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化氢气体三级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0950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8 09:58
一种氯化氢气体三级吸收装置,尾气吸收塔的上封头内设置喷头,喷头上方通过自动旋转器固定设置于排气管的末端;储存罐上方与尾气吸收塔对接设置,储存罐底部与泵之间设置出料管,泵一侧设置进水管,泵另一侧与排气管之间设置循环上输管;所述尾气吸收塔、储存罐、出料管、泵、循环上输管和进水管构成吸收单元,第一吸收单元的进出料口一侧设置尾气输入管,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和第三吸收单元的循环上输管之间设置成品输出总管,第一吸收单元的排气口与第二吸收单元的进出料口之间设置传输管,第二吸收单元的排气口与第三吸收单元的进出料口之间设置传输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果理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业尾气收集设备,尤其是一种氯化氢气体三级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储存罐内产生的氯化氢气体向上进入冷凝器,氯化氢气体被冷却后遇水形成盐酸返回储存罐,但所生成盐酸的浓度难以达到客户的标准,且储存罐内仍存大部分氯化氢气体难以完全被吸收。鉴于上述原因,现有的氯化氢被水吸收形成盐酸的设备结构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氯化氢气体三级吸收装置,氯化氢气体由尾气输入管向上进入尾气吸收塔,氯化氢气体被水吸收形成盐酸返回储存罐,通过储存罐底部的泵进入循环上输管,再经排气管进入尾气吸收塔,初次生成的盐酸循环进入尾气吸收塔继续吸收氯化氢,增加了盐酸的浓度。未被吸收的尾气进入第二吸收单元的尾气吸收塔。在第二吸收单元的尾气吸收塔未被吸收的尾气再进入第三吸收单元的尾气吸收塔。在第三吸收单元的尾气吸收塔未被吸收的尾气通过排气管进入化学处理池,自动旋转器控制喷头匀速旋转,盐酸进入排气管经喷头被分散为多股细流进入尾气吸收塔,所述多股细流能够更加充分地对氯化氢气体进行吸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理想。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氯化氢气体三级吸收装置,是由:筒体、上法兰、上封头、排气管、下法兰、下封头、进出料口、出水口、进水口、喷头、自动旋转器、储存罐、出料管、泵、循环上输管、成品输出总管、传输管、出水总管、进水总管、阀门、进水管、尾气输入管构成;尾气吸收塔的结构为:筒体的上端与上封头之间设置上法兰,上封头的顶端中心设置排气管,筒体的下端与下封头之间设置下法兰,下封头的底端中心设置进出料口,上法兰和下法兰之间的筒体内均匀分布至少二十根列管,筒体外表面的下方设置进水口,上方设置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均设置阀门,所述上封头内设置喷头,喷头上方通过自动旋转器固定设置于排气管的末端;储存罐上方进料口与所述进出料口对接设置,储存罐底部与泵之间设置出料管,泵一侧设置进水管,泵另一侧与所述排气管之间设置循环上输管,所述循环上输管上靠近泵处设置
阀门;所述尾气吸收塔、储存罐、出料管、泵、循环上输管和进水管构成吸收单元,第一吸收单元的进出料口一侧设置尾气输入管,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和第三吸收单元的循环上输管之间设置成品输出总管,第一吸收单元的排气管与第二吸收单元的进出料口之间设置传输管,第二吸收单元的排气管与第三吸收单元的进出料口之间设置传输管,三个吸收单元的出水口与出水总管对接设置,三个吸收单元的进水口与进水总管对接设置。所述成品输出总管上靠近与每根循环上输管的连接处设置阀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结构设计新颖、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理想,氯化氢气体由尾气输入管向上进入尾气吸收塔,氯化氢气体被水吸收形成盐酸返回储存罐,通过储存罐底部的泵进入循环上输管,再经排气管进入尾气吸收塔,初次生成的盐酸循环进入尾气吸收塔继续吸收氯化氢,增加了盐酸的浓度。未被吸收的尾气进入第二吸收单元的尾气吸收塔。在第二吸收单元的尾气吸收塔未被吸收的尾气再进入第三吸收单元的尾气吸收塔。在第三吸收单元的尾气吸收塔未被吸收的尾气通过排气管进入化学处理池。自动旋转器控制喷头匀速旋转,盐酸进入排气管经喷头被分散为多股细流进入尾气吸收塔,所述多股细流能够更加充分地对氯化氢气体进行吸收。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对氯化氢气体进行吸收,还可以用于对各类气体进行有效吸收,也不局限于对三个吸收单元相连,也可以对三个以上吸收单元相互连接,能够对气体完全吸收,为绿色环保设备,适合普遍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图1中:筒体1-1、上法兰1-2、上封头1-3、排气管1-4、下法兰1-5、下封头1-6、进出料口1-7、出水口1-8、进水口1-9、喷头1-10、自动旋转器1-11、储存罐2、出料管3、泵4、循环上输管5、成品输出总管7、传输管8、出水总管9、进水总管10、阀门11、进水管12、尾气输入管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尾气吸收塔的结构为:筒体1-1的上端与上封头1-3之间设置上法兰1-2,上封头1-3的
