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1661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30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稳定地保持加压辊和环状带之间的按压状态。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加热单元,包括环状带;加压辊,具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部、覆盖轴部的周围的辊部以及将轴部支撑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并构成为在加压辊与环状带之间传送记录介质;框架,支撑轴承部;第一齿轮,配置于加压辊的端部,并构成为与加压辊成为一体地旋转;第二齿轮,构成为与第一齿轮啮合并向第一齿轮传递驱动力,并配置成比第一齿轮靠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以及固定部件,以在环状带和加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将加压辊固定于恒定位置的方式与轴承部卡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公知有一种具备加压辊和以压接到加压辊的方式配置的定影带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对在加压辊的轴上安装的齿轮施加驱动力而使加压辊旋转,伴随着加压辊的旋转,定影带旋转。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由于驱动力施加到加压辊的齿轮上而使加压辊在加压辊和定影带彼此相对的方向上向定影带侧移动的情况。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公知有一种具备弹簧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弹簧在加压辊和定影带彼此相对的方向上朝向远离定影带的方向对加压辊的轴施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84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并且,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加压辊被弹簧始终向远离定影带的方向施力,因此存在加压辊移动而使加压辊和定影带之间的按压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稳定地保持加压辊和环状带之间的按压状态。(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加热单元,包括环状带;加压辊,具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部、覆盖轴部周围的辊部以及将轴部支撑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并构成为在加压辊与环状带之间传送记录介质;框架,支撑轴承部;第一齿轮,配置于加压辊的端部,并构成为与加压辊成为一体地旋转;第二齿轮,构成为与第一齿轮啮合并向第一齿轮传递驱动力,并配置成比第一齿轮靠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以及固定部件,以在环状带和加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将加压辊固定于恒定位置的方式与轴承部卡合。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在从第二齿轮对第一齿轮施加驱动力而沿着朝向环状带的方向对加压辊施加了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固定部件将加压辊的位置固定。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加压辊和环状带之间的按压状态。另外,通过在环状带和加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将加压辊的位置固定,能够在环状带和加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将第一齿轮的位置固定。因此,能够抑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彼此的啮合错位。另外,固定部件与轴承部卡合。因此,能够通过固定部件将加压辊切实地定位。(2)另外,也可以是,固定部件包括:第一部分,从环状带和加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的环状带侧与轴承部卡合;以及第二部分,与框架卡合。根据这种结构,第一部分与轴承部卡合,第二部分与框架卡合,从而能够将加压辊固定于框架。(3)另外,也可以是,第二部分相对于轴承部配置在环状带和加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的加压辊侧。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环状带和加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将第一部分配置在加压辊的一侧,将第二部分配置在加压辊的另一侧。因此,能够通过固定部件来切实地固定加压辊的位置。(4)另外,也可以是,固定部件具有大致圆筒形状,以围绕轴承部的方式配置。第一部分也可以是固定部件的内周面中的环状带和加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的环状带侧的内周面。第二部分也可以是固定部件的内周面中的环状带和加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的加压辊侧的内周面。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固定部件的内周面配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因此,能够使第一部分和轴承部切实地卡合,并且能够使第二部分和框架切实地卡合。(5)另外,也可以是,第二部分是配置于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安装部和配置于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安装部。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固定部件中平衡性良好地配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6)另外,也可以是,框架具有收容部,该收容部在环状带和加 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的环状带侧敞开。轴承部也可以收容于收容部。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容易地将加压辊组装于框架。(7)另外,也可以是,固定部件配置成在第一方向上比第一方向上的轴部的中央部靠第一齿轮侧。在从第二齿轮向第一齿轮施加驱动力而对加压辊施力的情况下,主要对第一齿轮施力。另一方面,根据上述这种结构,能够将固定部件配置在第一齿轮附近。因此,能够通过固定部件来切实地固定加压辊的位置,能够抑制加压辊的松动。(8)另外,也可以是,固定部件在第一方向上配置于第一齿轮和辊部之间。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固定部件配置得离第一齿轮更近。其结果是,能够通过固定部件进一步抑制加压辊的松动。(9)另外,也可以是,第一方向上的固定部件和第一齿轮之间的距离比第一方向上的固定部件和辊部之间的距离短。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固定部件配置得离第一齿轮更近。其结果是,能够通过固定部件进一步抑制加压辊的松动。(10)另外,也可以是,第一方向上的固定部件和第一齿轮之间的距离比第一方向上的第一齿轮的厚度短。