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出口导向组件、定影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9169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6 01:37
本申请涉及定影出口导向板、定影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支撑输送支撑辊下游的纸张输送路径中在与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纸张的输送,在定影设备中使用的定影出口导向板,其包括具有纸张输送平面的输送下游部分和具有纸张输送平面的输送上游部分,其中定影出口导向板在卡纸处理中回缩以移动,使得输送下游部分的纸张输送平面围绕输送支撑驱动辊的旋转轴线旋转,从而基本上平行于输送上游部分的纸张输送平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定影设备中使用的定影出口导向板、定影设备以及使用它们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定影设备包括定影构件和压力构件。两种构件相互接触以形成定影夹持。记录片材被送入定影构件,在所述记录片材上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并且当通过定影夹持处的压力构件被压到定影构件的周边上时,调色剂图像通过加热被热定影在记录片材上。定影构件和压力构件具有温度差。由于这种温度差,当在热定影中记录片材穿过定影构件和压力构件之间的定影夹持时,记录片材的正面和反面(定影构件侧面上的正面和压力构件侧面上的反面)也具有温度差。更具体地,与定影构件接触的记录片材的θ温度高于与压力构件接触的记录片材反面的温度。因此,记录片材穿过定影夹持后,包含在记录片材的许多水分从记录片材的正面蒸发。移动到记录片材正面的水分量增加。在记录片材的正面的水分量增加大于记录片材的反面的水分量增加。因此,在记录片材的正面的延伸量增加大于记录片材的反面的延伸量,从而引起记录片材朝向反面卷边(在下文中被称为反面卷边)。考虑到节能和高的预热速度,最近已经开发出包括具有降低的热容量以增加温度增加速度的定影构件的定影设备。由于在压力构件被预热前记录片材经过定影构件和压力构件之间,所以在定影中,这种定影设备在定影构件和压力构件之间具有大的温度差,并且在记录片材的正面和反面之间也具有大的温度差。因为这个原因,在定影设备中产生记录片材的大的反面卷边。当具有这种大的反面卷边的记录片材被排出时,预定数量的记录片材不能堆叠在排纸托盘上,或记录片材不能适当地堆叠在排纸托盘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提出通过将记录片材压到导向板来校正记录片材的这种卷边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的专利号2001-48399)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装
置中,第一输送辊(roller)设置在定影单元的下游,并且第二输送辊设置在第一输送辊的下游。在与片材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使片材弯曲的导向板被提供在从第一输送辊到第二输送辊的输送路径中。通过第二输送辊的片材的输送速度被设定成快于通过第一输送辊的片材的输送速度。从而当被压到使片材在与片材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导向板时,片材被送入,因此,校正片材的卷边。在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的专利号H09-188456)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定影设备下游提供的一对辊,以及紧接在辊后提供的导向板。导向板输送从辊排出的片材,同时将片材朝向相反侧弯曲,因此,通过在与定影设备中产生的卷边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片材,校正片材的卷边。在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的专利号2012-91891)中描述的定影设备中,导向板被可移动地设置在定影夹持和排出夹持之间,以接触片材的反面,以便在与定影单元中产生的卷边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片材,并且通过片材的强度改变接触力。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当使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所描述的校正卷边的方法时,通过导向构件,片材总是在与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强制地弯曲。因为这个原因,当传递重磅纸时,下列问题发生。(a)由于反面卷边在定影设备中没有产生,当片材总是与导向板接触时,通过导向板产生正面卷边。(b)片材的反面被导向板损坏,并且由于导向板和片材之间的强接触力,导向板被磨损。(c)由于强的片材刚度,当片材的前端通过与导向板接触而被弯曲时,稳定的输送片材变得困难。专利文献3中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在专利文献3中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片材的强度,强制地使片材变形的导向板能够在回缩方向被移动,因此,当片材和导向板的接触压力增加时,导向板被回缩。但是,在专利文献3中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中,即使导向板在最终回缩位置被移动,通过片材的强度定位导向板。因为这个原因,当与导向板接触时,片材被送入。与导向板接触的片材的反面具有第一图像,并且导向板与该第一