顶端中心设置排气管1-4,筒体1-1的下端与下封头1-6之间设置下法兰1-5,下封头1-6的底端中心设置进出料口1-7,上法兰1-2和下法兰1-5之间的筒体1-1内均匀分布至少二十根列管,筒体1-1外表面的下方设置进水口1-9,上方设置出水口1-8,所述进水口1-9和出水口1-8上均设置阀门11,所述上封头1-3内设置喷头1-10,喷头1-10上方通过自动旋转器1-11固定设置于排气管1-4的末端;储存罐2上方进料口与所述进出料口1-7对接设置,储存罐2底部与泵4之间设置出料管3,泵4一侧设置进水管12,泵4另一侧与所述排气管1-4之间设置循环上输管5,所述循环上输管5上靠近泵4处设置阀门11;所述尾气吸收塔、储存罐2、出料管3、泵4、循环上输管5和进水管12构成吸收单元,第一吸收单元的进出料口1-7一侧设置尾气输入管13,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和第三吸收单元的循环上输管5之间设置成品输出总管7,第一吸收单元的排气管1-4与第二吸收单元的进出料口1-7之间设置传输管8,第二吸收单元的排气管1-4与第三吸收单元的进出料口1-7之间设置传输管8,三个吸收单元的出水口1-8与出水总管9对接设置,三个吸收单元的进水口1-9与进水总管10对接设置。所述成品输出总管7上靠近与每根循环上输管5的连接处设置阀门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氯化氢气体三级吸收装置,是由:筒体(1‑1)、上法兰(1‑2)、上封头(1‑3)、排气管(1‑4)、下法兰(1‑5)、下封头(1‑6)、进出料口(1‑7)、出水口(1‑8)、进水口(1‑9)、喷头(1‑10)、自动旋转器(1‑11)、储存罐(2)、出料管(3)、泵(4)、循环上输管(5)、成品输出总管(7)、传输管(8)、出水总管(9)、进水总管(10)、阀门(11)、进水管(12)、尾气输入管(13)构成;其特征在于:尾气吸收塔的结构为:筒体(1‑1)的上端与上封头(1‑3)之间设置上法兰(1‑2),上封头(1‑3)的顶端中心设置排气管(1‑4),筒体(1‑1)的下端与下封头(1‑6)之间设置下法兰(1‑5),下封头(1‑6)的底端中心设置进出料口(1‑7),上法兰(1‑2)和下法兰(1‑5)之间的筒体(1‑1)内均匀分布至少二十根列管,筒体(1‑1)外表面的下方设置进水口(1‑9),上方设置出水口(1‑8),所述进水口(1‑9)和出水口(1‑8)上均设置阀门(11),所述上封头(1‑3)内设置喷头(1‑10),喷头(1‑10)上方通过自动旋转器(1‑11)固定设置于排气管(1‑4)的末端;储存罐(2)上方进料口与所述进出料口(1‑7)对接设置,储存罐(2)底部与泵(4)之间设置出料管(3),泵(4)一侧设置进水管(12),泵(4)另一侧与所述排气管(1‑4)之间设置循环上输管(5),所述循环上输管(5)上靠近泵(4)处设置阀门(11);所述尾气吸收塔、储存罐(2)、出料管(3)、泵(4)、循环上输管(5)和进水管(12)构成吸收单元,第一吸收单元的进出料口(1‑7)一侧设置尾气输入管(13),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和第三吸收单元的循环上输管(5)之间设置成品输出总管(7),第一吸收单元的排气管(1‑4)与第二吸收单元的进出料口(1‑7)之间设置传输管(8),第二吸收单元的排气管(1‑4)与第三吸收单元的进出料口(1‑7)之间设置传输管(8),三个吸收单元的出水口(1‑8)与出水总管(9)对接设置,三个吸收单元的进水口(1‑9)与进水总管(10)对接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氯化氢气体三级吸收装置,是由:筒体(1-1)、上法兰(1-2)、上封头(1-3)、排气管(1-4)、下法兰(1-5)、下封头(1-6)、进出料口(1-7)、出水口(1-8)、进水口(1-9)、喷头(1-10)、自动旋转器(1-11)、储存罐(2)、出料管(3)、泵(4)、循环上输管(5)、成品输出总管(7)、传输管(8)、出水总管(9)、进水总管(10)、阀门(11)、进水管(12)、尾气输入管(13)构成;其特征在于:尾气吸收塔的结构为:筒体(1-1)的上端与上封头(1-3)之间设置上法兰(1-2),上封头(1-3)的顶端中心设置排气管(1-4),筒体(1-1)的下端与下封头(1-6)之间设置下法兰(1-5),下封头(1-6)的底端中心设置进出料口(1-7),上法兰(1-2)和下法兰(1-5)之间的筒体(1-1)内均匀分布至少二十根列管,筒体(1-1)外表面的下方设置进水口(1-9),上方设置出水口(1-8),所述进水口(1-9)和出水口(1-8)上均设置阀门(11),所述上封头(1-3)内设置喷头(1-10),喷头(1-10)上方通过自动旋转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李守平高清伟郭戈戈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中达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