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固定部件配置得离第一齿轮更近。其结果是,能够通过固定部件进一步抑制加压辊的松动。(11)另外,也可以是,固定部件与框架卡合,并与第一齿轮一体地构成。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固定部件形成为简易的结构。另外,能够减少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部件数量。(12)另外,也可以是,固定部件与框架卡合,并与轴承部一体地构成。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固定部件形成为简易的结构。另外,能够减少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部件数量。(13)另外,也可以是,环状带能够在环状带和加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在靠近加压辊的第一位置和比第一位置更远离加压辊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根据这种结构,在记录介质通过环状带和加压辊之间时,环状带位于第二位置,从而能够顺畅地传送记录介质。(14)另外,也可以是,加热单元包括:环状带,以能够环绕移动的方式构成;夹持板,配置于环状带的内侧;以及卤素加热器,配置于环状带的内侧。根据这种结构,与加热单元具备加热辊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加热单元达到定影温度。在本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稳定地保持加压辊和环状带之间的按压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中央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打印机的定影单元的立体图。图3A是图2所示的定影单元的左侧视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定影单元的A-A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定影单元的下框架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将加压辊组装到图4所示的下框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将固定部件组装到图5所示的下框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下框架和固定部件的左侧视图。图8A是从后方观察图2所示的定影单元的左端部的剖视图,表示加热单元和加压辊接触的状态。图8B是从后方观察图2所示的定影单元的左端部的剖视图,表示纸张P通过加热单元和加压辊之间的状态。图9A是表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下框架的左端部、加压辊的左端部和固定部件的立体图,表示加压辊和固定部件组装于下框架的状态。图9B是表示在图9A所示的下框架、加压辊和固定部件中从下框架拆下固定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C是从后方观察图9A所示的下框架、加压辊和固定部件的剖视图。图10A是从后方观察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下框架的左端部、加压辊的左端部及加压齿轮的剖视图。图10B是从右上方观察图10A所示的加压齿轮的立体图。图11A是从后方观察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下框架的左端部、加压辊的左端部及轴承部的剖视图。图11B是从右上方观察图11A所示的轴承部的立体图。图12A是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下框架和固定部 件的左侧视图,表示弹簧安装到侧壁之前的状态。图12B是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下框架和固定部件的左侧视图,表示弹簧安装到侧壁之后的状态。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单元,包括环状带;加压辊,具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部、覆盖所述轴部的周围的辊部以及将所述轴部支撑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并构成为在所述加压辊与所述环状带之间传送记录介质;框架,支撑所述轴承部;第一齿轮,配置于所述加压辊的端部,并构成为与所述加压辊成为一体地旋转;第二齿轮,构成为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并向所述第一齿轮传递驱动力,并配置成比所述第一齿轮靠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以及固定部件,以在所述环状带和所述加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将所述加压辊固定于恒定位置的方式与所述轴承部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2.06 JP 2015-022600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单元,包括环状带;加压辊,具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部、覆盖所述轴部的周围的辊部以及将所述轴部支撑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并构成为在所述加压辊与所述环状带之间传送记录介质;框架,支撑所述轴承部;第一齿轮,配置于所述加压辊的端部,并构成为与所述加压辊成为一体地旋转;第二齿轮,构成为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并向所述第一齿轮传递驱动力,并配置成比所述第一齿轮靠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以及固定部件,以在所述环状带和所述加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将所述加压辊固定于恒定位置的方式与所述轴承部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第一部分,从所述环状带和所述加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的所述环状带侧与所述轴承部卡合;以及第二部分,与所述框架卡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轴承部配置在所述环状带和所述加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的所述加压辊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具有大致圆筒形状,以围绕所述轴承部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一部分是所述固定部件的内周面中的所述环状带和所述加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的所述环状带侧的内周面,所述第二部分是所述固定部件的内周面中的所述环状带和所述加压辊彼此相对的方向上的所述加压辊侧的内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是配置于所述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安装部和配置于所述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安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启城半田浩司小笠原达夫松野卓士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