图像接触。尽管反面的第一图像的调色剂紧接在第二图像的定影后没有完全地熔化,加热的调色剂图像与导向板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通过轻微接触,亮度不均匀(与导向板接触的部分和与导向板不接触的部分之间的亮度差)容易产生,并且仅通过导向板和仅具有片材强度的片材之间的接触压力的调整不能完全地预防亮度不均匀。此外,由于定影夹持、出口夹持(nip)以及导向板之间的关系被限制,自由地布局这些变得困难。此外,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描述的导向板经构造校正卷边。但是,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描述的导向板经构造没有考虑到在卡纸中的卡纸处理性能。鉴于上述情况作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实现卷边产生的减少和卡纸处理、定影设备以及图像产生装置的改进的定影出口导向板。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在定影设备中使用的定影出口导向板,其包括柔性环状定影构件,与定影构件直接接触或通过滑动片材与定影构件接触的夹持形成构件,通过定影构件面向夹持形成构件并通过挤压形成夹持的压力构件,以及一对输送支撑辊,其具有设置在图像后侧的输送支撑驱动辊,以支撑已经穿过夹持的纸张的输送,以及设置在图像前侧的输送支撑从动辊,以支撑已经穿过夹持的纸张的输送,支撑输送支撑辊下游的纸张输送路径中在与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弯曲的纸张的输送的定影出口导向板,定影出口导向板包括具有纸张输送平面的输送下游部分,以及具有纸张输送平面的输送上游部分,其中定影出口导向板在卡纸处理中回缩以移动,使得输送下游部分的纸张输送平面围绕输送支撑驱动辊的旋转轴线旋转,从而基本上平行于输送上游部分的纸张输送平面。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定影出口导向板和定影设备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定影出口导向板和定影设备的剖视图;图4A和图4B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在定影设备中的打开的定影出口导向板的视图;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在定影设备中的打开的定影出口导向板的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定影出口导向板和定影设备的前视图;以及图7A至图7D是每个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在定影设备中对应于每个纸张通道模式的定影导向板的位置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个构造。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彩色激光打印机。四个图像形成单元4Y、4M、4C以及4K被提供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中心。各个图像形成单元4Y、4M、4C以及4K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构造。各个图像形成单元4Y、4M、4C以及4K分别容纳对应于彩色图像的颜色分离部件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4Y、4M、4C以及4K中的每一个包括鼓形的感光体5作为潜像载体,向感光体5的表面充电的充电设备6,将调色剂提供在感光体5表面上的显影设备7,以及清洁感光体5的表面的清洁器8。在图1中,参考标号仅仅应用到黑色图像形成单元4K的感光体5、充电设备6、显影设备7以及清洁器8。对于其他图像形成单元4Y、4M以及4C,可省略参考标号。曝光感光体5的表面的曝光设备9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4Y、4M、4C以及4K的下方。曝光设备9包括光源、多面镜、f-θ镜片以及反光镜,并且基于图像数据照射具有激光灯的每个感光体5的表面。转印设备3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4Y、4M、4C以及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定影设备中使用的定影出口导向板,其包括柔性的环状定影构件,与所述定影构件直接接触或通过滑动片与所述定影构件接触的夹持形成构件,通过所述定影构件面向所述夹持形成构件并通过挤压形成夹持的压力构件,以及一对输送支撑辊,该输送支撑辊具有设置在图像后侧的输送支撑驱动辊以支撑已经穿过所述夹持的纸张的输送,以及设置在所述图像前侧的输送支撑从动辊,以支撑已经穿过所述夹持的所述纸张的所述输送,所述定影出口导向板支撑与在所述一对输送支撑辊下游的纸张输送路径中的所述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弯曲的所述纸张的所述输送,所述定影出口导向板包括:具有纸张输送平面的输送下游部分;以及具有纸张输送平面的输送上游部分,其中所述定影出口导向板在卡纸处理中回缩以移动,使得所述输送下游部分的所述纸张输送平面围绕所述输送支撑驱动辊的旋转轴线旋转,从而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输送上游部分的所述纸张输送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19 JP 2015-0565331.一种在定影设备中使用的定影出口导向板,其包括柔性的环状定影构件,与所述定影构件直接接触或通过滑动片与所述定影构件接触的夹持形成构件,通过所述定影构件面向所述夹持形成构件并通过挤压形成夹持的压力构件,以及一对输送支撑辊,该输送支撑辊具有设置在图像后侧的输送支撑驱动辊以支撑已经穿过所述夹持的纸张的输送,以及设置在所述图像前侧的输送支撑从动辊,以支撑已经穿过所述夹持的所述纸张的所述输送,所述定影出口导向板支撑与在所述一对输送支撑辊下游的纸张输送路径中的所述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弯曲的所述纸张的所述输送,所述定影出口导向板包括:具有纸张输送平面的输送下游部分;以及具有纸张输送平面的输送上游部分,其中所述定影出口导向板在卡纸处理中回缩以移动,使得所述输送下游部分的所述纸张输送平面围绕所述输送支撑驱动辊的旋转轴线旋转,从而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输送上游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多春之民部隆一服部良雄山口嘉纪下川俊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