饰组合转运安装车,包括具有底架1和推手2的小车本体,底架1为长方形框架,其上焊接有一层蒙皮,底架1四角下方均装有万向轮3,底架1一端设有设有两根相对的第一立柱4,推手2安装在第一立柱4顶部,工人可手握推手2推动小车转运客车内饰,操作方便,安全省力。位于底架1另一端设有两根相对的第二立柱5,两根第一立柱4和两根第二立柱5之间设有两根第三立柱6,第三立柱6安装在靠近第一立柱4一侧,第三立柱6与第一立柱4顶部平齐,第二立柱5和第三立柱6之间设有中部横梁7,中部横梁7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立柱5和第三立柱6中部,两个第二立柱5和两个第三立柱6之间均设有中部纵梁15,中部纵梁15位于第二立柱5和第三立柱6中部,两个中部横梁7和两个中部纵梁15与底架1之间均设有挡板,形成内饰镜放置槽,用于放置客车内饰镜。位于内饰镜放置槽中部设有两个横向的第一隔板8和一个纵向的第二隔板9,将内饰镜放置槽分隔成六个大小相同的小放置槽,第一隔板8和第二隔板9底部均焊接在底架1上,小放置槽大小与内饰镜大小相适应,将内饰镜放置在内饰镜放置槽内,每个小放置槽放一个内饰镜,防止各内饰镜间相互磕碰划伤。位于中部横梁7上方设有遮阳帘放置板10,放置板10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立柱5和第三立柱6上,用于放置客车遮阳帘。位于放置板10中部设有第二隔板11,以第二隔板11为分界,放置板10的左右两部分分别放置长度不一致的前挡遮阳帘和司机窗遮阳帘。位于两个第三立柱6和两个第一立柱4之间均设有一根顶部纵梁14,
顶部纵梁14位于第三立柱6和第一立柱4顶部,两个第三立柱6和两个第一立柱4之间形成线束罩盖放置框,用于放置客车线束罩盖。位于第三立柱6和第一立柱4之间等距离排列有七个第三隔板12和七个隔断横梁13,第三隔板12底部连接在底架1上,顶部高于中部横梁7,隔断横梁13两端分别连接在纵梁14上,隔断横梁13和第三隔板12一一对应,形成六个大小相同的线束罩盖放置隔断,线束罩盖竖直插入每个线束罩盖放置隔断中完成转运。本技术的工作过程:首先将内饰镜放置在内饰镜放置槽内,每个小放置槽放一个内饰镜,将司机窗遮阳帘和前挡遮阳帘放置在遮阳帘放置板上,司机窗遮阳帘和前挡遮阳帘分别放置在第二隔板的两侧,将线束罩盖竖直插入每个线束罩盖放置隔断中,然后推动安装车至安装位置,拿取相应内饰进行安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以上三个客车内饰的安装效率。本技术通过在小车底架上设置两个第一立柱、两个第二立柱和两个第三立柱,在两个第二立柱和两个第三立柱间设置中部横梁和中部纵梁,形成内饰镜放置槽,在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顶部设置遮阳帘放置板,在两个第一立柱和两个第三立柱之间设置顶部纵梁,在第三立柱和第一立柱之间形成线束罩盖放置隔断,将内饰镜放置在内饰镜放置槽内,将遮阳帘放置在遮阳帘放置板上,将线束罩盖竖直插入线束罩盖放置隔断中,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物料存取方便,各内饰件互相之间无干涉,避免相互磕碰刮伤,大大的提高了此三个客车内饰的安装效率。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内饰组合转运安装车,包括具有底架(1)和推手(2)的小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1)上焊接有一层蒙皮,所述的底架(1)一端设有两根第一立柱(4),其另一端设有两根第二立柱(5),两根第一立柱(4)和两根第二立柱(5)之间设有两根第三立柱(6),所述的第二立柱(5)和第三立柱(6)之间连接有中部横梁(7),两个第二立柱(5)和两个第三立柱(6)之间均连接有中部纵梁(15),所述的第二立柱(5)、第三立柱(6)、中部横梁(7)、中部纵梁(15)以及底架(1)够成了内饰镜放置槽;所述的中部横梁(7)上方设有遮阳帘放置板(10),所述的放置板(10)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立柱(5)和第三立柱(6)上;两个第三立柱(6)和两个第一立柱(4)之间均连接有顶部纵梁(14),在两个第三立柱(6)和两个第一立柱(4)之间形成线束罩盖放置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内饰组合转运安装车,包括具有底架(1)和推手(2)的小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1)上焊接有一层蒙皮,所述的底架(1)一端设有两根第一立柱(4),其另一端设有两根第二立柱(5),两根第一立柱(4)和两根第二立柱(5)之间设有两根第三立柱(6),所述的第二立柱(5)和第三立柱(6)之间连接有中部横梁(7),两个第二立柱(5)和两个第三立柱(6)之间均连接有中部纵梁(15),所述的第二立柱(5)、第三立柱(6)、中部横梁(7)、中部纵梁(15)以及底架(1)够成了内饰镜放置槽;所述的中部横梁(7)上方设有遮阳帘放置板(10),所述的放置板(10)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立柱(5)和第三立柱(6)上;两个第三立柱(6)和两个第一立柱(4)之间均连接有顶部纵梁(14),在两个第三立柱(6)和两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平钱振宇花伟徐晓强张亚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