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用的传热翅片和具备该传热翅片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9428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6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锈钢系金属制的热交换器用的传热翅片(31),其具有:多个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611);多个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612);设置于邻接的所述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611)(611)之间的上端切入部(651);和设置于邻接的所述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612)(612)之间的下端切入部(652),所述上端切入部(651)从翅片上端部(311)越过所述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611)的下端形成至所述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612)的上端附近,所述下端切入部(652)从翅片下端部(312)形成至比所述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612)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装置中所组装的热交换器用的传热翅片(也可以称为导热翼片)和具备该传热翅片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以往,热水器和供暖用热源机等的燃烧装置中组装的热交换器,在上下具有开口的机身内,具备多个传热翅片和多个传热管。多个传热翅片保留规定的间隙纵向并排设置于机身内。而多个传热管以在相对于传热翅片正交的方向上贯插的方式配置。考虑热效率,在这种热交换器中,传热翅片及传热管由导热性高的铜系金属形成(例如,日本专利特开JP2001-82808A和日本专利特开JP2004-37005A)。但是,上述以往的热交换器,为了提高热效率而对导入至热交换器内的燃烧废气中的潜热进行回收时,在传热翅片的表面,燃烧废气中的水蒸气凝缩而生成排水。当传热翅片的下端部附着、滞留大量的排水时,传热翅片之间的间隙被封闭,这样就阻止了燃烧废气的流动,进而导致热效率的降低。而且,燃烧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因此,在传热翅片的表面附着、滞留酸性的排水会导致传热翅片的腐蚀。从上述的对排水的耐腐蚀性的观点出发,考虑可以根据燃烧装置而使用不锈钢系金属制的传热翅片。然而,与铜系金属相比,不锈钢系金属的热传导性差。因此,传热翅片的远离传热管插通孔的部位变成过热状态而造成传热翅片的变形和损伤。其结果,不但没有改善热效率,反而导致降低。并且,传热翅片的热传导性变得越低,运转停止后的传热翅片的保有热量就变得越多。其结果,还存在有如下问题:在重新运转时,由于从传热翅片传播至传热管内的热水的热量引起的所谓后沸现象而引起流向温水利用终端的初始热水排放温度变得比设定温度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以上情形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在实现热交换器的高热效率化的同时,抑制后沸现象引起的运转再开时的高温热水排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用的传热翅片,所述热交换器用的传热翅片为不锈钢系金属制的热交换器用的传热翅片,所述热交换器具备从上部开口向下部开口导通燃烧废气的热交换器机身和配设于热交换器机身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多个传热翅片;所述多个传热翅片分别保留规定的间隙而并排设置;所述各传热翅片,具有:设置于上段侧,具有上下方向长的大致椭圆形状的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设置于下段侧,具有上下方向长的大致椭圆形状的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设置于邻接的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之间的上端切入部;和设置于邻接的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之间的下端切入部,所述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和所述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以各自的孔中心位于相互在左右方向上偏心的位置的方式配设,所述上端切入部从翅片上端部越过所述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的下端形成至所述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的上端附近,所述下端切入部从翅片下端部形成至比所述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所述各下端切入部的宽度,在左右方向上朝向下方扩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器机身;上述的多个传热翅片;和上下方向长的截面大致椭圆形状的多个传热管,在所述热交换器机身的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之间,所述各传热管在相对于所述各传热翅片正交的方向上贯插于所述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或者所述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附图说明图1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传热翅片的热交换器的一个示例的的概略构成图。图2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传热翅片的热交换器的一个示例的左前上方立体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传热翅片的一个示例的左前上方立体图。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传热翅片的一个示例的前方立体图。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传热翅片的其他的一个示例的左前上方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传热翅片及具备该传热翅片的热交换器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传热翅片31的热交换器3组装于热水器或供暖用热源机等的燃烧装置1中。热交换器3构成为:利用从气体燃烧器2释放出的燃烧废气(排放气体,排气)对从给水管(供水管)11供给至第一传热管32和第二传热管33的水进行热交换加热后,通过出水管12供给至未图示的温水利用终端。构成热交换器3的外廓的机身(热交换器机身)30形成为上下分别具有上部开口301和下部开口302的大致矩形箱状。上部开口301连接有容纳气体燃烧器2的燃烧室框体20。另一方面,下部开口302连接有将从气体燃烧器2送入至机身30内的燃烧废气导向热水器1的外部的排气室框体40。燃烧室框体20的上部连接有风扇单元5。风扇单元5将热水器1外部的空气作为气体燃烧器2的燃烧用空气送入燃烧室框体20内。从气体燃烧器2释放出的燃烧废气与通过风扇单元5送入燃烧室框体20内的空气一起从上部开口301导入至热交换器3的机身30内后,从下部开口302通过排气室框体40排出到热水器1的外部。另外,在排气室框体40设置有用于在热交换器3中回收燃烧废气中的潜热时接收在传热翅片31的表面产生的排水的排水接
受器41。排水接受器41回收的排水从排水管42经由未图示的排水中和器向外部排出。如图2所示,机身30具备相对的前侧壁303和后侧壁304。在前侧壁303和后侧壁304之间,由不锈钢系金属形成的多个板状的传热翅片31在前后方向保留规定的间隙,在前侧壁303和后侧壁304之间大致平行地并排设置。此外,在机身30内的相对的前侧壁303和后侧壁304之间分别延伸设置有多个由不锈钢系金属形成的直管状的第一传热管32和第二传热管33。其中,在本说明书中,将前侧壁303的外侧面作为热交换器3的正面,将从正面侧观察机身30时的进深方向称为前后方向,从正面侧观察机身30时的宽度方向称为左右方向,从正面侧观察机身30时的高度方向称为上下方向。第一传热管32以上下两段并且第一传热管32的管中心位于在下段侧和上段侧沿左右方向偏移(偏心)半个间距的位置的这样的所谓千鸟状(交错状)并排设置在机身30内的大致下半区域的空间中。此外,各第一传热管32具有上下方向长的截面大致椭圆的形状。第二传热管33沿左右的侧壁305、306并排设置在机身30的大致上半区域的空间中。各第二传热管也具有截面大致圆形的形状。由此,从上部开口301导入至机身30内的燃烧废气中的显热的一部分由第二传热管33回收后,由第一传热管32进一步回收上述燃烧废气中的显热(感热)和潜热。以此方式,通过在机身30内的偏上部开口301的位置沿着侧壁305、306配设第二传热管33,防止侧壁305、306的过热。第一传热管32和第二传热管33的管端,在前侧壁303和后侧壁304的外侧由连接头34连接,由此构成一条热交换管路300(参照图1)。给水管11连接热交换管路300的入口侧的连接头34,出水管12连接热交换管路300的出口侧的连接头34。因此,通过给水管11供给至上述入口侧的连接头34的水,以第一传热管32、第二传热管33的顺序依次流经后,从上述出口侧的连接头34流至出水管12。如图3和图4所示,利用冲缘加工(burring processing),在传热翅片31开设有用于使第一传热管32插通的多个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611和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612(此处为合计13个),以及用于使从机身30的上部开口301导入至传热翅片31之间的间隙H1的燃烧废气的流动偏转的多个翻边...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锈钢系金属制的热交换器用的传热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具备从上部开口向下部开口导通燃烧废气的热交换器机身;和配设于热交换器机身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多个传热翅片,所述多个传热翅片分别保留规定的间隙而并排设置,所述各传热翅片,具有:设置于上段侧,具有上下方向长的大致椭圆形状的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设置于下段侧,具有上下方向长的大致椭圆形状的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设置于邻接的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之间的上端切入部;和设置于邻接的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之间的下端切入部,所述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和所述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以各自的孔中心位于相互在左右方向上偏心的位置的方式配设,所述上端切入部在上下方向上从翅片上端部越过所述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的下端形成至所述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的上端附近,所述下端切入部在上下方向上从翅片下端部形成至比所述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所述各下端切入部的宽度在左右方向上朝向下方扩大。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16 JP 2015-0516981.一种不锈钢系金属制的热交换器用的传热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具备从上部开口向下部开口导通燃烧废气的热交换器机身;和配设于热交换器机身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多个传热翅片,所述多个传热翅片分别保留规定的间隙而并排设置,所述各传热翅片,具有:设置于上段侧,具有上下方向长的大致椭圆形状的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设置于下段侧,具有上下方向长的大致椭圆形状的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设置于邻接的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之间的上端切入部;和设置于邻接的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之间的下端切入部,所述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和所述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以各自的孔中心位于相互在左右方向上偏心的位置的方式配设,所述上端切入部在上下方向上从翅片上端部越过所述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的下端形成至所述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的上端附近,所述下端切入部在上下方向上从翅片下端部形成至比所述下段侧传热管插通孔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所述各下端切入部的宽度在左右方向上朝向下方扩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用的传热翅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段侧传热管插通孔的下方还具有翻边孔,所述翻边孔的上端,在上下方向上相比于所述上端切入部的下缘位于上方;所述翻边孔的下端,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英男西野晃史
申请(专利权)人:林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